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是创新的全新载体,民营企业是创新的全新增长点,而大学生则是创新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群体。看看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哪些建议,为创新群体铺设创业之路。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陕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创客作为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传统制造业变革的一种新探索,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省致公党的委员们提议,应为创客成立专项基金,扶持创客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省创客群体多数仍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创客群体的科研条件受到局限,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对此,委员提议,可以组建由政府主导的创客专项基金,每年对具有社会经济可行性的创客创新理念,进行评选并资助。如此,便可以吸引各类创新资本聚集陕西,还可以为创客群体设计专门的税收优惠措施支持创客发展。
引导促进
民营企业创业、创新
“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大力推动和促进民营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客观要求,又是新的一年保持全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上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撑。”省政协委员林后辉表示。
创业、创新都是社会化的活动,不是民营企业的孤立行为,需要各级政府打造平台,提供服务。林后辉建议,要在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民营企业创业创新便利化措施;进一步加快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工商企业注册便利化统一模式;努力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健全完善负面清单制度;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以市场化办科技取代行政化办科技;大力发展创业创新空间,充分利用省市创业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等有利条件,积极打造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改善大学生
创业创新教育和培训
大学生创业、创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更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创新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为此,有委员提出建议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的人文素养教育。针对各类学科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开设或完善公共关系类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程,在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或推介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计划、应对挫折等人文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此类课程在教育发达国家早已被纳入大学课程体系且日臻成熟。
“此外,还应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改革内容,写入‘十三五’高教改革规划。”省民进委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阶段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将其列入教改内容,做出中、长期规划,并写入“十三五”规划;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对本科生毕业前保留学籍创业的,在鼓励的同时应建立适当的评估机制,对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断学业或保留学籍创业或兼职的应慎重对待,不予鼓励,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查和补偿制度;力戒只重形式不顾效果的“一窝蜂”、“一刀切”的简单做法,以保证高校事业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