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从四川省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发的“蓉欧+”东盟国际海铁联运班列驶抵钦州港东站,再转经钦州港出境,经海运驶往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这是钦州市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片段,也是钦州物流行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顺应钦州市港口经济发展大潮,钦州市国税局从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深入企业听诊把脉,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和税收环境,以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融入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1月9日,钦州市国税局、钦州市工商联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服务‘一带一路’,助推港口经济发展”座谈会,钦州市港口(集团)、国投钦州港口有限公司等10户龙头物流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介绍了企业投资钦州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对于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需求;钦州市国税局现场解读了营改增、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当场解答了纳税人涉税疑难。
近年来,在中新两国以及沿线省区市的共同推动下,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钦州港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从服务物流业发展需求出发,钦州国税局深入企业问需送计,倾听企业心声:梳理物流行业性、产业性税收政策,制作了税收直联点服务卡发放给物流行业纳税人,方便纳税人在遇到疑难时进行咨询;开展专题辅导和培训,广泛宣传和解读税收政策及办理流程,帮助企业精准掌握税收政策;建立税企交流微信群,24小时在线解答纳税人涉税疑问,快速响应物流行业的涉税需求。
聂敏是广西沿海铁路经贸有限公司钦州港分公司的会计,她所在的公司2008年来钦州港投资,主要从事铁路货运延伸以及仓储、装卸等业务。营改增试点以来,税收新政策陆续出台,她对新出台的政策了解不够、拿捏不准,在办理税收业务时往往显得很被动。
“钦州市国税局开展的宣传辅导、政策解读等问需送计活动真是及时雨,我现在明白一般纳税人提供仓储服务、装卸搬运服务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3%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更多发展资金。”聂敏高兴地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钦州港已经成为了北部湾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依托。钦州市国税局从服务经济大局出发,多角度宣传和解读营改增税收政策及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改革实惠。
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是物流行业营改增政策红利的受益者。物流行业纳入营改增后,抵扣链条逐步完整,消除了制造业购进营业税劳务不能抵扣、重复纳税的弊端,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营改增试点以来,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共采购物流运输服务20多亿元,取得营改增行业的进项发票的抵扣税额上亿元,进一步打通了抵扣链条,降低了企业税负。
同样受益的还有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享受了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今年1-10月,已累计减免企业所得额591.28万元。
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通过打通上下游抵扣链条,刺激了钦州物流行业及配套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和税收的增长。据统计,目前该市交通运输业和物流辅助服务业纳税人3012户,其中一般纳税人407户,年税收总量超过亿元,行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逐年上升,成为钦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广西南海纵横航运公司财务经理李青阳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船舶代理、道路普通货物代理等业务,对开拓海外市场的需求十分强烈,开通韩国航线是该公司进一步“走出去”的成功尝试。“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开通了到韩国的海运直航线,以后还会开通更多联通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直航线,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对我们走上‘一带一路’支持很大。”
为了让企业放心“走出去”,钦州市国税局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一户一册”,成立由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进行“一对一”服务,定期关注项目建设、物流动态等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专项辅导,重点解读出口退税、国际税收协定、反避税等方面的税收政策。
钦州市国税局局长覃永清说,帮助钦州物流企业走上“一带一路”,要坚持“四个不”:不遗余力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让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不厌其烦地宣传解释,让纳税人及时准确地理解掌握税收政策;不拘一格地创新服务方式,让纳税人办税更方便快捷;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让纳税人应享尽享,打通物流企业迈上“一带一路”发展快车道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