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面值退市步伐明显加快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张炜
*ST印纪9月5日跌停收于0.67元,连续1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锁定”成为第4只“面值退市股”。这意味着短短1个多月就有3只个股触发面值退市情形,A股面值退市步伐明显加快。
中弘股份去年10月成为首只触发面值退市情形的A股,于去年12月退市。今年以来,多只个股拉响面值退市的警报。*ST雏鹰7月5日至8月1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情形,现已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ST华信7月22日至8月16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情形。深交所9月4日决定终止*ST华信上市,9月12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ST印纪8月15日至9月5日均收盘低于1元。该股即便未来4个交易日均涨停,股价也难以返回1元面值之上。与此前3只“面值退市股”一样,*ST印纪也属于“问题股+亏损股”。*ST印纪2018年巨亏17.86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9200.46万元。该股先因公司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及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以内不能恢复正常,4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接着因2018年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从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只“面值退市股”此前均有过高送转,遭遇退市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ST印纪最近一次送转股是2017年7月每10股转增6股。假如当年不“沉湎”高送转的数字游戏,这些个股的面值退市危机或许有所缓解。
退市率偏低是A股市场一大弊病,财务类型的退市往往遇到不小阻力,多方极力要“拯救”退市股。可如今频现“面值退市股”,反映出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炒差”之风明显降温,更多投资者对问题股“用脚投票”。有市场人士称,面值退市是最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退市,是市场自己选择的结果。
除了4只“面值退市股”外,目前还有多只面值退市的“高危股”。9月4日收盘,*ST大控、*ST神城、*ST华业、*ST欧浦等4只个股跌成“仙股”。其中,*ST大控8月2日至8月20日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8月21日收盘1元暂时缓解危机,但8月22日至9月5日又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此外,目前沪深两市“1元股”超过50只,将还有个股可能跌成“仙股”。
中弘股份、*ST雏鹰、*ST华信、*ST印纪等接连触发面值退市情形,一定程度上促使投资者理性面对“仙股”与问题股的投机炒作。若对存在面值退市危机的问题股盲目博傻,刀口舔血的风险极大。中弘股份、*ST雏鹰及*ST华信在面值退市之路上有过“挣扎”,上演过投机资金拉升涨停板,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值得提醒的是,“面值退市股”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极易暴跌,中弘退其间累计大跌超过70%,雏鹰退现已连续8个跌停。市场人士预计,*ST华信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也将大概率面临连续跌停。面对如此大的赔钱效应,“炒差”资金或不会轻易再对“仙股”放手一搏。
A股面值退市步伐明显加快,也显示“壳资源”贬值,“炒壳行情”降温。散户投资者不可再盲目博傻,而应该回归价值投资,主动远离低价问题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