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号上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脱下标志性的皮衣,身着黑色唐装,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首次在第三届中国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上,使用中文发表演讲。
“我在美国长大,之前学习了汉语,我现在非常紧张,让我尽力而为”。
随后,他用略带生涩的中文开场。短短几句后,又幽默切换至英文,表示:不想折磨听众!
虽磕磕巴巴,并不顺畅,但诚意十足,现场也是掌声不断。
“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黄仁勋在链博会演讲中不吝赞美。
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还体现在他对中国技术生态的持续看好。
他提到:“中国已有超过150万名开发者在NVIDIA平台上创新”,并列举了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MiniMax、百度等中国企业的世界级模型产品,称它们“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
他更将“中国的开源AI”称为“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认为它让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有机会参与这场AI革命。
这种开放态度背后,是对中国创新能力的真诚尊重——在他眼中,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全球技术生态不可或缺的创造者。
相关阅读:黄仁勋链博会演讲实录:中国开源模型是全球AI进步的催化剂
结束后,黄仁勋就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人工智能取得的进步,例如华为。
黄仁勋说,华为是一家不可思议的科技公司,传统深厚、精益求精。
他表示,“任何轻视华为、轻视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随后,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他称,“这只是时间问题”。
“给我举个例子,世界上哪家手机公司制造的手机比华为更先进?世界上哪家公司研发的蜂窝通信技术能和华为一样好,甚至比华为更好?”黄仁勋说。
谈及国内 AI 整体水平,黄仁勋表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而在AI基础设施、模型和应用三层,中国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前进,“例如,模型层有DeepSeek、阿里巴巴千问、月之暗面Kimi等优秀科技企业”。
这几天里,黄仁勋俨然一个两眼放光的“国内迷弟”,各种夸夸夸,花样示好,网友戏称他情商了得。
但唐装亮相链博会只是表层符号,真正“杀手锏”是两项实质性突破:H20恢复供应与专为中国智能工厂设计的RTX Pro GPU发布。
这已是这位芯片巨头今年的第三次访华。
今年1月,黄仁勋低调现身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
在英伟达中国分公司的年会上,这位市值4万亿美元帝国的掌舵人,亲手向员工派发高额红包——最高单笔达4万元人民币。
以“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的明确表态,稳定军心。
今年4月,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阴影下,黄仁勋再次抵京。
在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的正式会晤中,他公开承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彼时,特朗普政府刚宣布对华加征25%关税,并将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H20芯片纳入出口管制名单。
此前,这款人工智能芯片一直是英伟达在中国销售的最强大的产品。
那次禁令让英伟达付出了沉重代价。英伟达在财报中披露,H20禁令导致46亿美元订单无法交付,并计提45亿美元库存损失。
还表示H20 的许可限制将在第二季度导致公司营收减少 80 亿美元。
然后,就是7月的本次访华。
在被问及英伟达将在中国持续投资,还是维持现状时,黄仁勋的回应是,如果你想维持现状,你就必须加大投资。
他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技术市场,并且发展迅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充满活力。我们在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客户,我们希望能够服务他们,并将继续这样做。
中国大陆地区在英伟达营收大盘中的占比为13.1%。
美国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占比已连续三年下滑。
英伟达在华市场占有率,也已从四年前的95%,降至50%。
路透财经报道的数据显示,随着 H20 的放开及国内 AI 产业的飞速发展,英伟达在华销售额占其总额比在 2026 年和 2027 年预计将达 23.7% 和 21.7%。
在华销售额也预计持续增长。2025、2026、2027 年预计分别 171、477、552 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AI芯片企业正迎来一波IPO热潮。
过去两周内,15家半导体公司启动上市程序,涵盖GPU、存储芯片、射频器件等多个领域。
6月30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几乎同时,前AMD系团队创立的沐曦集成电路,也递交招股书。
但技术差距仍难忽视。在关键AI训练场景,华为昇腾910B虽在FP16算力(256 TFLOPS)上超越H20(148 TFLOPS),但CUDA生态壁垒让多数企业难以完全弃用英伟达方案。
比如,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已采用“混搭战术”——用H20处理推理任务,昇腾芯片承担训练工作,成本降低60%。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英伟达带着“特供版”芯片重返国内赛场,正在爬坡、冲刺的本土力量,是否将面临更复杂的生存环境?
-END-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