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创新创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密集出现的词汇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旋即不胫而走,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两会持续升温,全国政协委员们也纷纷拿出“金点子”,为创新创业支招。
谈绪祥
北京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他说,北京出台了构建以十个高精尖产业为导向的高精尖经济体系的一系列引导性文件,将来还将细化形成目录。同时北京还将在创新驱动中提升发展动能质量,其中最主要的抓手就是“三城一区”建设。
谈绪祥还回答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提问。他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了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涵盖投资、贸易、生产经营、人才发展、法治建设五个方面26项136条措施。目前实施6个月不到,已有88条政策措施基本落地实施。
他列举了几个便利化措施,如从今年3月1日开始,建筑施工许可实现电子证照,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申请工商执照的时限压缩到三个工作日;全市全行业实现内外资有限公司的设立、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等。
在北京的地标上,
谈到科技必提中关村,
说到金融定是金融街。
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科技与金融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科技产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政府和各个行业关注焦点。
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4亿元,艾瑞集团预计2020年将达到19704.9亿元。北京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区域,毕马威中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领先金融科技公司50》中,北京有21家金融科技公司入围了50强,居全国首位。
司马红
加强中关村和金融街之间的协同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西城区副区长司马红建议,加强中关村和金融街之间的协同,推进科技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渗透、相互赋能,推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监管手段,为金融行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司马红认为,中关村和金融街则是北京金融科技的两大发展高地。虽然中关村和金融街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侧重点和发展模式大不相同,但两者都在科技和金融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但也应注意到,两者协同效应不足,没有形成对行业整体的良性反馈。
司马红建议,加强统筹设计,完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环境。由科技与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吸纳中关村和金融街优秀人才组成专题小组,借鉴国际金融科技发达城市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为国家出台金融科技领域相关政策提供先行试点。
“为实现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有效平衡,建议学习英国‘监管沙盒’先进经验,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区,适当放松监管约束,激发创新活力。”结合北京正在开展的“疏整促”专项行动,司马红建议,把实验区建在动批市场腾退完成的北展地区。“该区域具有独特区位优势,能够连接金融街核心区与中关村核心区,利于吸引大数据金融、智能金融、监管科技、保险科技等科技企业发展,也便于金融监管机构有效便利监管。”
司马红还建议,共建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设立金融科技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拥有原始创新和硬科技的金融科技企业;搭建适合于金融科技的专业化融资平台,为金融科技中小企业路演、融资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支持金融科技领域龙头、优质企业获取与其业务发展相关度较高的金融牌照,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推动科技监管相关的科研立项、专利申请和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接,创新监管技术和监管方法在“监管试验区”先行先试,共同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和效率。
周汉民
争取做大全社会的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周汉民委员谈到,要积极争取做大全社会的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
他提到,具体方法包括,对个人创业投资实施税收优惠,引导私人资金从消费转向创业投资,建议对持有创业投资公司股份的个人投资者给予个人所得税税收减免政策,既有利于做大创业投资规模,又有利于让更多的群众共享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尽快拓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改变当前退出渠道单一、创业投资退出难的局面。建议尽快出台激活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办法,重塑其直接融资和投资退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