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市发改委当好“参谋” 助推成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6080
成都发改委 2018-03-06 10:04 抢发第一评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成都市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并在各区(市)县设电视电话会分会场,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劲踏上新年新征程。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   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到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产业生态圈生态链建设到大力发展新经济,从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到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就推动城市升级和经济提升双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双提升,成都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在一系列重要部署中,作为全市宏观调控综合部门的成都市发改委,始终不曾缺位,并且在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提质增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7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13889.4亿元,增长8.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04.2亿元,增长12.3%,单位GDP能耗下降3.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分析研判   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市政府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们亮出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漂亮成绩单。而这张成绩单,实则是成都各部门、各区(市)县之间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美好结果。   把脉经济运行规律,是发改系统作为“参谋”角色的重要职责之一。过去一年,成都发改系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拓展经济运行分析视角,打破三次产业、三大需求分析模式,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产业支撑、动能体系、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等维度重构监测体系,形成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筹机制。   与此同时,成都紧跟重大问题和趋势变化,开展关键性、前瞻性研判,提前开展城市发展动能比较、全市R&D供给结构等热点问题专项分析,预警项目资金链断裂风险,为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研究参考。   对已经迈过万亿GDP这个关键性台阶的成都来说,新旧动能转换,是处于新时代下的成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重要课题面前,成都发改系统不曾缺席,把培育城市新发展动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并且从需求、创新、人才三个方面着力:   适当扩大总需求,技术改造、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2.2%、33.9%,占比分别达到29.6%、32%;重点区域加速发力,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投资增长45.7%。   增强创新驱动,聚焦重大科技装置建设,推动四川大学转化医学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完善创新生态链,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总数达6个,新增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个,总数达5个;牵头承办2017年“创响中国”成都站和“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周”四川主会场暨成都活动,参与人数10万人次以上。   增强人才驱动,把握好人、城、产的关系,完成人口战略研究和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总量控制、人才优先、动态平衡、双轨并行”原则,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居住证积分入户管理试行办法,吸引13万名青年人才落户。   战略研究   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在今年的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对外披露。对成都而言,这份《战略规划研究》价值非凡,它立足成都当前站位,分析了成都潜在价值,明晰了成都“从何而来、现处何方”。   《战略规划研究》认为,当前,成都正在开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具有三大特征:经济发展方面,成都是内陆最具成长性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方面,成都是最具综合优势的区域门户枢纽;文化消费方面,成都是最具号召力的国家品质城市。但同时,成都在城市功能、发展动力、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判断,为成都市委确定“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而这份极具分量的《战略规划研究》,正是由成都发改系统主导参与完成的,体现了该系统作为参谋助手的重要职责。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市发改委开展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形成86项研究成果,参谋职能进一步加强。   这86项专项研究成果,更多聚焦于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据了解,以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指引,成都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时代新征程等重大判断、重大要求和战略部署,开展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成都南向开放研究等40余项重大研究,20项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奖项和肯定性批示,《新型卫星城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这其中,有不少成都市民都熟知的内容。比如,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和彰显城市特质为核心,编制完成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作用,为成都市委制定《关于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的决定》提供支持。   项目协调   推动重大工程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被确定为“项目年”。作为首位城市,成都有效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成都市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指引,以契合城市发展战略的高能级优质项目为重点,统筹重大项目建设,全市10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9.9亿元,充分发挥了首位城市作用,稳住了投资底盘。   过去一年,在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大背景下,“东进”区域表现尤为亮眼。成都牢牢把握东向发展战略要求,开展《成都市实施“东进”总体战略研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建立完善“东进”战略重大项目库等一系列制度机制,策划储备重大项目289个,实施重点项目239个,引进吉利汽车文化小镇等产业化项目132个,“四城一园”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基础性、骨架性重大工程加快落地。   服务于全市项目建设,成都还出台了改进重点项目管理工作的十条措施,创新建立公共资源推进投资促进配置机制、策划储备重大项目机制、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协调联动机制,有力促进格罗方德等35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工作,成都将改革作为有效手段之一。   “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如违反上述承诺,本单位自愿承担以下责任……”去年11月2日,随着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刘国才在承诺书上签字,双流区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正式推行。双流区水务局成为第一个与企业签订承诺书的政府部门。   双流区的率先行动,是成都市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中部署的第一颗棋。去年9月,成都在全市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专题上作出重要决策部署:为激发企业投资活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成都将分“三个层次”同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双流、新津率先启动,项目办理时限最快从197天缩短至60天,受到企业家们的点赞。   这一举措,也进一步激发了民间的投资活力。与此同时,成都还创新和完善PPP实施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保障民营资本权益,20个PPP项目实现签约、引进社会资本1740亿元,更好地发挥了社会资本在补齐公共领域短板中的重要作用。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