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的通知》,我省评选推荐领导小组按照评选条件、评选程序组织了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候选对象评审推荐。现将拟上报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候选对象情况公示附后。按要求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从4月20日--26日止,公示地点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网站和候选对象所在单位。如对候选对象有异议,请向我省评选推荐领导小组监督组实名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须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监督组联系人:黄国相、徐庆
联系电话:63130094、63161643
云南省评选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
领导小组
2017年4月20日
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基本信息表(奖章候选人) (按姓氏笔划排序)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行政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
学科领域 |
推荐类别 |
推荐领域 |
个人成就 |
1 |
朱兆云 |
女 |
汉族 |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 |
|
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 |
民族药学 |
奖章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一)、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获治疗肿痛的药物组合物等6项专利;发表《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6部专著。 |
2 |
杨 斌 |
男 |
汉族 |
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
科技处处长/副主任 |
教授 |
冶金工程技术 |
奖章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一、三),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排名一);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9件,美国专利1件;发表SCI/EI收录论文77篇。 |
3 |
张克勤 |
男 |
汉族 |
云南大学副校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副厅 |
教授 |
植物病原线防治 |
奖章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以排名第一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近5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PNAS,JA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3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 |
4 |
张宗亮 |
男 |
汉族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总经理 |
副厅局级 |
教授级高工 |
水利水电工程 |
奖章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在高面板坝、高心墙坝、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201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15年入选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016年获杰出工程师奖。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取得专利34项。主编标准3项、专著5部。发表论文73篇。 |
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基本信息表(奖状候选人) (按姓氏笔划排序)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行政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
学科领域 |
推荐类别 |
推荐领域 |
个人成就 |
1 |
王华 |
男 |
汉族 |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 |
副厅局级 |
教授 |
冶金热能工程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其中发明奖1项、排名第一),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提出了冶金炉窑热工过程三场协同强化的学术思想,研发了熔池熔炼炉强化动量传递的富氧旋流搅拌供热等技术,应用于冶金和铝轮毂、高铁用轴承制造。 |
2 |
王继华 |
男 |
汉族 |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 |
处级 |
二级研究员 |
花卉观赏园艺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标准创新奖1项、云南省技术标准创新奖2项。育成了系列自主知识花卉新品种286个,自主选育鲜切花新品种占我国主产区品种的近30%;制定了配套的国家和行业生产技术规程与贸易标准,其中9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此外,申报发明专利86项,授权43项;发表论文210篇,其中SCI30余篇;出版专著16部。 |
3 |
何黎 |
女 |
彝族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院长 |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
皮肤病学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以排名第一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入选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发表研究论文123篇,包括SCI论文39篇。她领导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云南省创新团队一等奖。主持研发的防治光皮肤病医学护肤品近3年新增销售额10.05亿。 |
4 |
汪云刚 |
男 |
汉族 |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
无 |
研究员 |
茶学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先后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2个,克隆了茶树多元醇转运蛋白基因(CsPLt)和茶树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CsHMGS)其登录号分别为JQ398740、JQ390224。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13部。 |
5 |
张桥贵 |
男 |
白族 |
大理大学校长 |
厅级 |
二级教授 |
宗教学、民族学、社会学 |
奖状 |
科普及社会服务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5;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和论文的第一作者。 |
6 |
郭涛 |
男 |
汉族 |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科主任 |
|
一级主任医师 |
心血管内科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云南省十二五“十大科技人物”,云南省科技厅,排名第一,2015年;云南省“2015年云南十大科技进展”,云南科技厅,排名第一,2016年;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2项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一;若干论文。 |
7 |
陶大云 |
男 |
汉族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 |
正处 |
研究员 |
农学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第一,2005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一,2003年;云稻1号,200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始正式推广;10篇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最多被引用168次,136次。 |
8 |
赖仞 |
男 |
汉族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
副厅局级 |
研究员 |
人口与健康 |
奖状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0篇,35项发明专利获授权,并有多个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
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团队基本信息表 (按团队名称笔划排序) | |||||||||
序号 |
团队名称 |
学科领域 |
团队人数 |
依托单位 |
团队负责人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推荐类别 |
推荐领域 |
主要成就 |
1 |
云南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 |
农业 |
15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番兴明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所长 |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开创性提出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学术成就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优秀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一等奖;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4项。 |
2 |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15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李德铢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物质资源库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 |
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
团队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打造成为了世界上设施先进、藏量亚洲最大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创建了亚洲最大、国际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取得了创新成果,抢救性地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狭域特有和具有重要价值种质资源,对推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