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如米苔花亦绽放!为小微企业输血补气激活力,宁波这样做

5596

  近日,省经信委公布了2017年度“小升规”企业“创业之星”名单,我市42家企业入选,入选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再次领跑全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宁波,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是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也是最需要扶持服务的群体。2016年5月,经过层层评审推荐和竞争性答辩,我市以排名第5的成绩,与深圳、青岛等城市一同入选全国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在3年示范期内,我市将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9亿元扶持资金,同时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也投入数十亿元,全力推进创业创新,确保3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就业不断增加、创业稳步提升、创新持续活跃、收入逐步增长的“四大突破”。

  两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以“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为抓手,以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税费普惠金融助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场创业活力倍增、小微企业升级加速等六大工程为依托,连续打出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推动小微企业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达24941亿元、新增就业人数达36.3万人次、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1亿元、新增授权专利达14810项,相比2015年(基准年)分别增长32.3%、239.3%、201.2%、39.7%,圆满完成小微两创阶段性示范目标。今年以来,小微甬企创业创新再传捷报。一季度全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和15%,达到5991亿元和131亿元。

  今年是宁波小微两创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宁波小微两创的“赶考之年”,更是宁波小微两创工作的丰收之年。我市将再次扬帆起航,进一步激发小微两创活力,将宁波打造成全国创新创业新高地。

  亿元服务券加速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小微企业‘两创’服务券带来的真金白银,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助力小微企业加速崛起的决心。”日前,宁波润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女士通过“两创”服务券成功申领补贴5000元。自小微企业“两创”服务券推出以来,越来越多的“赵女士”享受到该服务券带来的红利。据统计,截至6月25日,我市累计使用服务券金额已超过7000万元,涉及服务交易次数1.6万次。

  宁波是依靠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起来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为了让全市小微企业跑得更快、更好,去年5月,我市推出小微企业“两创”服务券,用于补助小微企业购买入驻服务券平台的专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我市小微企业可通过“两创”服务券网上平台获取该服务券。截至目前,该平台已集聚497家专业化机构,服务产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创业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等10大类、近60小类,既有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新型服务,也有人才招聘、代理记账等刚需产品,目前已上线产品超过千个。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采用“类淘宝”模式,小微企业可实现服务订单确认、合同生成、签署、双向服务评价和监管的全流程电子化,小微企业无须跑腿就能获得“找得到、用得起、靠得住”的服务。据介绍,宁波是国内城市中发放服务券额度最高、力度最大、品种最多的城市。每家小微企业年度使用服务券额度一般不超过5000元,但对采购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的小微企业,年度使用额度可增加至2万元。

  “小微企业是我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是我市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担负制造强国先行探索的有力举措。”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谷霞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发放第二批服务券。下一步,我市将投入第三批小微企业“两创”服务券,总金额不低于1亿元。同时,我市将通过对每个服务大类资金使用额度的动态调整及服务券平台入驻服务机构的动态管理,优化服务券结构,确保既能满足小微企业刚性服务需求,又能满足创新型服务需求。

  2亿元鼓励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

  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预计可吸引千余个优秀项目落户宁波;政策扶持前置,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为创业项目越过“死亡谷”保驾护航……去年11月,《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按照计划,我市将在“小微两创”示范期内,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资金用于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

  据介绍,《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采用奖励形式对落户宁波且带动就业的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是我市推进“小微两创”城市示范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的出台,将更好地助力甬城集聚各类创业创新人才、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全国领先的创业新高地。”市财政局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的最大亮点在于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对创业创新失败的项目,政府将不追回已拨付的奖励资金,以帮助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实现创业梦。

  除此之外,《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实施办法》的普惠面广、扶持力度大、政策含金量高。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大赛获奖项目、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以及获得50万元以上的风险投资创业创新项目等均可通过网上申报平台申请领取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奖励。比如:对参加国家部(委)组织的创业创新赛事入围总决赛项目,落户宁波且带动就业达2人及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资金奖励;对总决赛中获奖项目,落户宁波且带动就业达2人及以上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奖励。“上月初,我们已公布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奖励名单,全市共有417家企业入选,预计发放奖励资金7015万元。”市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尽快落实奖励发放,让更多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加速在宁波落地。

  750亿元为宁波企业降本减负

  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软件产品退税……一系列已兑现的优惠政策,让“国研软件”尝到了减负的甜头。其中仅增值税软件开发减免一项,就让企业节省了35.5万元。

