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四川: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10954

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研发项目分为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项目、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面上项目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三类。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按照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项目、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面上项目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进行分类支持。

(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项目。

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构建“5+1”产业体系,为全省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支持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各市(州)布局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除特别说明外,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50万元,具体见指南有关说明。

 (二)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面上项目。

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发挥省级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注重解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研究和集成示范,注重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衔接,注重和扩大在创新中科技人员的自主权和鼓励自由探索,形成一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

(三)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根据科技部、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四川省“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技术、重点方向和优势领域,以科技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为核心,发挥省级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符合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等,着力形成一批面向军民融合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为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企业申报的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

三、实施周期

一般为两年,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四、支持重点

(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项目。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的支持对象为相关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推荐立项时,已有在研项目,未完成验收的,不予立项(中央在川企业、四川省100家大企业大集团除外)。

1.电子信息。

有关说明:

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8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宽禁带硅基氮化镓高压功率集成技术与关键工艺研究。研究硅基氮化镓高压功率器件结构设计与关键制备工艺,开发低导通电阻增强型与耗尽型硅基氮化镓高压功率器件、氮化镓高压功率器件专用驱动电路。

(2)航天级毫米波收发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研究。研究超低功耗高集成度芯片设计、多通道高精度信号相位加权控制、多通道高精度信号幅度加权控制、多波束信号合成与分发、抗辐照芯片加固设计关键技术,开发毫米波收发核心芯片。

(3)高性能LED芯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LED晶片封装设计技术,攻克晶片支架封装关键技术,研制散热快、功效高、亮度高、寿命长的大功率灯珠,并实现批量生产。

(4)磁集成贴装磁屏蔽功率电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研究铁氧体外壳材料与金属磁粉芯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突破磁集成贴装磁屏蔽功率电感器关键制备技术,研制磁集成贴装磁屏蔽功率电感器。

(5)IPv6网络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IPv6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编址路由、网络虚拟化、网络智能化、IPv6安全可信体系等关键技术,研发IPv6环境下软硬件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6)5G通信系统关键器件开发。研究5G通信系统中低成本硬件设计关键技术,开发毫米波多功能收发滤波集成磁性器件、5G终端MIMO天线或5G网高速率光传输连接器,并在5G网络环境中进行应用示范。

(7)自主可控分布式数据库及开发工具。研究动态、自适应与扩展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技术,研制支持国产芯片硬件平台的TB至PB级国产自主可控数据库,研发相应的安全高效应用快速开发框架和集成开发环境。

(8)高密度、高频电子电路板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基于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架构的电子电路板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技术,研发高密度、高频电子电路板,并在功放器、偶合器等电子产品应用示范。

2.装备制造。

(1)航空航天。

有关说明: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除特殊说明外,立项金额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资金与申报资金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①大型航站楼智能运行技术研究。研究面向旅客的多源信息感知、旅客到达及分布规律、空港枢纽多运输交通运管服务、机场协同运行智能分析及预警等关键技术,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并应用示范。(本项目立项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②民航机场旅客自助安检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民航机场旅客安检区复杂动态场景下旅客安检信息自动采集、身份高速识别、位置精确感知、精确跟踪识别和空框传送等关键技术,研发新一代机场旅客自助安检系统并实际应用。(本项目立项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③通航飞机综合无线电系统。研究面向通航飞机的航电系统架构设计、民用无线电通信导航综合、机载产品加固结构设计、开放式航电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建成综合航电验证测试系统,满足民用仪表飞行规则和目视飞行规则要求。

④低空空域无人机监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机动式低空空域监视管制系统关键技术,完成样机研制,满足军民用领域低空、超低空目标探测、低空空域管制、目标预警监测等需求。

⑤宽带智能蒙皮天线技术研究。研究天线宽带化,轻量化共形、极化可重构、方向图可重构等设计技术,完成演示验证,满足通航飞机、无人机平台蒙皮天线的技术天线共形、轻量化、智能化及频率宽覆盖要求。

⑥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辅助复合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的复合加工技术,结合超声技术进行工艺装备研制改进升级,形成完善工艺,满足超声辅助加工装备频率控制稳定性、频率跟踪精度、良品率及加工速度等要求。

⑦直杆式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空中受油装置。研究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受油探杆设计优化、金属内管深孔薄壁高精度设计制造、大曲率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受油探杆损伤容限等关键技术,完成样品研制,满足高低温、静力、振动、模态及雷电等试验指标要求。

⑧面向航空航天大型复材部件加工固化炉。研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固化过程温场智能检测和分析、指标控制和智能化应用等关键技术,完成样机研制,满足温度场均匀性、精度、波动性等指标要求。

⑨整体闭式叶盘智能化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研究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数据分析,材料加工变形控制、高精度加工自适应补偿、复杂型面检测等关键技术,形成完善工艺并完成样件研制,满足叶盘高精度加工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要求。

⑩航空航天关键结构件智能制造专用MES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加工过程中面向各类异源加工中心、AGV、立体刀库、智能检测/装配单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应用,建成原型系统,满足提升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应用需求。

