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
学习归来后,接续召开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会,认真总结三省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刻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差距,采他山之石,解决我省实际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以这次南方学习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对学习交流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山东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家义
刘家义指出,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就无从谈起。
当前我省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刘家义强调,制度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
与我省相比,苏浙粤三省不光经济领先,其思想解放力度之大、观念变革程度之深、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之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在不触碰纪律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制度创新必须敢为人先。陈旧的思维模式不打破,固化的工作方式不改变,什么事都墨守成规、不愿创新,影响的是改革深入,贻误的是事业发展。
要进一步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引领各方面制度创新,把发展的动力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刘家义强调,制度创新必须勇于担当。
不做太平官,不怕得罪人,以对历史、人民和山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作为、干事创业。
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
制度创新必须统筹协调。单兵突进不行,守着门户之见、部门利益更不行。
要对标先进,重点借鉴浙江项目审批制度创新的经验做法,积极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提高便利化、公开化、标准化水平。
制度创新必须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始终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切实提高谋划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苏浙粤三省的好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迈开双腿、扎根一线,当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形成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让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标准,坚持在一线选人、在实践中选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选人。
要加强考核、强化奖惩,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激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任务,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而不懈奋斗。
山东省委副书记、
省长
龚正
龚正在总结时说,考察学习、交流讨论中,大家谈的最多的是:思路决定出路,机遇赢得先机,创新开创未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阳光雨露,市场主体茁壮成长,执着久久为功,担当落地转化见效。
概括大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七条启示:
一是,“理念超前、求新求变、敢为人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开山第一炮,必须来一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变革;
二是,“放长眼光、把握大势、前瞻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诀,必须抓住每一次重大机遇、下好战略主动“先手棋”;
三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保持定力、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
四是,“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使无形之手、有形之手、勤劳之手各安其位协同高效;
五是,“转化优势、服务大局、重点突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做好强优势补短板固底板文章、善打特色优势牌;
六是,“创优环境、精诚服务、亲商稳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下大气力打造生态系统、形成创业创新的阳光雨露;
七是,“干事创业、实干高效、精准精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功夫,必须善做绣花的能工巧匠、勇当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7月9日上午,在赴江浙粤考察学习交流会上,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
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用
“苏浙粤三省发展气魄大、势头盛、举措强、成效好”
概括了江浙粤发展情况,
并就此次南方考察情况谈了自己感受。
山东省委常委、
青岛市委书记
张江汀
“此次南方考察,感触很多,收获很大,确实是一次学习取经之行、解放思想之行、提神补艺之行、交流合作之行。”
张江汀在发言中指出,苏浙粤三省有很多领先之处,“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可概括为‘四高四新’”,即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热情高,观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新。
苏浙粤三省一直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处在先进行列中,却没在成绩面前陶醉、满足,始终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先”字——目标战略谋划一路领先、创先发展一马当先、改革开放敢为人先、干事创业人人争先,什么都是先进。
此次苏浙粤三省学习考察,对“什么是走在前列,怎样走在前列”有了更清醒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次深入全面细致的考察,面对面地听、看、学、议,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确实有一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更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张江汀如是说。
对标先进,直面自身发展问题。
张江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例,直指山东与苏浙粤三省的差距,阐述了山东海洋经济在产业结构、高新技术方面与考察省份的差距。
张江汀指出,海洋经济是山东的强项,但与同为海洋经济大省的广东相比差距仍较大。
2017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是1.78万亿,而山东省是1.48万亿。
另外,山东海洋产业的层次不高,特别是“互联网+海洋”的程度比较低,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中,我们的规模也不大。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青岛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对比,张江汀指出,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青岛要聚焦改革再发力,大力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抓住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通过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做强做好现代海洋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来源:大众日报、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