漕河泾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区域内有20多个园区、近3000家企业和近30万员工。如何做好企业的“店小二”一直是徐汇区政府重点研究的课题。徐汇区做实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当好服务企业的“管家”,力争“园区事、园区办结”,打造“最美”营商环境。
设立服务中心资源共享
漕开发园区服务中心,实现了政府、企业、园区、社区等各方资源在此碰撞共享,为开发区的单位员工打造“家门口、指尖上、一体化”政务平台。服务中心是‘全市通办’业务再延伸,把企业白领呼声最高的居住证、社保卡、医保卡业务首先纳入。
大调研中发现,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外籍人士居住证的外籍人士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漕开发工作或生活的。于是,这项业务也“合并同类项”延伸至中心。
企业不出园区办妥证照
营商环境的“美化”除了满足员工要求,还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过去为企业提供商事‘一条龙’服务就是收齐材料代为到相关部门办理,这是跑腿的活。现在漕开发综合服务窗口是直接可以办理业务的‘终端’窗口。”
目前,服务中心大厅开设了11个窗口,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在内15大类75项服务事项。前不久,一家央企要成立制造业企业,经过服务中心老师指点后,备齐资料直接办好了新设立企业的核名事项。接下来依托“一网通办”,企业不出园区便可办妥所有证照。
联合调解中心处理纠纷
企业集中势必带来劳资纠纷、专利事务、知识产权纠纷多。经调研分析,园区内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纠纷等约20%需调解。今年4月,园区内设立了联合调解中心,开设专业服务窗口,企业和职工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和咨询。
虹梅街道司法所所长钱晓鹏介绍说,联调中心由专业调解员、律师、第三方调解机构提供劳资、消费、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调解化处,出具法律文书并对接区法院提供司法确认服务。园区有家企业拖欠20余名员工工资,联调中心调解员上门走访后了解到公司是因融资困难导致欠薪,经中心律师咨询调解,有些员工获离职补偿,剩余员工在融资完成的第一时间收到拖欠工资。
“园区e点通”打通围墙
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告诉记者,目前街道正在完善企业微信办公平台“虹梅园区e点通”,向园区企业推出“管家式”服务。目前这个微信平台有100多家企业,接下来把园区所有企业都拉进来,建立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之间交流平台。记者看到,目前有咨讯发布、园区e站、虹友汇等板块,平台发布活动信息,企业可搜索资料政策,还可以通过留言咨询解答个性化问题,企业之间也可在“虹友汇”这个没有围墙的“朋友圈”互动。“我们通过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生态’,打造最美营商环境。”
消息来源:新民晚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