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1978年至2018年,40年的光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却是中华民族不平凡的40年。从追赶到引领,中关村的故事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如今,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液态金属……一批技术创新的企业破土而出、拔节生长,在中关村这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生出新芽。1984年成立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和中关村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1978年,改革开放将沉睡的中国唤醒,东方大国力量澎湃。在中关村这片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研究人员、公司企业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和财富。从平房土路的京城西北郊,到高楼林立的“中国硅谷”,高科技新产业从无到有,产业体系从做大做宽到做精做尖,在一次次升级过程中,创新从未缺席。
1988年,原国家科委等七部门向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递交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当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地区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30多年来,优化行政审批,集成政策支持,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持续不断的深化改革,“松绑输氧”的创新举措,给了创新的种子适宜的土壤。在中关村成长的联想,从小做到大,从大做到强,积淀成特有的创新创业生态。
减税降负锦上添花。联想所在的个人电脑行业已处于成熟期,全球竞争激烈,所处的贸易环境也充满挑战。近两年来,高额的留抵税额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营运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负担。根据最新出台的增值税留抵税额退还政策,联想集团旗下的多家企业实际申请并收到了税务部门退还的留抵税额,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得联想可以加大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领域的投入和开发,并投入前瞻性研究领域,培育更多高价值的核心专利。
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号角声中,联想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借助全球化的大潮,联想开始了“走出去”的征程。
自2000年开启国际化以来,联想已成长为一家业务布局和品牌影响力遍及全球的500强企业,并已构建起全球化的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等。截至目前,联想集团旗下涵盖了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PCSD)、移动业务集团(MB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与联想创投集团(LCIG)四大业务板块,业务范围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约5.2万名员工。
“持续变革,接轨全球,财税政策在联想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联想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1991年,国务院便开展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并配套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打破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限制,扩展至整个国家,鼓励包括联想在内的技术研发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吉利汽车:
“税收的每一次帮扶,我们感受至深”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下线,开创了我国民营企业制造汽车的先河。2001年,吉利拿到生产许可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准生产汽车的民营企业。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2012年以来,吉利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吉利汽车的发展,演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的奇迹。”
税收政策助攻,吉利闯过转型关
“20世纪末,吉利刚从摩托车转入汽车领域,在临海筹建了后来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那时,没几个人信我们真的能造出汽车来。李书福董事长带着大家点灯熬油地琢磨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浙江台州临海市头门港新区的吉利汽车临海生产基地财务人员罗玲肖回忆说。
2001年至2007年,豪情公司经历了迅猛的初生阶段,年营业收入从5亿元增加至11亿元。这时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只有转型才能闯出新路。“转型意味着巨大投入和面临未知与失败的压力,吉利又一次站在了关口前。”罗玲肖说,吉利成功闯过这个关口,还是税收政策打的助攻。
2003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到财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豪情公司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2010年达到了享受该政策的条件。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1000万元,为吉利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成功从“低价”向“品质”转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税收改革的每一步,税收的每一次帮扶,我们民企感受至深。近年来,税改政策如滴滴雨露洒在吉利汽车这块园地上,成就了如今的绚丽满园。”罗玲肖说。
营改增支持,吉利“跳级”发展
“营改增循序渐进,抵扣范围越来越大,上下游企业发票日趋规范,抵扣链条不断延伸,豪情公司财务管理和涉税风控能力不断提升。”罗玲肖说,最让她惊喜的是,不动产也纳入了抵扣范围,这让该公司新生产基地建设的压力大为减轻。
2015年,吉利汽车临海生产基地项目建成,罗玲肖的办公室搬到了头门港新区。在她的办公室往窗外望,是成片的车间厂房和广阔的成品车展示场地。“新基地的生产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身为财务人员的我,最了解营改增为公司的这一次‘跳级’发展提供了多么重要的支持!”罗玲肖感叹道。
2010年收购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2013年成立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2018年10月底实现15%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76%的出口量增速,“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吉利汽车梦似乎触手可及。
税务改革,听到了企业心声
“搬到头门港新区后,一想起得坐1个多小时的车去城区办税,我就发愁得很。”罗玲肖笑着说,“巧的是当时原国地税正深化合作,税务部门很快推行了‘一窗通办’,还联合上门帮企业解决难题,问题迎刃而解。”
罗玲肖告诉记者:“现在,税务机构合并已经完成,我感到税务部门是真正听到了我们企业的心声,让办税彻底告别了‘两头跑’等问题。这改革改在了我们企业的心坎上!”
