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4月12日,副市长陈立新在全市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会上强调,各级要围绕市委提出的“把推动创业就业作为事关全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着“创业带动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呼伦贝尔市创业就业新局面。
落实完善支撑政策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注重理清思路、更新观念,聚焦地区产业发展综合施策,在推进措施上大胆创新,在实现更多的人参与创业、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上寻求突破,有效克服任务观念、部门负责等狭隘思想。
相关部门坚持把创业就业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大局中系统筹划、强力推进,坚决落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政策,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地方特殊技能人才的引进、培育和认定等人才发展政策措施。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活动,举办百名技师、高级技师人才专项培训,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实现“一地一品、一人一技”,通过技能提升有效提高了就业几率。积极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帮扶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保持了动态清零,确保完成年度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加强创业平台建设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相关部门加强巩固成果,按照“以创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全市创业就业大格局”的发展模式,强化引领旗市、辐射乡镇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较好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创业园(基地)类型规范和认定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创业平台激励机制、政府公共资源创业者共享机制、创业创新群体后续扶持承接配套措施等创业扶持措施办法。积极推进市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力争在4月底实现试运行。各地也着力打造认定并整合一批各具特色、能够示范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园(基地)。同时,推动各系统创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做法,科技、经信、文化、旅游、民政等部门着手规划建设各系统的创业创新园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创客咖啡等创建活动。
注重提升保障水平
按照自治区有关要求,今年,呼伦贝尔市将持续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在支持创业就业投入力度上寻求突破,建立市级1亿元创业创新基金,为全社会参与创业就业提供资金保障,提高市本级和各旗市区创业资金预算安排,重点支持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抓住扎兰屯市成为全国返乡创业试点的机遇,大力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在拓展创业就业新领域上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还将积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有创业意愿的,要按照简化审批程序的要求开辟绿色通道,以直通车等方式,在入驻园区享受贷款政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组织开展就业服务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完善“968966创业就业马上办”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对220户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运用工作。继续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并做好援企稳岗工作。
发展职业教育培训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部署,坚持以“稳定提升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政策,全面聚焦大职教格局,逐步实现职业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任务目标。
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支持各级各类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推广 “创业园+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行现场、项目、仿真、案例和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重视新成长劳动力、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部队转业人员、企业高技能人才等重点人群的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模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重点抓好创业培训和各类群体技能提升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年内实现5万人次的培训目标任务。结合地区特点,突出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制定特殊行业(工种)技能大师地区的认定标准,推动开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努力营造社会氛围
今年呼伦贝尔市还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发掘一批创业项目、选出一批创业典型,输送一批成功范例,切实形成常态机制,唱响呼伦贝尔“双创”品牌。
相关部门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深度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就业典型,弘扬正能量,引领创业者投向“双创”大潮,形成社会参与、广泛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形成集群效应,引导和培育全社会的创业就业意识,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与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真创业、创实业的发展环境,助力呼伦贝尔市美丽和谐发展。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