(2)轨道交通。

有关说明: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①西南山区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技术研究。研究山区高铁桥梁地震响应与损伤演化机理、典型桥梁墩高、梁型及跨径的匹配原则,桥墩新型延性构造与参数,新型减隔震体系,并应用于9度地震区。

②350km/h高速铁路下穿机场关键技术研究。研究350km/h高速铁路下穿机场时大型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布局、上盖构筑物减振降噪关键技术、导航天线等精密仪器服役环境微振动、电磁干扰及狭窄站房空间空气动力效应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③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复杂高地应力环境下深埋长大铁路隧道岩爆与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开展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复杂高地应力环境下深埋长大铁路隧道岩爆形成机理及防护系统、铁路隧道工程大变形机理研究。提出铁路隧道高应力大变形的判识标准及类型、大变形分类分级标准和隧道变形量、变形速率关键控制技术。

④齿轨山地轨道交通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适用于中国西部山地自然条件的齿轨山地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车辆总体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关键参数、齿-轨耦合关系等,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⑤200km/h中速磁悬浮接触轨技术研究。开展受流靴与接触轨的动态仿真研究,对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受流靴与接触轨的动态匹配特性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提出满足200km/h运营速度下列车稳定取流要求的接触轨系统技术方案。

⑥内嵌式磁悬浮系统耦合运行性能及关键参数设计研究。建立内嵌式磁浮车辆-轨道梁-墩台的耦合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车辆、轨道梁及墩台各项性能参数对系统运行指标的影响规律。总结提出车辆、轨道梁的性能设计依据和方法。

⑦轨道交通与市政(公路)合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大跨度公轨合建缆索承重桥合理布置形式、抗风安全性能、风-车-线-桥综合系统行车安全控制、抗震及减隔震降灾、高性能桥面系、施工综合技术等研究。形成建造成套技术。

⑧轨道交通智慧客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及应用研究。从轨道交通智慧客站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应用需求、技术体制、网络架构、业务实现方案、与其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几方面开展支持轨道交通新型智慧客站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并开展工程应用。

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在线监测与运营维护系统研究。基于海量运营维护数据,利用智能数据挖据分析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提供各类故障预警,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实现对整个信号系统所有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及故障报警。

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巡检系统。开展巡检参数设计、病害分级评定标准研究、巡检维修业务流程设计及表格编制,利用大数据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研究,开发手持式巡检终端及管理平台。

⑪带齿轨牵引功能的旅游观光列车开发。研究齿轮齿条驱动系统、齿轨转向架集成、齿轨线路制动技术、观光列车全景车体结构、齿轨列车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齿轨列车样车。

⑫高速铁路新型大容量耐磨损受电弓滑板开发。分析受电弓滑板故障频发原因,研究新型耐磨损受电弓滑板结构、滑板内部碳-铜界面结合力增强技术及微裂纹扩展抑制技术。从而提高滑板整体服役性能。

⑬面向高铁安全运行的在役钢轨轨底Ⅲ区超声波探伤装置。开展高性能超声波探头、探头矩阵、随动装置和起落架、高精探伤仪器的技术研究。实现对在役钢轨轨底Ⅲ区的全断面探伤,形成样机,并完成实验线路上的试验测试。

⑭重载铁路大轴重内燃机车配套电机研制。开展电机电磁方案设计分析、电机结构方案设计分析、电机验证方案设计及分析等研究,形成样机。

⑮动车制动系统中间体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筛选碳 、硅 、锰、硫 、磷、镁、稀土等成分及优化配比,采用铁覆膜砂铸造工艺,开发动车制动系统所需要的高性能球墨铸铁中间体及左、右闸片托。达到替代进口。

⑯轨道交通机车高性能气压制动管路研发。研究材料、配方、结构和制造工艺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满足高铁、地铁等领域相关安全标准,耐脉冲性、耐磨性、防火阻燃性和耐天候老化性能高于现有产品。

⑰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作业安全适应性测评与训练技术研究。从心理、专业技能、应急处置方面,研究开发调度员作业适应性测评与训练技术、标准与系统。全仿真模拟测试平台可完成对调度员心理、专业技能、应急处置能力的适应性测评。

(3)节能环保装备。

有关说明: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①机动车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研究城市机动车源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实现多种污染物的高时间分辨率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及污染热点的平台化显示。达到城市交通污染调控目的及灰霾减排要求。

②含油危险废物绿色脱油新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绿色生物质无毒清洗剂,以及车载可移动式油泥清洗脱油回收利用新装备,满足含油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要求。

③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安全控制装备。研究危险废物易燃、易挥发成分快速检测的方法及分析设备,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技术的安全控制要求。

④新型高效节能电动机。研究高导磁低损耗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开发、转速控制系统开发、新型绕组、铁芯加工工艺、转子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绝缘等级,提高电动机效率,实现样机的开发与运行。

⑤废旧橡胶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高效、低能耗、无污染的废旧橡胶脱硫关键技术和设备,使活性胶粉最大化保持硫化胶的性能,实现活化过程无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气体释放。

