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成都高新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7309

过去的一年里,成都高新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越来越多,改革开放的影响力持续增长。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97次,是历次报告中最多的,这反映了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在以如虹气势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成都高新区,正在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过去的一年,国际资源引进提速:“中国—欧洲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投入使用,首倡并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引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立研究院,20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遍布全球……

  过去的一年,重点专项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全国首单“双创债”发行,“平台发债、投贷联动”双创金融服务新模式得到国家领导人批阅,“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完成了以“任务导向、全员聘用”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成都高新区建区30周年。成都高新区将聚力“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支撑,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高新特色,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打造最能体现成都国际化的区域。

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城

  一线直击

  成都高新区加速引进海外人才

  17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落地 今年将建国际化众创空间

  天府三街国际人才城22楼,是中国科协(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的运营中心,也是August成都研发中心的办公所在地。3月14日下午5点半,虽然已是下班时间,August成都研发中心的创业者们仍在为注册公司的事务忙碌。

  去年8月,英国奥科斯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克明博士,带着其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研发项目入驻离岸基地,并取名August成都研发中心。“今年2月,我们的第二代智能手环已经投入市场,在国内外销售,现在正在研发第三代。”August成都研发中心的主管何兴介绍,奥科斯国际有限公司在英国、德国、深圳等地都有分公司,成都的项目主要负责IT平台搭建。随着项目和产品日趋成熟,最近,August成都研发中心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公司,并招兵买马,将产品中心往成都转移。

  在成都高新区,像周克明和August成都研发中心这样入驻海外人才离岸基地的项目已累计有17个。2016年6月,中国科协在成都高新区建立全国第5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开启了成都高新区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模式。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在欧美等地新建20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点,创新资源从全球向区内流动。

  2018年,成都高新区还将探索在美国硅谷、欧洲等地建立国际化众创空间,推动更多离岸基地项目落地,建立“首席招才官”制度,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引才新机制。(记者 袁也然)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

  两会声音

  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

  “东风”已至 成都高新区应借力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2018年新年伊始,四川获批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西部迎来航空产业再上新台阶的机遇。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以下简称“空港新城”),成都高新区应如何抢抓时机,带动航空产业链上下游的大中小型企业“齐飞”?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区内“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共舞”?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带来的议案和建议,分别聚焦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和集成电路等领域如何再做深、做好。

  借四川试点“东风”

  抢占航空产业高地

  “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民企而言,高质量发展既是奋斗方向,也是发展契机。”成都高新区航空产业“明星”企业之一海特集团的“掌舵人”、全国人大代表李飚的议案之一,便是如何推动西南民用航空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助推航空产业再升级,成都高新区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李飚说。而他所说的“天时”,指的就是今年年初四川获批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消息。

  李飚认为,此前,成都高新区本身就具备地利、人和的优势。“地利”方面,依托空港新城,成都高新区对东部片区做出了重点发展临空型枢纽经济、都市型服务经济和创新型新经济三大产业的规划;“人和”方面,歼20的“摇篮”成飞集团、电子10所、参与 C919大飞机研发的电科航电、电子科技大学等实力雄厚的“国家队”企业和科研机构均位于成都。现在有了“天时”,对成都高新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而言,可谓“东风”已到,“凭借已有优势,成都高新区的航空产业初步形成了航空电子+航空零部件+航空维修及服务的产业特色。如今借着‘东风’,成都高新区应提前布局调结构,抢占航空产业高地。”

  李飚分析,抢占航空产业的高地,包括人才高地、技术高地及产业链高地3个层次。“一方面,我们要吸引航空领域的科研机构,以此来聚集该领域的科研人才和高精尖技术;另一方面,要吸引和培育更多航空产业龙头企业。” 他认为,航空产业代表着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水平,对其他相关产业带动性很强,通过引进和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其他中小型企业共同成长,打造更完整闭合的产业链,从而抢占产业链高地。在李飚看来,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落定四川的机遇下,航空制造产业这一“龙头”将带动航空产业链里运营、培训、销售、金融、保障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议案中,李飚同时建议,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应鼓励民间自筹资金参与,激活民间资本,推动民营航空运营企业做大做强。

  搭建平台深化军民融合

  让国企民企“连线”

  2018年全国两会,“军民融合”成为会内会外的热点话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飚此次参加两会也带去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的建议”,在其中,李飚提出了加大协同创新力度,鼓励优秀民营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军工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等建议。

