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
未来
高质量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普遍需求
而应试教育会被大数据时代逐步淘汰
近日
2018资智回汉创意经济高峰论坛上
与会专家们就“科教驱动未来”畅所欲言
认为在大数据时代
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会给教育带来
起点、拐点、焦点、重点等四点变化。”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三女牙说
新时代教育同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尤其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普遍需求
这是个起点
未来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智能技术将与教育深度融合
必然会影响教育形态的变化
带来教育发展的拐点
随着教育云搭台
教育大数据唱戏
人工智能将成为明星
成为新的焦点
未来究竟是听机器人上课
还是传统老师的讲座
只取决于谁更有价值
价值决定未来
面对云教育时代的到来
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教授举例:
他曾经在北大附中做了一个实验
允许一个班的学生
在日常学习中使用平板电脑参与学习
结果半年后
这个“平板班”的成绩超过尖子班
金岩石教授认为
把学习内容标准化
是“平板班”取胜的关键
学习内容标准化后
大家能享受到老师都没有给与的知识点
在金岩石教授看来
应试教育几乎可以不需要老师
金岩石表示,
现代的知识分子
大部分非知识分子
而只是“知道分子”
在上海交通大学
曾有老师抱怨收入不如上海的一个月嫂
这很正常
很多教授也只是“知道分子”
未来上课教学还不如人工智能(机器人)
而且还不带地域口音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有“知”无“识”
必然会被大数据时代淘汰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老师标准化的工作
但无法取代老师
在2017腾讯WE大会上
第74届雨果奖得主、知名科幻作家郝景芳说
大数据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大突破
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会替代很多职业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系统
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试
了解孩子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提出个性化辅导方案
推荐适合的资料适合学习者
而且,借助庞大的数据库
智能问答的智能客服
已经能处理很多简答的答问
学习系统中也有很多场景和信息
可以与孩子进行答问互动
大数据和标准化的使用
为人工智能带来机会
也提供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性
机器人不仅有陪伴作用
还可以让孩子在电脑上自主学习
孩子与机器交流学习
然后练习、测试
根据智能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就薄弱点进行练习
通过技术为孩子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郝景芳说:
“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真正取代老师的作用,尤其是小孩子。人工智能思维与人工智能在专家领域、细分领域比人聪明很多,但涉及到常识、人际、人情和因果推理时,人工智能就不及人类。”“如果孩子问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或者创意性问题,人工智能就无法回答。因为人工智能缺少自我表征的能力,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思,不能对孩子表达情感和认同,而这些对于孩子很重要。因此,人工智能很难针对孩子的心思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郝景芳说:
“未来,人工智能所擅长的是
标准化材料的推送和评测
而有创意的、有思考性的
情感类或者推理性的问题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老师。”
郝景芳认为
未来的场景是线上的大资料库
人工智能做标准化的资料推送
人工智能教授知识
老师则做线下课堂
在线下课堂
老师要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
鼓励孩子思考
进行创意和自由发挥
提出自己的想法
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组织学生协调合作
“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
给了人类无限可能性
但是也有风险
能否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
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郝景芳说道
来源|青网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