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东秒送对商家玩起了“秋后算账”。
据截图显示,针对2025年3月至6月期间的基础配送费,京东称“由于系统出现统计异常”,要对商家进行追缴。
这引起了商家们的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京东“罚款罚上瘾了”。
言出有前因。
此前,有不少商家吐槽京东“改价要罚款”、“起送价要罚款”、“餐盒费要罚款”、“关店要罚款”......
根据商家们在投诉平台上的反馈,罚款金额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例如,有商家因半只烤鸭的打包费设置比其他平台高出一元(京东平台为2元,其他平台为1元),便被京东外卖处以700元罚款。
该商家愤怒地表示,一单仅赚几块钱,一个月收入不过几千元,平台随意扣除700元,对其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 。
还有商家投诉称,其账号下有两个店铺,但店铺1因没有堂食 5月10号被下线,只剩下店铺2。
但从7月15号开始,店铺2的账不能正常结算,打了客服电话才知道有违约罚款,一个是下线的店铺1,扰乱市场秩序罚款1万元,一个是店铺2价格虚高罚款112元,如果想要结款必须要上交10112元违约金才可以。
翻遍该投诉平台近一周的记录,类似控诉密集浮现。
有商家表示,京东明知道商家在京东平台到手价比美团低了将近五元,却只认准商家的打包费比其他平台高了1元,发出罚款816元的违约单,冻结商家货款......
例如,2025年7月份,一店家被骑手恶意举报实体店与京东秒送上的营业时间不符,京东官方没有提醒通知,直接开了9张50元罚单,9张罚单都属于同一天。
再例如,该商家表示,平台无缘无故对他进行三次罚款,两次虚假交易,分别为1752元、584元,还有一次价格虚高。
他表示,平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刷单的情况下处罚我,合理吗?并且,他在京东外卖上的一个菜品比美团喝饿了么高几块钱就罚款,更不合理。
还有商家表示,有时甚至连说明也没有,平台直接发放一个违约扣罚,罚了50元。
面对京东外卖的罚款,商家普遍反映申诉过程艰难,且成功率极低。
许多商家表示,在收到罚单后,尝试通过平台提供的客服渠道进行申诉,但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甚至申诉被无故驳回。
不止商家,外卖小哥也是如此。
因为京东系统崩溃,导致一外卖小哥拍照延迟卡顿,产生虚假上报处罚。
隔天,又罚款了之前的一个订单,原因是之前只要拍店铺环境就行,但突然要求必须门头照片,3天差不多罚款了150元,客服的解释为“系统优化中”。
并且,客服还表示他们没有取消的权限,需要上报,但结果是,上报后还是不通过。
今年4月,京东外卖为了吸引众包骑手,配送收益每单大约比美团高出 2-3 块,然而,仅过去一个月,局面已经逆转。
最近,从一些众包骑手处得到的消息是:现在京东外卖众包每单的价格比美团低 1-2 块,有些单子的收益已经跌到了4-5块,跟之前没法比。
罚款+降价加持下,众包骑手们对京东外卖抱持的态度不算乐观。
有一位骑手展示了自己某天京东外卖的收入:预计收入 16.01 元,预计支出 25.34 元,倒欠了京东9元。这些支出,来自超时罚款、取消订单罚款以及3块钱的保险。
结合具体订单来看,他当天的 A订单收入 5.07 元,超时罚款 1.52 元,B订单收入 5.47 元,超时罚款0.82元,C 订单收入5.47元,还有一个取消订单的罚款,扣了20元( 美团该类扣款为10元)。
按照京东外卖对众包骑手罚款的规定,超时小于5分钟扣15%,小于20分钟扣30%,超时大于20分钟就扣 50%,并且无论超时多久,封顶就是50%。
表面看,京东的阶梯罚款制度比美团“人性化”(美团超时即罚50%,严重超时罚70%),但魔鬼在细节中:
配送时限被压缩到极限,3.6公里取餐+3公里配送仅给45分钟,而美团类似距离允许65分钟;
扣分捆绑接单权,服务分低于80分无法接单,超时1单扣4分,初始100分意味着5次超时即失业;
系统漏洞放大不公,不少骑手表示,商家出餐慢导致骑手超时,申诉很慢,并且申诉成功率极低。
京东外卖的罚款金额之高,对许多小本经营的商家、骑手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些案例还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京东外卖在罚款时,往往缺乏透明度和明确的依据,让商家感到无所适从,投诉无门。
并且,京东外卖在管理商家时,似乎沿用了其电商平台的管理思维。
有商家反映,京东外卖的商品管理后台使用了“SKU管理”和“SPU管理”等电商术语,让不熟悉电商操作的餐饮商家感到困惑 。
商家甚至需要自行搜索SPU的含义,字面意思是标准化产品单元(Standard Product Unit),多规格商品,也就是外卖系统里的套餐设置。
但京东外卖的 SPU 又不同于套餐,因为所有菜品的属性都必须要到 SPU 修改,SKU 只能上传菜品。
同时,SPU 里的套餐也没法设置“二选一”。比如我有一个汉堡套餐,可以选鸡肉汉堡也可以选牛肉汉堡,可乐或者雪碧,但京东没法选,都是固定的。
商品命名规则也沿用了电商的规范,包括品牌、子品牌、品名、商品描述以及规格/包装单位等,这与外卖商家习惯的简单菜品名称相去甚远。
除此之外,还有销售城市选择、是否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等。
在价格管理上,这种跨平台比价并要求商家在自家平台提供更优价格或至少不高于竞争对手的做法,是电商平台常见的价格策略,旨在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提升平台的价格竞争力。
京东外卖将电商平台的管理模式直接应用于外卖业务,虽然在数据化运营、履约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暴露出“水土不服”的问题。
外卖业务具有高度的本地化、即时性和非标准化特征,与标准化的实物电商存在显著差异。
如此种种,与刘强东 4 月进入该市场时的豪言壮语相比,实在是背道而驰。
相关阅读:刘强东“口水仗”炒热京东外卖
当时,京东打着“天下苦美团久矣”的旗号,称外卖员被算法压榨,商户佣金过高,称京东外卖必须在行业内,按照“三毛五”的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赚钱能力、赚钱欲望。
“绝不依靠算法压榨外卖骑手和商家”,刘强东说。
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不知在大排档与刘强东碰杯的“兄弟”们,与现在短视频和投诉平台吐槽被无端扣款的外卖员,是否同一波人?
如此反差,大闹一场的京东秒送是在边战边退了么?
刘强东曾表示,做外卖业务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前端卖饭菜可以永远不赚钱,靠供应链赚钱。
这种战略定位也可能意味着,如果外卖业务未能有效带动供应链业务,或者亏损过大,平台可能会调整其在外卖市场的投入和战略重心。
要知道,目前的即时零售市场,与 4 个月前已经截然不同。
数据显示,后发的淘宝闪购几近逼平美团,二者相持不下。
京东秒送最新公布的日单量还是几个月前的2500万单,与美团、淘宝闪购 9000-1亿的日单量早已不在一个量级。
战局初定的前提下,京东真要收拾3个月的账单,转向“七鲜小厨”品质外卖全新模式?
十来天前,京东宣布,3年内,将投入超100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建设超10000个七鲜小厨门店。
这也是刘强东此前预告的,京东做外卖的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