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飞委员:
向领军科创企业集聚资源
市政协委员、微梦创科网络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说,从全球来看,当前移动时代正进入后半场,金融和人才正在重新从创业公司向各个领域的顶尖公司聚集,如Facebook、Apple这样的企业经济体量、市场占有率、人才储备、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等都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北京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科技创新企业的强力支撑。他建议政府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为大型领军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专门服务,跟踪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资源向领军企业集中,把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的领军企业打造为国内乃至世界的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在企业人才购房、租房方面制定灵活、合理的鼓励政策,对领军企业需求较大的优秀人才扎根北京进行适当倾斜。
■王汝芳委员:
建立企业总部利益回流和价值回馈机制
市政协委员、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说,发生在中关村的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独角兽企业占全国近一半。中关村上市公司收入和税收贡献给北京以外地区的占80%,中关村企业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近1.2万家,如何增强企业总部价值?如何避免优质资源和税源流失?
她建议在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建立利益回流和价值回馈机制,形成大循环机制:企业利用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利用技术优势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发展,通过机制安排价值回流北京以进一步做强总部或研发中心。
她建议,强化结算中心职能,鼓励科技企业将总部设在北京,或在京设立区域总部,并鼓励既有企业总部增设投资中心、财务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职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研发中心经济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内部就知识产权使用进行结算。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鼓励企业采用有偿技术许可的方式推广技术并获取长期收益;搭建知识产权流转和变现处置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价值变现渠道。
■柴文忠委员:
试点研发代工模式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说,“研发代工”是指由科研院所和高校针对特定企业的技术需求,组建由高水平专业人员构成的专门研发团队,面向市场需求开展订制化的技术研发,企业方负责明确的市场渠道,研发代工方负责技术开发。双方通过全过程利益捆绑,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无缝衔接。
他建议开展“研发代工”模式的试点工作,由政府主导,选择若干典型的高新技术领域(如石墨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成立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企业或行业组织共同组建新型的研发机构。
他建议,依托“研发代工”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企业或行业组织衍生发展成立专一性研发代工公司,将北京打造成自主创新的源头、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技术辐射的策源地,培育“研发总部经济”,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马一德委员:
促进文创与科技产业跨界融合
市政协委员、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说,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趋势,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会让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目前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尚存在巨大的发掘潜力。
他建议,引导以研发和运用新锐科技的科技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市场的引领者,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集团。
他建议,依托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建立以版权收入为核心的企业盈利模式,使原创内容发挥品牌增值效应,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重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原创性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