⑥噪声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噪声特性、空间吸声结构,材料吸声特性,研发治理噪声的消声设备、具有高效吸声性能的复合材料,满足城市或工业噪声污染防治要求。

⑦农村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高富集微生物载体、低能耗工艺等技术,形成处理量高,能耗低,出水指标能稳定达到城镇一级A标的一体化设备。

⑧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评价体系研究与示范。分类研究用能状况、能耗基准、节能措施、节能目标、节能效益分享方式、测量和验证方案等,建设节能率不低于30%,形成能耗采集与监测系统配套的示范工程(示范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承担或参与单位具有主编行业或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类似标准的基础)。

⑨中央空调节能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针对中央空调主机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末端风系统等各个分支领域关键设备的节能控制技术,满足中央空调的全数字化监控运行和管理,并完成10例以上工程示范(每套示范面积不低于2万平米)。

(4)智能制造。

有关说明: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

重点方向:

①金属增减材复合成形装备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研制智能化的同步反馈增减材复合成形工艺装备,实现智能规划增减材、检测等成形工艺全流程的精准控制。

②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金刚石膜制备装备。研制CVD法快速制备光学级多晶和单晶金刚石厚薄膜片装备,满足高精密金刚石刀具刀头、军用金刚石光学和微波窗口片等应用需求。

③重型燃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3D打印技术研究。研究3D打印树脂模型、陶瓷型芯、陶瓷型壳、镍基高温合金燃机空心叶片的性能表征及应用融合技术,实现快速制造和叶片无模制造,有效缩短研发周期。

④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伺服电机驱动器。研究功率输出技术、耐低/高温、高抗振、高可靠等技术,满足航空航天、特种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高功率密度伺服电机驱动器的高可靠性运行要求。

⑤高效智能成型系统研发及应用。研发多工位智能模具,提升效率、缩短成型周期,实现高效大批量智能化生产。

⑥泵类零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制航空燃油泵、自适应轴向柱塞泵、车载高效节能离心泵等泵类产品,突破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形成配套能力,实现批量生产。

⑦高性能液压件自动装配生产线研制。突破高性能液压件清洗、吹干、装配、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制自动装配生产线,提升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⑧产品表面特征、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生产过程参数与产品质量关系模型,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缺陷产品在线检测技术,实现智能、快速在线检测。

⑨纳米喷镀关键技术及全自动化喷镀线研发。研究镀液配方、喷枪结构、生产过程喷雾回收、流水线组织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形成超大面积全自动纳米喷镀生产线。

⑩产品生命周期信息化绿色化制造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优化设计、绿色新工艺、产品生命周期数字化等技术,开发2套专用软件,研发1种绿色制造新工艺,形成大批量制造能力,实现高效、绿色生产。

3.食品饮料(含轻纺)。

有关说明:

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多层共挤薄型重包膜研究开发。重点研究高分子材料配方、多层挤出加热塑化、一次性成型以及全自动检测和定型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

(2)四川特色菜籽油提质增效精细化加工设备研制。重点研制菜籽油保活增香压榨设备、菜籽油精细化保活留香精炼设备、供热系统节能降耗设备、清洁排放设备。形成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并推广应用。

(3)纯天然固态饮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固态饮品加工节能低温干燥技术、防潮低温粉碎技术、干燥包装技术、冷灭菌技术,形成特定加工工艺技术,并开发出纯天然固态饮品。

(4)制盐废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重点研究黄卤制盐废液中溴素提取技术、碘提取技术以及氯化钙提纯造粒技术,建成1条30万吨级制盐废液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生产线,实现制盐废液零排放。

(5)多组分丝、纤维混纺及差别化交织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丝、纤维混纺和交织技术以及设备改造,形成成熟工艺技术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面料幅宽2.8m。

(6)同向双螺杆挤出技术改造传统单螺杆熔喷非织造生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双螺杆挤出工艺及设备,实现生产过程在线同步自动快速脱除水分和低分子物以及节能降耗,形成示范样机一套。

4.先进材料。

有关说明:

先进材料领域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合金叶片关键技术。重点研究突破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合金叶片材料及成型技术,叶片合格率到达95%以上。

(2)高热导率金刚石基散热片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高性能金刚石基复合散热片制备加工技术;系列化金刚石基复合散热片的热导率大于600W/M.K,外形尺寸不小于10mm×10mm。

(3)大尺寸钼溅射靶材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高纯钼粉及大尺寸钼溅射靶材技术;钼粉纯度≥99.98%,大尺寸钼溅射靶材密度≥9.9 g/cm3,建成中试线。

(4)电子信息专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技术。重点研究芯片载板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和5G通讯用苯并噁嗪树脂合成技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熔点达165-170℃,苯并噁嗪树脂游离酚≤5%、固体含量达75±2%。

(5)生物质基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研发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质高性能复合材料,达到拉伸强度≥260MPa、断裂伸长率≥15%、杨氏模量≥5GPa。

(6)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批量制备航空器专用碳纤维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其沸水煮72小时性能保持不低于70%;内饰用材料的阻燃满足CCAR25.853要求,材料孔隙率≤1.5%。