  在李飚看来,四川是军工大省,在全国目前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四川是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唯一一个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在军民融合方面,四川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仍有进一步突破和发展的空间。”李飚认为,这个“突破和发展”的具体思路,就是政府牵头,帮助民企突破制度瓶颈,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心态,让军民融合进一步“做深”。

  “政府是绳子,一头要拴住国企,一头要拉住民企,”李飚说,“只有激活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军民融合才能更大力度地‘深下去’。”他在议案中建议,可以通过政府牵头搭建军民融合的平台或载体,“这个平台可以是军民融合园区,也可以是定期举办的军民融合成果对接会,形式不拘。通过平台,便有了牢牢连接国企和民企的绳子。政府和管理部门只需要抓住绳子两头,加以引导和扶持,便可让更多有深厚科研力量的民企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更好地做深军民融合。”(记者 郑其)

中国-欧洲中心

  报告热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60余家机构相继入驻

  “中国-欧洲中心”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开放平台

  今年全国两会上,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世界一流国际创新创造中心,成都高新区始终聚力开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今年,“中国-欧洲中心”的装修施工进入了最后阶段,作为成都高新区着力建设的中国西部泛欧亚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也是省市共建的“一带一路”交往中心,“中国-欧洲中心”今年将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的新窗口和中国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今年1月,“中国-欧洲中心”迎来了联合英国知名高校、机构及区内企业共同打造的“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还将以“双中心”方式协同运行,协助成都高新区在英国伦敦建设成都(伦敦)创新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上百个跨国企业或机构组织向“中国-欧洲中心”提交了入驻申请,60余家企业已确定入驻,并将在今年陆续搬入“中国-欧洲中心”大楼。通过资源整合、交流合作,“中国-欧洲中心”将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国际合作生态圈,形成共商共建共享新格局。

  此外,国际合作园区的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将为成都高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更多活力。以新川创新科技园为例,截至目前已聚集了30余家各类企业入驻,已成为具有窗口意义的国际化产业园区项目。如今,位于该园区的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中韩创新创业园国际合作园区也将加快建设,重点开展医疗美容、文化创意等韩国优势产业的招商及项目落地等工作,力争引进60家韩资企业、20名韩籍高层次人才,实现中韩创新创业工作新突破。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以“4263”为重点差异化发展

  树立高新自贸试验区特色品牌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新高地,更是改革开放的“新名片”。

  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检“双报制”,倡议并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 成功引进美国计算机领域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成功落户设立研究院……自去年4月正式挂牌运行以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投资体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创新、简政放权、监管治理和法制保障等领域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共涉及改革任务62条,试验项目99个,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不仅如此,揭牌成立不到1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已提炼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检双报制度等改革创新案例40项。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中提出,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18年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设立第二年,也是攻坚年。当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正以“4263”为工作重点,加快复制推广前两批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再造。4是指全面推动各项试验任务落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协同开放、优化营商环境4项主要任务,2是指在高新特色和城市能级提升上求突破,6是指聚焦开放、改革、创新、辐射能力、法治环境等6项重点改革,3是指加强“三个导向”、案例研究总结、宣传工作3个保障机制。

  “今年力争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中凸显成都高新区的独特定位,提高辨识度,并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树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特色品牌形象。” 成都高新区改革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放管服”

  超8成服务事项“仅跑一次”

  改革“加减法”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如何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成都高新区的探索是,牢牢抓住“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两条主线,着力从体系建设上做加法,从审批改革上做减法。

  不久前,一份涉及经济运行、税务、基层治理、社会事业等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仅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事项清单在成都高新区门户网站上公开发布。清单中687项事务的办理仅需跑一次,这个数字占全区群众性服务事项的87.1%。去年11月,成都高新区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公安、商务、食药监、农业等7个部门的11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现在,企业在成都高新区注册登记,领到的是“三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企业的制度性成本进一步降低。

  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改革上的“减法”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成都高新区2017年的年增企业数、年增注册资本(金)数、年增外商投资企业数、年增科技型企业数,均达到历史高位水平。而体系建设的“加法”,则不断优化了服务便利程度。根据“一区四园”区域特点,去年成都高新区新建了包括天府空港新城政务中心在内的5家区级政务服务分中心,1家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12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丰富了政府服务体系。63项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办事不出乡镇;设立“国际人员往来单一窗口”,提供中英双语一站式服务,成都高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综合服务窗口一口受理;企业注册大厅、人才服务中心和空港新城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不断凸显便利化、多样性。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探索行政审批“审管分离”,加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推广“双告知,一核查,双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事中事后属地化监管全覆盖,打造公平法治、高效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记者 袁也然 余书婷)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