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孵化,顾名思义就是有价值的孵化。
作为经济学术语,价值,可视为能够公正且适当反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称。
如果和孵化关联,应表达为可转换为价格部分,不可转换为价格部分。
可转换为价格部分,涵盖所有的增值服务。指通过各种手段方式为在孵企业创造的可量化成价格的服务。
并且,能够和企业分享。
不可转换为价格部分,泛指公益性服务。
不论是体制内孵化器还是民营类孵化器,都有公益性服务内容和项目。
只是,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体制内更多表现得大一统,或曰简单粗暴,多以免费服务代替了公益性。
其实,许多的免费服务因其质量堪忧随意应付,无结果导向考核,不但失去了公益性特征和价值,反而成为公共资源的浪费。
严重者,甚至扰乱行业的正常秩序或规则。
民营孵化器看上去许多项目收费,但溢出的公益性内容仍然很多,更值得鼓励。
比如各种各样的训练营,征集项目和培训时大多免费,唯有层层淘洗后的优质项目,才能享受到资本垂青或优惠入孵。
但是,对于大多数淘汰者,却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性价值。
各种各样的市场属性创新创业大赛,亦同此理。
所以,价值孵化是一个全新概念的表达。
一方面,丰富了增值服务的内涵,增加了其中的社会效益成分(公益性)。
另一方面,破除了免费服务和增值服务之间的对立。
单纯的免费服务,很容易滑入无效服务。
单纯的增值服务,很容易演变成纯粹的中介服务机构,然后,跟着成熟企业和钱跑,慢慢脱离孵化端。
唯有坚守并同时包含经济和社会双重功能、意义的孵化服务行为,才能称之为价值孵化。
唯有全行业坚守价值孵化理念,并落实到孵化服务的具体行动中,才是对孵化理念的正确深刻理解,才能理清孵化思路坚定前行。
然后,在坚持不懈的执行努力中,实现孵化的价值回归。
当下,提出价值孵化概念并努力实践,具有如下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对价值孵化的认知,使其获得实至名归的地位。
当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面前举步维艰时,本质问题其实是,孵化服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把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摆到当务之急的核心位置,才能引起广泛的重视。
因此,强调价值孵化,意义非同寻常。
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物理空间的高质量建设,不是单纯的更多财政政策补贴,不是更多空洞的所谓品牌塑造宣传。
而是价值孵化的落地实施,转换成价格形式的绩效考核,由全员招商转换到全员价值孵化的根本性转变。
与此同时,是价值孵化的社会效益溢出,形成全社会对创业孵化的关注支持,对孵化实践的参与加持。
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名副其实,回归孵化初心本质。
二、理清孵化服务的内涵外延,让价值孵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对孵化服务的忽略,已经导致行业孵化服务能力疲软乏力,孵化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创业者需求。
疲软乏力病症,更导致孵化人员的注意力或精力转移,误解或误读孵化服务内涵。
把物业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都堂而皇之装入孵化服务的筐中。
而后者对人的能力水平要求偏低,吻合更多人的能力匹配和惰性需求。
从而造成深度的空间范围、体制内内卷,造成实质性的孵化服务无效空转。
强调价值孵化并重新依次打造团队、重塑孵化文化、锁定孵化服务对象,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能力。
然后,让价值孵化成为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并竞相打造,蔚然成风。
三、通过价值孵化理念的推广实践,找到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
目前,孵化器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且迫在眉睫。
各种载体各种机制各种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地,都在为高质量发展寻找良方或路径。
当我们觉得问题特别复杂困难时,其实是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可以肯定,推进价值孵化,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价值孵化,可以让经营团队摆脱对租金的依赖,实现独立自主的商业模式。
价值孵化,可以更为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地方政府对孵化器的支持回报。
价值孵化,可以保持孵化服务团队的朝气和活力,并不断保持能力提升。
价值孵化,可以让孵化的公益性得到发扬光大,营造良好的创业孵化氛围。
价值孵化,当然会让许多人不适应,或无法适应,因而被淘汰。
这同样也是价值孵化的魅力所在。
谨记:
所有孵化器的失落或失败,都是孵化服务能力的失去和削弱。
所有孵化服务能力的失去和削弱,都是孵化初心的遗忘和背弃。
唯有价值孵化的推广践行,才是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唯有价值孵化的不断推进,才是孵化器通向天使投资的必经之路。
唯有价值孵化的脚踏实地,才能获得孵化器发展的美好未来。
范伟军: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 著有《小企业如何长大》、《千方百计离成功近一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5模式》、《创业家:城市拯救者》、《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10亮点》、《创业·枕边书》、《众创孵化8样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