(7)粉末冶金高速钢及其深冷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对经深冷处理和未深冷处理后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进行比较,析出碳化物的控制,降低残余应力,提高产品稳定性和耐磨性及冲击韧性。

(8)功能化碳酸钙晶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功能化碳酸钙晶须制备关键工艺和成套装备技术,晶须产品长径比15-30,建成示范生产线。

(9)二氧化钒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突破二氧化钒粉末和二氧化钒玻璃镀膜成套工艺技术,相变温度不超过40℃,可见光透过率≥60%。并建成示范生产线。

(10)3D打印专用超细金属粉末制备。重点研究超细金属粉末的真空惰性气体高压雾化技术,其平均粒度达到20~100μ、松装密度达到4.0g/cm3以上、氧含量≤300PPm、球形度达到90%以上,形成应用示范。

(11)低温静态、常温机械两用型多器官灌注保存液及保存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高效、安全、同时方便无菌生产和可常温贮存的人工氧载体,以及两用型多器官灌注保存液和保存设备,形成批量化生产和应用示范。

(12)1000吨/年丙烯酸酯橡胶开发及应用示范。利用乳液聚合合成技术,生产活性氯型、羧酸型、环氧型等全系列丙烯酸酯橡胶,合成胶粒分子量约在30万-50万左右,降低丙烯酸酯橡胶制品成本,加快丙烯酸酯橡胶国产化进程。

(13)新型高品质玉苎麻纤维、纱线产业化。通过种子选育、创新收割模式,提高苎麻纤维单纤支数达到2800-3000公支;通过新型生物酶达到完全吞噬果胶、多戍无糖等化合物,降低能耗和脱胶废水处理成本、难度。

(14)烧结墙体材料节能降耗综合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原料制备控制技术、配料陈化成型自动控制技术、烟热分离技术和自动焙烧节能监控技术,建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低于国家标准先进值要求,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能源化工。

有关说明:

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或上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8MW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变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双驱变桨系统可靠性和整机系统性能提升技术,以及齿轮均衡受力系统设计技术,突破超大型海洋风电机组的变桨驱动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2)先进大功率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技术。研究大功率叶片气动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理论、叶片降噪措施、叶片气动增功等设计技术,提高风力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并降低噪声。

(3)智能化可调姿海上风电机组叶片吊装锁紧和装夹系统研制。完成海上风电叶片吊装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吊臂长≥18米,起吊能力≥20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4)百k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研究。研究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研究及产业技术开发、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与电池管理技术的优化研发,达到大功率电堆(≥100 kW)单堆直流能量效率不低于75%,综合效率不低于70%。

(5)MW级阵列式大容量磁浮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高能量密度磁浮飞轮的设计、材料与制造技术、先进飞轮储能单机及阵列技术、宽电压高频率飞轮储能阵列系统柔性供电技术,达到单机功率不低于300kW、容量不低于10MJ,能量效率不低于85%。

(6)适用于柔性微电网的大功率储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研究利用大功率储能解决微电网功率与电压灵活控制,以及电能质量治理,实现储能装备的小批量生产及示范应用,储能单元≥100kW,谐波补偿率≥95%,能滤除50次以上谐波,降低微网综合成本。

(7)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评价方法和测试方法、电池组系统有源均衡算法、高精度SOC估算技术等,实现适用于梯次利用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样机。

(8)燃煤耦合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气化高温燃气及其输送与锅炉燃烧的一体化技术、燃煤锅炉燃气侧低氮燃烧与锅炉灵活性运行一体化技术、燃气显热回收与汽机热耗降低的一体化技术,实现生物质气化碳转化率≥85%,垃圾和污泥碳转化率≥80%。

(9)电力系统新型高精度授时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基于卫星共视原理的电力系统高精度授时技术和多通道时延自动补偿技术,建立授时误差特性分析方法和数据交互协议规范,实现装置授时精度达到10ns,守时精度达到50ns/h。

    (10)高性能磁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空间高分辨率、宽频带磁场测量技术,以及高效磁屏蔽和信号处理技术,开发高性能磁测量仪器,实现空间分辨率小于1cm,频带DC-MHz,并在智能变电站、输电监测和配用电系统中开展应用。

    (11)智能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定位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低成本配网零序电流传感技术和故障检测技术,以及基于分布式传感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无人区配网故障定位技术,达到故障检测正确率不低于95%,零序电流测量误差不大于±5%,配网故障定位半径小于200m。

(12)分布式新能源电站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平台在线运维方式和各环节统一管理问题,通过高效管理提升发电量,提高电站运维效率,提升硬件综合利用率,满足新能源电站的使用要求,完成2例以上工程应用。

(13)无线电能传输与电磁兼容技术。研究能源磁共振高效传输及其电磁兼容关键技术,解决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现电能传输效率不低于80%。

(14)氯酸钠多段梯级连续式结晶技术开发及应用。重点研究多段梯级连续式低温蒸发结晶技术以及晶体粒度控制技术,形成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不同粒径氯酸钠产品的工艺技术,建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

