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好的城市
必然是好的产业格局
与宜居的生活环境并举
11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整篇刊文
提到高新区
重点指出如何
让城市国际化跟上产业国际化
解决问题在于名校要成为开发区的“标配”
棘手问题,需更快解决!
▼
来看看家长们怎么说
“几十万常住人口的片区,没有几所公办学校,家长们愁啊,希望这个彩虹中学赶快建起来。”日前,安徽省合肥高新区的数百名家长表达了他们的愁与盼。
▼
高新区领导又是如何说
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表示,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一种投资。“一树春风千万枝”,打基础、利长远,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学校一所一所地建,规划一个一个地落实,为开发区赢得更为坚实的未来。”
“26年来,我们创新发展迅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在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位居第六位,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我们有的领域,已经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具备并跑,甚至领跑实力。我们也有短板,那就是我们城市国际化程度还不够。”
▼
彩虹中学项目经理怎么说
“名校”建设,硬件不可或缺。下好先手棋,才会少些后遗症。
据彩虹中学建设项目三部经理张陶信介绍,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总占地约133亩,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规划为60班半寄宿制初中,含教学楼、报告厅、图书馆、风雨操场、室内泳池、400米室外运动场、食堂、宿舍楼、地下车库等,可容纳约3000名学生,建设工期两年,计划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目标是冲击鲁班奖。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道
城市国际化跟上产业国际化,名校无疑是“标配”。不过,优质教育资源毕竟稀缺,新城建得快、学校建得慢,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片新城区、新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住房供应面积上去了,教育资源的供给量却严重不足,“生多校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学位压力越来越大。
硬件是基础,落脚点在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把优质资源用好用足?合肥高新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名校。彩虹中学未来的管理,高新区准备通过购买专业服务,引入名校进行管理,双方以情感融合为基础,民主参与,共同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共建学校新文化,让新学校在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方面高水平起步。
在2017年1月20日,合肥高新区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就明确表示2017年高新区将实施“名校战略”,高起点办学。
2017合肥高新区将新添9所学校
中学分别为:保利西山林语中学、梦园中学西区、永和三期中学,共设84个班,可新增学位4200个,计划2017年9月交付使用。
小学分别为:百商悦澜山小学计划今年秋季开学交付,建设规模30个班级,可新增学位1380个。
幼儿园方面:祥源城幼儿园(12班)、保利西山林语幼儿园(12班)、御景城幼儿园(15班)、御湖上园幼儿园(12班)、悦湖山院幼儿园(9班),计划2017年6月份交付使用。
合肥市梦园中学
合肥市梦园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大蜀山东麓,是一所隶属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完全初级中学。其前身是创建于2002年的合肥梦园学校中学部,2013年和小学部分离迁入新址独立办学。
合肥第七中学
合肥市第七中学创办于1956年,现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花园式学校”。学校老校区位于芜湖路中段,北依包河公园,东靠省图书馆,南邻安徽大剧院,西临大钟楼。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交通便捷畅达。
合肥高新中加学校
合肥高新中加学校由加拿大加煌国际教育集团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创办。作为中加学校近二十年办学理念的延伸,合肥高新中加学校将以其特有的风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们。中加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型人才为根本宗旨,力争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务社会的综合型国际化世界公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高新区的教育资源也会向逐渐多起来
正如管委会副主任王节所说
学校一所一所地建,
规划一个一个地落实,
为开发区赢得更为坚实的未来。
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学习十九大】市委宣讲团走进高新区!市直机关工委书记蒋烽宣讲十九大精神【学习十九大】新时期基层党建如何建?宋道军指出这几点……【双创播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关注:双创进高校院所首站中科大,下一站会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