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首次!24个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迎来“期末考”

530

  1月14日,成都高新区首次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评审会举行。

  为了鼓励成都高新区各单位跳起摸高、攻坚克难,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18年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设立了重大攻坚克难项目并进行考核。一年已过,项目迎来了接受考核的这一天。1月14日,成都高新区首次举行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评审会,24个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和答辩。通过社会评分、单位评分等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对各个攻坚克难项目进行考核。

  创新形式 以目标考核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攻坚克难,对于成都高新区而言,是一以贯之的干事劲头。啃得下硬骨头,蹚得过深水区,造就了这个区域的飞速发展。2018年,成都高新区专门设立重大攻坚克难项目,便是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为加快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确定重大攻坚克难项目,对于督促全区各单位勇担责任、加快区域发展意义重大。”此次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评审会由成都高新区改革创新局(改革办)主办,改革创新局改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大攻坚克难项目的完成,将在原有的目标考核体系基础上对实施部门进行额外加分,获得不同名次的项目和单位将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分鼓励。目标考核规则发挥“指挥棒”作用,进一步鼓励各单位勇于解决成都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产业、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勇于担当、敢于迎难而上,为全区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桂溪街道、石羊街道、福田乡等基层单位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重大攻坚克难项目,更体现出成都高新区基层单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科学精准、公正客观地评价成都高新区2018年度重大攻坚克难项目实施情况,项目评审采取社会评分、单位评分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其中,社会评委由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民主党派代表等11人组成,单位评委由成都高新区各街道、乡镇、部门和直属单位以及区属国有企业的代表共46人组成。社会评分、单位评分结果现场公布,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切实达到鼓励和督促的效果。

  犀利答辩 公开展示攻坚克难推进成效

  根据评审会安排,每个项目的实施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8分钟汇报。参评汇报完毕后,由评委对照评审标准进行提问,参评单位作答。

  “我们在2018年顺利开办18个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超12000个,位列成都市开办数量首位,顺利完成攻坚克难项目……”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匡世联第一个进行汇报。听到今年教育民生项目推进情况如此之好,社会评委们在“点赞”的同时,也抛出不少犀利问题:“这么多新学校,师资如何保障?”“如何确保新建学校建筑材料的安全和环保?”“新的一年你们如何给自己加压?”匡世联一一解答:“我们通过从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聘、人才引进成熟教师、公招等多种方式确保师资充分。新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就全程参与、严控把关材料,建成后均经过环保监测,工期上我们也督促项目尽快完工交付,让学校都‘敞’上一段时间。2019年,我们已经计划要开办3所中小学和14所幼儿园。”回答简洁又直击重点,让评委们也十分满意。

  “参加这次评审会,既是我们接受评审考核的环节,也是一次我们向社会各界公开我们工作成效的过程,让更多人了解成都高新区的发展。”在成都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副局长严闯看来,这次评审会的形式很好,对于各个部门来说也是一次鼓励和促进。“接下来我们将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持续创新突破、攻坚克难,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严闯说。

  延伸阅读

  攻哪些坚?如何克难?2018年成都高新区攻坚克难这样做

  在成都高新区2018年度重大攻坚克难项目评审会现场,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各部门、街道在2018年通过攻坚克难,以非常之力完成了一批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企业成长、保障民生福祉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项目。

  【服务企业】

  打造全生命周期网络培育企业

  精准孵化服务体系

  2018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起了围绕政府产业培育孵化部门+政府专业化平台公司的产业培育孵化基地网络体系,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数据互联、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1+1+2”全生命周期网络培育企业精准孵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还深化创新创业培育服务,梳理并重点培育520家科技型种子企业,积极对接区内41家专业特色楼宇,帮助各专业特色楼宇向孵化器转型。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诉求流转全过程公开

  今年,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与安全生产监管局在对1200余家企业和项目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构建了“1+7+N”企业服务体系,并打造了“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和APP两个渠道,实现企业诉求流转全过程公开、全流程可溯。企业多维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已收录16万家企业信息,通过“摸问题、建机制、清流程、搭平台”,重塑“高新服务”品牌。

  10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

  项目全流程审批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在政务服务上也有了诸多突破。成都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重大攻坚克难项目,大刀阔斧革新理念、提高投入,将涉及单位多、协同难度大、既有系统多、信息不共享等难点一一突破,变不可能为可能。截至1月8日,共有21个项目审批事项已通过改革后的新流程和系统办理完成,切实节约了企业成本,加快了项目建设落地速度。

  建设新药研发

  全链条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

  2018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全面完成“建设天府国际生物城”重大攻坚克难项目的5项任务,推动组建四川省药物与器械临床评价与研究委员会,这也是中西部首个GCP联盟。同时,还获得了全国首个“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正式批复。此外,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还积极推进覆盖新药研发全链条全周期的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完成4个创新技术平台的开工建设任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技术服务支撑。

  【保障民生】

  保障教育民生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8个

  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民生。2018年,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推动重点攻坚克难,突破建设工期短的难点,挂图作战、加速建设,顺利开办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功迁建中和职中,新增学位超12000个,位列成都市开班数量首位。在保障校园建设完工、硬软件齐全的基础上,针对三岔湖小学等高新东区学校交通出行不便的情况,大力协调交通部门开通学校专线,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便利。

  公服设施“三年攻坚”58个项目

  全部开工

  2018年,成都高新区纳入市级目标的58个项目全面完成开工目标,其中包括学校、社区综合体、公厕、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经梳理评估原计划在2019年开工的项目,创新性采用“小EPC+”的建设模式,16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经过优化规划设计、加快建设进度、丰富建设方式等举措,成都高新区2018年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率提升至75%,居全市第一。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将以“十分钟公服圈”为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

  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成都高新区统筹城乡工作局推进“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攻坚克难项目,全面明晰了1544个组农村集体的集体产权归属,摸清了集体家底,同时实行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以股份的形式确权到户、量化到人,理顺了农村集体受益分配关系,以股份的形式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