(15)无机盐真空降膜浓缩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提高降膜浓缩系统比表面积和热利用效率等技术,建成产业化应用示范装置,能耗比传统无机盐浓缩工艺降低60%以上。

6.数字经济。

有关说明:

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8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大数据驱动的古汉语智能理解与翻译系统。研究基于古今双语平行语料大数据的古汉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古汉语文本自动翻译、语义理解与文本风格转换,研发古汉语智能理解与翻译系统。

(2)基于大数据的关键基础设施监管系统。研究大坝、桥梁或隧道等关键基础设施形变、位移探测等异常情况的分布式智能数据采集与监测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研发关键基础设施监管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3)基于大数据的综合位置服务系统与应用示范。研究复杂室内环境中运动物体数据采集技术,研究无线实时定位与三维建筑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人员流动环境下的定位、识别和检测技术,研发综合位置服务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4)物联网NB-IoT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物联网NB-IoT中位置模组的成套技术,研制标准化模块,实现模组的柔性组合设计,并在智能穿戴、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市政基础设施等实现应用示范。

(5)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智慧路灯。研究多功能路灯的集成方案、定制化物联网协议、功能模块快速装载和卸载等关键技术,研制多功能智慧路灯并开展应用示范。

(6)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实时监控系统。研究电力系统中设备掉电监测与上报、局部区域电力需求预测、异常用电行为分析及告警、自动识别配变台区和电力线相位技术,研发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实时监控系统。

(7)基于区块链的智慧银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银行基础数据的安全传输、存储与交易关键技术,建立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研发基于区块链的智慧银行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

(8)基于区块链的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溯源技术,研制基于区块链的溯源系统,并在食品质量监控、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或大数据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9)数字化车间实施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智能检测、远程监测、智能决策、生产管理等技术,实现智能化车间,有效提升车间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10)离散型生产车间智能仓储与智能物流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物流建模及可视化、基于移动终端的物料在线监控、物流管控过程异常分析及处理等技术,实现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管理。

(11)基于多机器人协同的智能车间。研究多机器人协同移载和装配、生产线智能混产适配等关键技术,形成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定制的无人化生产新模式。

(12)装备远程智能运行监测系统研发及应用。研究信息处理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远程传输与处理、智能控制与多技术集成融合等关键技术,实现装备的远程运行监测、维护维修保障监管。

7.市(州)重点专项。

有关说明:

市(州)重点专项项目每个市(州)限报1项,申报时必须附各市(州)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文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如由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重点方向

(1)新型电池原材料纳米氧化锂制备技术。重点研究氧化锂除杂提纯技术以及纳米氧化锂制备技术,形成纯度大于99.9%的纳米氧化锂产业化示范生产装置(遂宁)。

(2)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技术研发。重点研究造粒技术、等静压成型技术以及提高负极材料压实密度等关键技术,形成年产10000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巴中)。

(3)高性能覆铜钢增强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重点研究微观塑性流变结合、高温快速渗透、低压大电流加热等技术,开发高强度新型覆铜钢复合带材,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南充)。

(4)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涂料。重点研究玄武岩短纤维球磨法微纳化处理技术以及玄武岩增强复合涂层性能,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达州)。

(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家电安全体系研发。重点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应用平台关键技术,包括应用框架、智能合约体系、安全传输、可信认证、隐私保护等,构建自主可控的基于区块链的统一认证、身份识别、权限控制、隐私保护、协同存储、协同计算于一体的可信智能家居安全体系。(绵阳)。

(6)无线充电器磁片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高频、低损耗无线充电器磁片的配方、单片成型方法、新烧结工艺,解决磁片与磨加工砂带的加工吸附以及磁片平整度和光洁度等技术难题,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自贡)。

(7)集中动力型城际列车电连接器研制。重点研究连接器外壳结构设计、绝缘材料选用及结构设计、电气结构设计,试制出集中动力型城际列车电连接器样机(资阳)。

(8)用于航空航天关键部件的耐(650-700℃)高温钛合金及原位增强钛基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一种耐(650-700℃)钛合金及原位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关键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为新一代超音速军用飞机、近地空间超音速飞行器等型号的关键部件研制提供技术支撑(攀枝花)。

(9)氢氧化锂新型双极膜电渗析绿色制造工艺及装置研究与示范应用。重点研究双极膜的结构、膜品种、物料浓度、操作电压、线面流速、流量和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锂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硫酸锂原料的净化技术,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阿坝)。

(10)单、三相电动机的研究。重点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单、三相结全异步电动机,开发新型号电动机品种3种(乐山)。

(11)工业废渣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湿法炼锌工业废渣中有价金属的存在形态、分离富集工艺、净化提纯工艺、系统综合回收利用技术,解决湿法炼锌工业废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率低、回收金属单一、产生再生废渣等技术难题,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雅安)。

(12)多金属选矿及伴生有价元素分选提取技术的提升研究。重点研究伴生贵金属、稀散元素的富集提取分离技术,伴生非金属矿物的回收、提纯、深加工技术等,形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甘孜)。

(13)纯电动汽车高速低噪音大扭矩传动齿轮及减速箱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高速、低噪音、大扭矩的减速箱传动齿轮系统动态设计、高精度啮合修型配对、多级传动、高精度磨齿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眉山)。

