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相继建成一大批颇具特色的返乡创业园,凭借着“高标准、高起点,突出县域特色”的优势,创业园吸引众多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落户,为家乡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截至2017年6月底,石家市共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6家,入驻创业实体1435户,带动就业3589人。
特色变特长独辟创业蹊径
“赞皇县在太行山东麓山区,工业相对薄弱,农特产种植养殖业比较发达。这里的创业园以农产品、高科技农业产业化、绿色农产品等为支撑,正适合我们做本地特色农产品创业初衷。”2015年底,在北京打拼的何晓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赞皇县,在县创业孵化园创办赞皇雅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拥有“雅共供销”和“赞皇特产网”两个电商平台,提供72个工作岗位,月纯利润达到5万余元。
何晓博入驻的赞皇县创业孵化园,依托赞皇县的地理、物产资源,项目涵盖“互联网+”土特产品、“互联网+”旅游、农村电商等项目,正是石家庄市人社部门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特色产业独辟蹊径,推行“一县一特色,一园一品牌”的成果之一。
“我们综合各县的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把特色变特长,建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对象主要以返乡创业农民工为主。”石家庄市人社局局长王德庆介绍说,石家庄人社部门在行唐、平山、灵寿、赞皇4个贫困县共建成7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项目涵盖农村电商、财务会计、家政服务、商贸培训等几十个行业和领域,入驻创业实体322户,带动就业1171人。
“行唐县同创返乡创业孵化园、平山县柴火创业孵化园、灵寿县众鑫创业孵化园、赞皇县创业孵化园,如今都已成为当地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明星品牌,大批有志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入驻其中。”王德庆说到。
“对号入座”创业培训学用结合
随着人们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为此,石家庄市人社部门推出“高校行”“社区行”“军营行”“高墙行”“乡下行”等创业培训服务,并请创业服务机构、定点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目标要求现场答疑,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人把握创业培训机会。
在成立行唐县古兰家政服务中心之前,只有高中学历的高姗姗还只是一名“打工妹”。高姗姗告诉记者,由于学历不高,知识有限,她对于怎么创业一直都摸不着门道。
2016年,高姗姗报名参加了老家行唐县人社部门组织的SYB培训。“老师很专业,培训内容平实易懂,讲解的如何搞好市场调查、项目定位等知识,都是我们需要的。”高姗姗说,掌握了创业知识,她顺利走上了创业路。
优质的创业培训,靠优质的师资力量作保障。“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批高素质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王德庆介绍说,创业指导队伍由创业服务机构、工商、税务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行业知名专家、创业带头人、风险投资顾问、律师等组成,并且全部由河北省人社厅统一认定。
对于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石家庄人社部门也下了一番心思。“我们采用‘创业培训+技能’‘创业培训+互联网’等多种组合模式,让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对行业知识匮乏,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员,我们为其提供项目实际操作知识,并适时为其举办专题讲座。”被石家庄市人社部门聘用的创业专家许月向记者介绍说。
“对号入座”式的培训,成为创业者蓄积能量的加油站。
强化服务让创业梦变成创业路
“我们要在村里搞一个‘左排右串’小吃加盟项目推荐展示,如果有时间你可以来看看。”今年3月,石家庄市人社部门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于彦静的生活轨迹。返乡已经4年的于彦静一直想做特色小吃创业项目,但未能实现。
参加完项目推荐展示会,于彦静立即和项目负责人签订了加盟意向书。如今,经过3个月多的经营,于彦静的小吃店越来越火。
“左排右串”小吃只是石家庄市创业项目库中的“冰山一角”。“我们通过面向社会征集、企业家推荐等方法收集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创业项目,纳入创业项目库,供创业者选择。”王德庆说,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创业项目库里的创业项目已经达到5000个以上。
石家庄市人社部门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站、报纸、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发布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寻求合作伙伴;定期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采用现场项目推介、大屏幕展播、各大新闻媒体宣传与网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创业项目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
同时,石家庄市人社局组织孵化成功的创业者开展“回娘家”互助创业、项目对接帮扶、创业者与企业家结对子活动,用创业者亲身创业经历激发更多人的创业激情,助更多人走上创业路。(赵为 姚宏印 周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