这么多年,罗玲肖感受到了税收方面的诸多变化:办税再也不用大排长龙,足不出户网上办税了;当年挑灯夜战才能干完的扫描认证,如今动动手指分分钟搞定了;发票限额审批简化了,备案事项越来越多,审批事项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给民企带来了春天,我们当然要努力用秋天的硕果来回报!”罗玲肖说。
正大康地:
“定会深耕在这片沃土上”
1979年,泰国正大集团联手美国康地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在深圳成立了正大康地(深圳)有限公司,取得了深圳市外商投资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深圳首家外商投资企业。近40年来,正大集团积极投身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并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中国已经成为该集团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撑。
“敢吃螃蟹者”落地生根
正大康地集团高级经理刘利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在接待室里,他拿出一沓颜色发黄、微微卷边的旧照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这张是我们集团一开始设在南头的饲料厂,现在是腾讯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在地。”刘利萍说,“当年,那边只有荒滩加野草,十分艰苦。跟现在对比,不由得让人感慨深圳的发展太快了,中国的进步太了不起了。”
说话间,刘利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份经过塑封处理、颇有年代感的证书文件。“1979年集团在深圳投资,想法是‘先干再说’,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连营业执照都是几年后补办的。你看,这份是国家正式批准正大康地投资建厂的材料。”他说。
刘利萍手持的,便是我国第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编号为“外经贸深外资证字〔1981〕0001号”,是正大康地得名“0001号外企”的由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198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获得通过,涉外税收制度初步建立,在税制上满足了国内市场接纳外资的前提。正大康地“第一个吃了螃蟹”,成为最先走进中国的外企之一。
好政策帮行业做大“蛋糕”
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受益于广阔的中国市场,正大康地发展势头迅猛,先后建立了正大康地汕头有限公司、正大康地珠海有限公司等,均在当地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此时,无数或公有或民营的饲料厂迅速成长。
“20世纪80年代国内还是短缺经济,我们厂的产品质量好,客户都抢着买,根本不愁销路。90年代中期,一批饲料企业在管理、技术、生产、营销等各方面慢慢跟上来,中国饲料业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激烈了。”刘利萍说。
200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一时间,国内饲料产业急速扩张。1995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仅为4607万吨;到2004年,总产量增长到966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2011年总产量达到1.8亿吨,成为第一饲料生产大国。正大康地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饲料企业。
刘利萍表示:“税收优惠激励整个行业一起把‘蛋糕’做大了,也让我们更有机会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里有无穷无尽的商机
迈入新时代,新一轮税制改革从税收层面推动了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前一阵子国家密集推出减税降负政策,经常会有税务干部打电话提醒我们及时适用新的优惠政策,帮助我们减免税款。”刘利萍笑着说,“税务局落实政策的力度之大,我们感受很深。”
据统计,受益于减税政策和“放管服”改革措施,2018年1月至10月,蛇口税务局辖区内企业共计减免税款100.8亿元。“蛇口的迅速繁荣,离不开像正大康地这样一批优秀企业的贡献。”蛇口税务局局长陈一龙说,“改革开放40年来,蛇口从一开始的渔港发展到后来的蛇口工业区,最终成为现在的国际滨海城区。区域的税收收入从1984年的28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76亿元,管户数从几千户增长到目前逾11万户。蛇口发展是深圳发展的缩影,也是改革开放取得累累硕果的一个生动案例。”
谈起集团未来发展愿景,刘利萍提到正大康地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产品安全、品质第一、服务到位、客户满意”。“这十六字归根到底,就是踏踏实实做事,专注主业。”刘利萍说,“谢国民先生说过,中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投资市场。无论国际形势有多少风浪起伏,正大康地不会改变,定会深耕在这片沃土上——这里有无穷无尽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