(14)新能源电动汽车矩阵式充电堆智能快速充电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柔性充电系统,实现每把充电枪终端和BMS系统的有效对接,解决现有充电桩多功率兼容性的问题,形成样机(泸州)。

(15)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的研发及应用。重点研究永磁同步电机的材料选型、电机冷却系统设计、转子磁路结构设计、内花键轴开发、全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提高电机转矩特性、电机弱磁扩速能力、驱动系统效率,形成样机(宜宾)。

(16)6000HP页岩气压裂装备研制及产业化。重点研究集成机电融合技术、低速重载滑动轴承技术、电机直驱传动技术、大功率中压交流变频驱动等先进核心技术,研制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大、重量轻、能耗低、流量压力无级调节、绿色安全的电动压裂装备(德阳)。

(17)高海拔盐碱环境长距离管状带式输送机产业化。重点研究10公里以上输送设备的无固定基础、可移植安装和长距离输送设备分布式冗余核心环网控制技术及多点驱动技术,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内江)。

(18)AI关键技术图形识别效率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重点研究智能操作系统和芯片相结合,提高图形识别效率和性能。(广安)

(19)艾萨炉转炉余热锅炉蒸汽并网发电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研究转炉摇炉、转炉余热锅炉的热负荷以及转炉吹炼的状态,实现将艾萨炉、转炉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通过中压蒸汽管引至余热发电站进行发电(凉山)。

(20)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铝合金大规格铸锭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铸造工艺参数对铸锭组织、铸造缺陷分布的影响,以及均匀化工艺制度对轨道交通用铝合金铸锭的显微组织、成分均匀性、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广元)。

(二)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面上项目。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面上项目的支持对象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取得有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登记编号,评价网址:http://www.innofund.gov.cn)。推荐立项时,企业有在研项目,未完成验收的,不予立项(中央在川企业、四川省100家大企业大集团除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的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不低于1:1,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可不要求自筹经费。

1.电子信息。

重点支持:低成本、智能化专用芯片;专用显示器件;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 5G及未来网络关键技术;IPv6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基础软件工具;软件定义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工业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多维态势感知关键技术;太赫兹相关技术;半导体照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

2.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

(1)航空航天:新型智能无人飞行器、国产化航空电子产品及系统、低空空管技术、通航国产化设备研制与应用、通航飞行员模拟训练设备、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新技术、航空航天零部件先进成形技术、航空航天精密液压/传动部件和仪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及制备技术、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生命保障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2)轨道交通:磁浮系统试验技术方法;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1000km/h及以上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技术;轨道交通用广域环境高适应性传感器;轨道交通用广域环境服役高性能材料;轨道交通结构表面强化技术、耐磨防腐技术及材料;城市轨道线路减振技术;铁路货运自动化装卸系统;轨道交通用高性能紧固件;轨道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及安全认证体系;轨道交通智能监测、智能运控及智能运维管理技术;铁路出川通道提速350km/h成套技术;多式联运设备关键技术。

(3)节能环保装备:工业固体废物高效利用装备;工业源排放挥发物有机废气处置装备;高浓度高色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装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一体化成套设备;生活垃圾等生物质类废物热处理装备;环境污染、防治、保护监测装备;低渗透介质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工艺装备;高效节能建筑环境调控技术及设备;新型高效节能技术及装备;非木纤维造纸技术装备及清洁利用技术。

(4)智能制造:机构学与机器人;传动机械学;机械系统动态监测与维护;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设计;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智能设计技术;零件成型制造;切削、磨削加工工艺与装备;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可持续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微/纳机械系统;汽车制造关键技术与产品;智能农机关键技术与产品。

3.食品饮料(含轻纺)。

重点支持:提升四川特色调味品的现代生物技术;果蔬酵素生物发酵技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新型安全食品包装材料及设备。数字化煮茧工艺;缫丝工艺智能设计系统;特色民族用品数码织造;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设备及工艺技术研发;高性能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应用研发;印染新工艺及新助剂研发。

4.先进材料。

重点支持:高端制造需求的合金钢、焊接材料和粉末冶金材料,以及高性能的铜合金、铝合金和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钒钛应用新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及制品,高端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电子信息陶瓷材料与器件;动力电池关键新材料;高性能通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应用;生物质利用的环保新技术;绿色建筑材料;3D打印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新材料设计与材料基因组。

5.能源化工

重点支持:风电装备;新型太阳能高效利用装备;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新型水电和核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消纳技术;电力系统新型保护与安全防御技术;先进电力变换与传输技术;主动配电网技术;先进电磁测量与智能电网信息支撑技术;电力能源大数据;综合能源系统和新型能源交易技术;天然气制高性能碳材料;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新型专用催化剂。

6.数字经济。

重点支持: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智慧城市多源数据共享交换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快速业务图表生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通用共性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区块链及其应用。

(三)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时请作脱密处理,本批申报暂不接受涉密项目及相关申报材料。企业申报的项目,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不低于1:1,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申报的项目可不要求自筹经费。