  在宁波,尝到“减负”甜头的企业远不止“国研软件”一家。宁波能林消防有限公司一年降低综合成本100余万元。该公司财务部经理王秀萍介绍,社保费一个月可节省几百元;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下降0.85元,每个月能减少3000元至4000元;银行贷款利率有所下降,利息一年就减少10多万元。企业发展离不开投入。该公司在购买设备和模具开发等方面已投入上百万元,为此申报了技改项目,购买设备可以得到补助20多万元;研发投入50万元,加计扣除能享受所得税减免12万元。另外,还享受到水利基金减免、稳增促调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降本降幅,给我们小微企业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这两年企业销售同比略有下降,但实现利润同比却增长较快。这也得益于减负。”

  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减免小微企业收费,免征小微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近年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减税措施接连落地,让小微甬企的担子更轻了,活力更足了。据市经信部门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起来,我市已累计为企业减负近750亿元。今年,我市继续加大降本减负工作力度,截至3月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1.9元,低于全省1.7元、全国2.43元,继续保持较低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3月,全市企业减负达63亿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三次常务会议,部署出台一系列降本减负措施,涉及减负金额近5000亿元。“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也有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天然劣势,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谈及最新推出的7项税收优惠政策时表示。今年,宁波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确定的19项减负政策,预计将为我市企业减负77亿元以上。

  440个平台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要形成良好的生态和产业发展层次,实体经济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说,促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小微企业培育两项工作都要强,要两条腿走路。最根本的,是要培育小微企业成长的土壤,而创业创新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商贸企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7类载体440家,与2015年相比增长71.2%。其中,我市众创空间集聚化位于全国前列,已形成镇海中官路、鄞州南部和高新区三大创业圈。数量众多的两创平台为创业群体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业创新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也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创业创新水平。

  作为国内首个众创空间综合体,盛世方舟自2016年落户宁波以来,已帮助宁波在全国“抢”到80余个创新项目,多个入孵项目的市场估值超过1000万元;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已集聚1100余家企业,并建立了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等10余个创业创新平台,拥有“国千”人才46名;鼓励“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宁波美国创新跨境孵化器已累计引进14个海外优质科技项目返甬对接,江北首个海外人才工作驿站落户美国硅谷……

  通过外引内育,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加速升级。2016年至今,我市分别新增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23家、2家。其中,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成为首家跻身“国家队”的孵化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鄞州区别列入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列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去年12月,我市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获批,推动宁波成为继上海、武汉、苏州、成都之后又一获批国家级链创新创业基地的城市。

  与此同时,我市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城市个性的产业集聚载体。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膜材料龙头企业大力引领、知豆等重点新能源汽车项目成功落户,催生膜幻动力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等产业生态承载体;新材料科技城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双子星座”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充分挖掘宁波本地新材料领域和海洋经济等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成为新兴产业引领载体、高端人才集聚载体、创新驱动载体。

  8000亿元贷款为小微企业输血补气

  “才两个工作日,我就凭借企业的信用报告和等级拿到了100万元贷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宁波凯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建波高兴地说。作为一家主营新材料研发、技术服务等的小微企业,凯昕新材料急需采购一批原材料,但资金的周转成了郑建波的一块“心头病”,“不仅要额度,更要速度。”在江北区民个协会的推荐下,郑建波拿着信用报告向台州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完成审核后,第二天就放贷1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凯昕新材料得以转危为安,是我市促进金融与实体小微企业融合发展,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缩影。2015年至今,我市以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重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保险服务模式,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频频下出“先手棋”,一批“宁波首创”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助力实体经济闯关探路,灵活撬动资金为实体经济输血补气。

  引导银行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市小微企业累计贷款发放额8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90.25亿元,惠及小微企业20.9万户。2016年底,我市组建成立市再担保公司,搭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进一步发挥政府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16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完成担保业务1555笔,担保总额23.2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建立“政银担”分担风险机制,发挥政府参与和引导作用,市财政自2016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市级政府融资担保代偿基金,对工业小微企业单户融资300万元以下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发生的代偿损失,由融资性担保机构、市级政府、金融机构按相应比例分担.2017年,全市贷款基金余额7800万元,开展代偿基金业务27笔,融资担保金额4475万元。

  借力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保险创新在我市东风劲吹。不用抵押,凭一张保单,撬动几十倍甚至数百倍银行资金流向企业,风险则由银行与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宁波首创的“保险+小额贷款”及“银政保”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成为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宁波经验”,截至2017年底,该模式累计支持贷款业务逾2万笔,贷款金额超过176亿元。

  不光是“小贷险”,一批创新的保险服务模式在四明大地开花结果。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我市推出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国内短期贸易信用保险等九个创新型险种,全国首创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2017年实现宁波首台(套)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零突破;全国首创推出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综合保险专属产品,在鄞州落地试点基础上,迅速扩展至海曙、慈溪等地,2017年为1262家政府鼓励发展的小微企业提供包含自然灾害和火灾风险保障2.52亿元。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