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田野,生机盎然。在江苏省涟水县红窑镇的江海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鲜花成片,煞是壮观,来自周边村的留守妇女正在忙着移栽和采摘。“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白合、菊花、康乃馨、扶郎、青芦笋等,我们这边都有,生产的黄菊、白菊主要用于出口韩国、日本。”江海鲜花合作社的创办人涟水唐集人郑标告诉我们,他在南方花卉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掌握了一定的花卉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后,2014年决定返乡创业,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家乡的群众共同致富。郑标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占地面积600余亩,每亩可种植1.6万株左右,现在10余种鲜花姹紫嫣红,正在热销。他说,自2015年6月鲜切花投入市场后,亩均效益在5万元以上,除了黄菊、白菊主要用于出口外,其他品种热销上海、浙江、广东等国内市场,基地采用大棚种植技术来控制花卉光照时间、温度、湿度,提前和延长鲜花的上市时间,基本实现了鲜花全年生产,项目可实现年利润3000万元,当地近300名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增收500余万元。郑标的成功创业是涟水县拓宽返乡人员创业之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涟水县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扶持手段,完善创业政策,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不仅将返乡创业人员“扶上马”,还“送一程”。该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返乡创业孵化载体,吸纳企业入驻,带动返乡人员创业。目前,该县已建立成县有开发区、镇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的创业体系,创业孵化载体已达到51个,其中,乡镇工业集中区19个、农民创业园22个、乡土产业园10个。陈师镇返乡创业大学生朱闯,2009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他放弃留在北京民生银行总部工作的机会,携女友回乡创业。他创办的涟水县家德宝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实木童床、童椅等生产销售。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由初期的员工8人,厂房面积不到500平方,发展为现在占地面积20亩,带动当地近150人就业,企业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该企业改变传统销售模式,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合作,采取网上销售,实现产销两旺。目前,销售已遍布全国各地,部分高端产品出口国外市场
“扶持创业,除了政策方面的优惠,或许我们还能做些更加实在的工作。”涟水县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2015年该县人社局和东鼎商城共同打造的“东鼎百货名品街”被江苏省人社厅命名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基地对入驻经营者实行免费装修和“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创业贷款+政策咨询+专家指导”的联动机制,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该商城的董事长胡志宏是土生土长的涟水人,多年在外打拼,近几年返乡创业。目前,该商城投资3亿元建设7万多平方米的“润天百悦广场”已开业,向广大失业人员、高校未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等各类人员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涟水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扩大创业贴息贷款的社会影响力,让广大返乡有创业意愿者都能了解创业贴息的相关知识。组织人员深入乡镇、社区、门店和城区广场人流量密集的地段,通过悬挂横幅、设立政策宣传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贴息贷款的申贷条件、贷款额度、办理流程等内容,直接与广大群众面对面接触,为他们释疑解惑,使就业创业政策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涟水县已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256万元(其中发放返乡人员创业贷款68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近4000人。(涟水县人社局 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