1.电子信息。

(1)远程无线输能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军民用远距离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和应用示范研究,实现公里级以上远程无线能量传输。

(2)基于时序干涉处理的重点区域形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军/民卫星干涉SAR数据的融合处理和信息获取模型,构建面向重点区域的典型行业示范应用数据保障模式,实现重点区域的时序形变监测应用示范,满足军民两用地质环境监测。

(3)针对FPGA硬件木马的智能在线自检技术研究。研究形成实时、准确的芯片安全预警能力,提升军民硬件安全领域科技水平。

(4)新一代任务规划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军队作战方案和应急管理预案筹划等现实应用需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任务规划系统形态、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系统研发及推广。

(5)无线通信台站综合智能检测系统研究。利用数字频综技术对天馈线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智能数字处理和数据分析,实现天馈线各种测试项目的测试,满足军队短波通信的实际需求和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6)四川省国防动员潜力信息三维可视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国防动员潜力多源异构数据标准化与集成、真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数据时空变化的可视化显示等关键技术,满足国防动员体系数据标准化集成和可视化应用的需求。

(7)抛撒式微型频谱传感网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微型频谱传感器的感知网络设计、设备微型化易部署、高灵敏度和低功耗等关键技术,满足军民两用电磁频谱环境监测。

(8)面向自主芯片的安全性分析技术。针对网络空间日益严重的硬件安全威胁,研究面向自主芯片的安全性分析工具,为提高我国军、民电子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

(9)深网暗网探测及利用。研究深暗网络环境中数据获取、非结构化数据搜索、信息泄漏预警等关键技术,满足军民两用网络信息监管需求。

(10)超低功耗超小尺寸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研究面向小型化装备的超低功耗、超小尺寸和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满足雷达、电子对抗、通信等军民两用需求。

(11)涉恐人物画像与追踪。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人物信息挖掘技术,实现对涉恐人物的发现、识别及跟踪监视。

(12)未来军事教室。开展虚拟战场环境生成、人机交互、训练云平台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满足军民两用技能训练的需求;

2.航空航天。

(1)面向无人机的实时智能分析系统。研究无人机智能化情报收集、分析和判读等关键技术,实现复杂战场环境下高效态势感知、智能决策等应用要求。

(2)人机协同深空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深空环境下无线传感网络构建、任务规划及分配、节点交互与协同等关键技术,满足深空及月表探测等空间活动要求。

(3)航空航天型、超大型高低温智能实验系统研究。构建大型、超大型高低温智能实验系统的结构系统设计、集成,控制软件开发的大数字化样机技术平台,以及实现远近程操作控制及设备异常情况的智能化处置。

(4)基于航空发动机智能化故障预测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军用航空发动机气路性能、油路监控、振动监控等状态数据的实时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长期监控数据的实时管理、查询。

(5)民用大中型无人机电源系统。开展民用大中型无人机锂电池系统抗干扰、电池充放电管理及安全可靠性提升等技术的军转民应用和推广。

(6)军民共享航天测运控系统建设示范。开展开发、共享的军民两用航天测运控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满足民用卫星测运控服务和军用测控网扩充需求。

(7)综合航电系统通信信号处理。开展综合航电系统高性能、小型化、低功耗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研究,解决航电系统信号处理性能低、功耗大、重量大等技术瓶颈。

(8)航空发动机全数字仿真控制。开展航空发动机全数字仿真平台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实现航空发动机多级故障模拟、维修诊断、故障预测等功能。

3.智能制造。

(1)异型锻件模锻成形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异型锻件热模锻过程中材料本构方程和损伤模型、锻模模具结构和尺寸优化等关键技术,满足军用异型锻件的工业化稳定生产要求。

(2)数字车间/智能工厂集成创新技术及其应用示范。研究多种形态下货物外包装轮廓和动态位置的识别定位算法,货物抓取和快速更换装置等关键技术,满足军民用医药、服装和后勤保障应用需求。

(3)非结构路况高危环境军民两用重载足式机器人关键技术、系统与原型样机研究。研究6种以上非结构高危路况条件下重载足式机器人可变负载控制技术和驱动系统,成果适用于非结构路况高危野战环境,可执行探测、监测、救援和攻击任务。

(4)多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台转化应用示范。开展多通道轮胎耦合道路模拟台工程样机研制及行业应用示范,实现军用技术民用化应用。

(5)含能材料振动混合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研究高聚物粘结类含能材料的振动混合技术,实现先进民用技术在军用弹药和推进剂生产品质和安全领域的应用。

(6)便携式仪器用高性能分子泵。研究分子泵动叶轮结构及参数优化、设备小型化、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构建抽气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测试平台,实现军用技术民用化。

(7)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超快激光光源工程化关键技术、光束传输控制技术研究及工程样机研制,满足军民两用产品加工需求。

(8)基于先进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效冷却技术研究。开展高温合金增材制造的微尺度冷却结构流动性、传热性和机械性能研究,构建微尺度冷却结构的传热优化模型,满足军民用发动机冷却性能提升的需求。

