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念好人才“本土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5683
成都发改委 2018-03-12 10:09 抢发第一评
  当前,成都正在深入落实“人才新政12条”,吸引更多人才到成都创新创业,“蓉漂”正在成为时代风尚。新时代下人才的培育工作,也是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黄波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等话语。黄波坦言,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是他最关注的内容。   “当前,我们国家提出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种高质量的转变,恰好需要我们一线技术工人的高品质制造支撑。”结合自己一线技术工人的所想所感,黄波直言,这就需要大力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的蓝领工人成为蓝领技术工人,让更多的蓝领技术工人成为工匠,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由“量”到“质”的结构性转变,让我们中国制造从根本上发展改变,这对于“来自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来说尤为重要。   “去年,成都发布了‘人才新政12条’,不仅在人才招引上拿出了最大诚意和最大力度,更是从提升全体市民整体素质出发,开启了全市人力资源提升行动,定下了‘要让每一个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市民都拥有至少一项技能’的目标,做出了‘让每一位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都能通过参加免费培训和全额报销考试费用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发挥工匠精神,在成都参与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结合一线经验,黄波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各级政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能为一线工人提供更为广阔的技能展示舞台,利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和加大对一线工人的技能培训,同时建议制定符合现代制造企业实际的工匠培养计划,健全和完善技术工人专业培训、等级认定、业绩考核的长效保障机制。   黄波的看法,也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王麒的认同。作为来自汽车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麒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有着深刻的感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不断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到成都发展,助推我们企业创新发展,提档升级。”除了吸引人才,王麒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本土人才、现有人才的培育。“要不断加大对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技能人才工作室,以及培育工匠精神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或者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对接、定向培养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为每一个员工合理设置职业发展方向,重视内部员工的成长和培养,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此外,逐步提高一线技能人才的待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提高社会存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记者 侯初初 徐璨)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