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的科创板IPO申请同日获上交所受理,拉开“中国通用GPU第一股”争夺战的序幕。
据招股书披露,两家估值均超200亿元的AI芯片独角兽合计拟募资达119.04亿元,其中摩尔线程计划募资80亿元,沐曦计划募资39.04亿元。
这场竞速并非偶然。
两家公司均创立于2020年,同属国内备受瞩目的“GPU四小龙”阵营,并都在近期完成了上市辅导——摩尔线程于2024年11月开启辅导,沐曦则于2025年1月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更早进入辅导阶段的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尚未正式提交招股书。
有市场消息称,壁仞科技可能转向港股,而燧原科技预计后续提交A股申请。
对于摩尔线程和沐曦而言,快速登陆资本市场是应对AI芯片行业巨额研发投入和持续亏损、获取持续“输血”的关键一步。
两家公司创始人均为前全球GPU巨头高管,且都获得了红杉中国、联想创投等明星机构投资支持,及均以高研发、高亏损、快迭代的方式挺进AI芯片主赛道。
摩尔线程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张建中领衔创立(招股书信息)。
张建中在英伟达期间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其技术研发工作则由同样出身英伟达、曾参与GPU架构研发的张钰勃作为CTO主导(招股书信息)。
招股书信息显示,成立四年间,摩尔线程以每年迭代一代GPU架构的速度,相继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四代产品,并推出了支持万卡并行的KUAE集群产品。
其最新第四代GPU平湖的S5000板卡算力,据公司公布,已超越英伟达2020年发布的A100,但与后者2022年发布的H100仍有差距。
沐曦则由拥有20余年芯片研发经验的原AMD全球通用GPU总设计师陈维良创立。
他曾在AMD主导完成15款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和流片。
与摩尔线程多元化布局不同,沐曦更聚焦于AI智算中心的核心需求,推出了训推一体GPU(曦云C系列)和智算推理GPU(曦思N系列)共5种型号,以及一款图形渲染GPU(曦彩G系列)。
沐曦虽未公布具体算力数据,但表示其旗舰型号曦云C500的算力达到国内第一梯队水平。
公司已实现千卡集群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并正在推动万卡集群,其GPU产品成功支持了128B MoE大模型的全量预训练,累计销量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已超过25,000颗。
财务表现上,二者均表现出高增长与高投入的共性。
沐曦的增速尤为惊人: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招股书计算)。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3.20亿元。
其收入高度依赖训推一体GPU板卡,2024年该产品营收占比68.99%,2025年一季度占比高达97.55%。
净利润方面,近三年分别亏损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2.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摩尔线程的增长同样显著: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09%。
2024年,其营收约3/4来自AI智算业务,其中AI智算集群(如KUAE)贡献近2亿元(占比约一半),AI智算板卡占约30%,图形加速卡贡献剩余1/4。
净利润方面,近三年分别亏损18.39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累计亏损超50亿元。
高额研发投入是亏损主因。
摩尔线程近三年研发支出分别达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累计38.09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率高达310%。
沐曦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48亿元、6.99亿元、9.01亿元,累计22.48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率为121%。
明星投资机构的深度参与是两家公司快速发展的强力后盾。
摩尔线程已完成6轮融资,最新估值约246亿元。
创始人张建中通过多层架构合计控制36.36%表决权。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深圳明皓(4.98%)、国盛资本(4.90%)、红杉中国(4.79%)以及深创投、联想创投、腾讯投资等。
沐曦则完成了8轮融资。按最近一次外部融资投后估值约为211亿元。
创始人陈维良直接持股22.94%,知名投资方包括葛卫东及一致行动人(通过混沌投资等合计持股7.48%)、经纬创投(合计持股5.13%)、红杉中国(持股4.19%)以及和利资本、东方富海、招商资本等(招股书信息)。
红杉中国是唯一同时重仓两家竞对公司的核心投资方,无论哪家率先上市,红杉都将成为重要受益者。
但尽管发展迅速,摩尔线程和沐曦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仍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IDC报告,在国产AI芯片的国内市场份额上,华为昇腾系列占据约20%的领先地位,而英伟达凭借其中国特供版芯片仍占据主导地位(约70%市场份额)。
技术层面,华为昇腾910系列芯片的单卡算力性能,据评估已逼近英伟达上一代旗舰H100,其搭载384颗昇腾910C芯片的CloudMatrix集群通过高效互联,整体性能被认为可匹敌英伟达最新GB200集群。
相比之下,摩尔线程和沐曦的产品与英伟达尖端产品,仍存在代际差距。
供应链安全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摩尔线程已于2023年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其研发和生产受到限制。
沐曦虽未被直接列入清单,但其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研发所用的EDA工具、IP和HBM存储等关键环节高度依赖境外供应商,美国政策变动构成重大风险。
特别是2025年初美国升级的晶圆代工限制,进一步压缩了国内厂商获取先进制程产能的空间。
为锁定国内有限的先进产能,沐曦2025年一季度报表显示预付款项飙升至11.7亿元,存货达8.02亿元,凸显了资金链的承压状态。
市场层面,中国GPU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约4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1600亿元。
空间巨大,机会与风险并存。
“第一股”的荣誉很重要,真正的战场在于,中国突破算力瓶颈、实现AI芯片自主可控的征途。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