(9)用于武器装备部件的特种高分子泡沫增材制造技术。开展可打印的特种高分子墨水设计和制备、 增材制造系统设计与打印工艺研究、特种高分子泡沫拓扑结构与性能研究、泡沫制品在应用环境下的性能评价。

(10)用于微机电系统刻蚀的中性束技术研究。开展感性耦合射频等离子体源开发及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研究,满足军民用微机电系统刻蚀装置的技术要求。

4.新材料。

(1)军民两用高性能金属软磁材料及贴片元件制备。开展超高压气水联合雾化工艺、高冷却速度控制、粉末晶粒控制、粉体形貌控制等关键技术,满足军民用高性能金属软磁粉末制备需求。

(2)高精度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专用油研制。开展液压油配方优化和改良研究,满足航空、航天军工设备和民用高端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润滑需求。

(3)超韧聚苯硫醚(PPS)/聚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氧烷(PMVPS)符合材料反应加工制备技术研究。开展特定结构PMVPS设计合成、PPS/PMVPS共交联结构与性能分析以及反应挤出加工技术研究,满足军民两用需求。

(4)战场环境中饮用水处理及密闭空间空气净化的金属间化合物膜过滤系统研发。开展低阻高效金属化合物膜材料及其自动生产技术研究,以及大通量、低阻力便携饮用水快速制备系统研制,满足军用和特殊民用环境二次饮用水和空气净化需求。

(5)基于宽参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理的新型耦合技术。研究不锈钢材料表面等离子体与表面处理效果的关联模型,以及非平面材料的等离子体耦合技术,满足军民两用不锈钢材料加工的工艺优化需求。

(6)新型高强度航空航天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开展纳米晶和孪晶材料的产生机理、工艺参数对材料结构的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测试,实现军民用飞机强度提升和重量减轻的需求。

(7)航天器用热致变发射率智能热控涂层。研究基于相变材料可变发射率智能热控涂层取代传统控温系统的技术方法,满足航天器自适应温控需求。

(8)高阻隔宽温域橡胶密封材料。开展流体状母粒阻隔材料在密封材料内部的均匀分散、固定问题研究,对密封基体材料进行改性优化制备高阻隔宽温域橡胶密封材料,满足军民用装备密封需求。

(9)高功率微波窗口用石墨烯掺杂蓝宝石晶体制备技术研究。研究不同粒度石墨烯对蓝宝石晶体缺陷分布的影响、石墨烯掺杂80kg级蓝宝石的泡生法晶体生长工艺以及掺杂对蓝宝石晶体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10)难熔金属球形粉末等离子体制备研究。开展高效长寿命等离子体反应器、智能等离子体球化及难熔金属球化装备的研制,满足军民用金属增材制造的应用需求。

5.核能应用及其他。

(1)高活性纳米Al批量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制。研究自悬浮定向流纳米金属粉末制备装置的改进与放大,完成纳米Al粉与高能炸药及固体推进剂的相容性实验,着重开展安全性能、安定性能及质量可靠性研究。

(2)涂层型锆合金耐事故燃料包壳关键技术研究及辐照效应评价。研究涂层型锆合金耐事故燃料包壳涂层技术,辐照效应及事故条件下可靠性等关键性能分析,满足民用核装备安全要求。

(3)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研究。开展光纤激光器的快速启停、高稳定输出、功率合成等关键技术研究,高功率中红外、远红外激光非线性晶体工程化、红外晶体器件化研究等。

(4)军民两用车辆底盘安全检查系统。采用基于机器视觉领域的线阵数字成像技术,实现高清晰、完整无拼接的车底成像,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实现车底异物识别。

(5)高原型复杂恶劣环境条件下特种作业人员生命体征监测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研究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地区军队和武警部队、行业人员“生命体征监测及智能穿戴设备” ,建立军警等特种作业人员高原作战能力身体素质模型,提高环境适应力和减少损害。

(6)非结构环境多元位置融合机器人。研究多元坐标数据融合与数字场景建立、平台自主移动与路线规划、精度控制与保证。

(7)抽注水多球中子能谱测量系统研究。研究抽注水多球中子能谱探测器结构设计、响应函数、解谱方法、能谱测量软件。

(8)高效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对放射性废水快速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吸附催化双功能材料制备、性能调控以及双功能材料对含有有机物放射性废水的去除机理。

(9)基于火工药剂驱动技术的非能动安全应急装备研究。研究极端环境下基于火工驱动技术的安全应急装备,实现军用技术向民用装备应用的转化。

(10)消防风机全自动化研究及应用示范。研究消防风机自动化的先进工艺设计及成本优化技术,建立测试平台,解决批量测试能力,并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军民多元化的行业应用。

五、申报时限

(一)项目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时间为:2018年7月26日—2018年9月13日24时。“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在申报截止时间2018年9月13日24时自动关闭。

(二)项目申报单位将纸质申报书报送至推荐单位,截止时间:2018年9月14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

(三)推荐单位将推荐函、项目汇总表和纸质申报书报送至科技厅,截止时间:2018年9月18日18时,逾期不予受理。

六、咨询热线

13980937197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