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从996到3+2,降房价、提升生育率的混合办公将是大势所趋?

2807

被称为“把马斯洛理论倒过来”的年轻职场人,正在推翻原有的雇主与员工的关系,从被管理者升级为合作者、事业伙伴。

文:中外管理 庄文静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每周到岗上班3天、自由选择办公2天。

前不久,在线旅游公司携程集团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自3月1日起,每周三、周五,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办公地点,既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咖啡厅或者度假酒店等,实行或逐步推行1至2天的混合办公。

在这一变化下,曾经的“996”“大小周”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历史。

“混合办公正在变成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期待更多企业效仿和推广。”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说。携程同步发布了与之匹配的员工申请和管理流程、设备支持等政策,这意味着携程成为国内率先实际推行混合办公制度的公司。

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工作模式令人羡慕,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灵活性”“如何让老板不经意间看到这条微博。”也有网友表示担忧,这样的模式会让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居家办公等于24小时待命。

而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提交了《关于推广“3+2”混合办公模式的建议》,即允许员工每周选择1-2天远程办公。随后,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起众多网友热议。

为推广“3+2”混合办公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探索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采用“3+2”混合办公模式。国家人社部组织开展试点,结合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用工实际,积极推广混合办公模式,允许员工每周选择1-2天远程办公,更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提升员工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和支持混合办公模式落实。国家人社部建立科学合理的混合办公模式配套法律保障机制,对混合办公模式的管理予以规范和指导,保障劳动者远程办公权益。

三是严格要求提供远程办公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信息和个人隐私进行安全保护,保障我国企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黄细花表示,推广“3+2”混合办公制,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可减轻年轻群体的生活压力,减少城市通勤压力。对女性员工而言,弹性的办公时间能让她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混合办公制对企业、员工和社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事实上,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微软、亚马逊、谷歌、苹果、IBM等知名跨国高科技公司,都把远程办公常态化、制度化。

埃森哲数据显示,63%的高增长公司已经采用了“生产力无处不在”的劳动力模型。不管你是否接受,这一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混合办公是“未来之路”吗?

为推广混合办公制度,携程曾开展了多轮混合办公实验。

自2020年起,受全球疫情影响,携程的业务大受影响,甚至在2020年第一季度就出现53亿元的巨亏。随即,携程就启动了一些自救措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混合办公实验”。结果显示,“在家办公”提高了员工13%的绩效,员工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工作离职率也下降了50%。

从企业角度来看,在“远程办公”模式下,企业可以聘用人才的范围更广,减弱了地域限制;物业成本以及日常办公室福利等支出也大大减少。梁建章提及,旅游本身就是个全球化业务,携程本来就有许多员工分布在全球,如果携程借助混合办公更好地利用好全球人才,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从社会层面上看,这种新模式有利于减轻交通堵塞、提升生育率、缩小地域差距以及缓解大城市高房价。

“混合办公”模式现存的问题不可忽视。企业沟通和管理的成本提高、数据安全风险增加、员工模糊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工时标准不清晰等问题为新模式常态化带来了挑战。

自2021年8月起,携程有1600多人参加了混合办公实验,超六成员工参与意愿强烈。在绩效无明显影响下,离职率下降约1/3。员工不仅减少了通勤时间,还平衡了工作和生活,提升了创造力。在2021年年底的互联网裁员潮中,携程尽管未能幸免,但之前的混合办公实验,的确让企业收获了更多如何通过工作方式的改变,实现“降本增效”的经验:管理应更看重结果导向,更重视激发员工的自律性、自我驱动力,将他们视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而非仅仅是雇员。

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颠覆性地改变了许多产业。其中,特别是高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知识型员工密集的行业,其工作模式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用“同理心”改变办公模式

2021年1月,微软公司告知员工:如果得到管理人员的批准,他们可以选择永久性在家办公。而几年前就有专家预测,5-10年内将有数以万计的工作方式改为远程工作。而此前,日本富士通公司、Facebook、Twitter等知名企业都开始了混合办公模式,从而使员工能够根据工作内容、业务角色和生活方式灵活安排时间。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混合办公模式将是未来一代人工作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而实现这一变革则需要一种新运营模式作为支持。人们需要更宏观地定义生产力、协作、学习和幸福感等概念。因为,当下这些领域中正在塑造着新的价值观。”以“同理心”为核心价值观的微软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是公认极为尊重人性、并懂得人性的企业家。

而如何实现即使在家办公,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工作氛围?同时工作绩效“不打折”?显然,混合办公的实现,需要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支撑,而不是简单的异地办公。微软打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一体化软件——Teams,它可以实现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工作、学习和协作。通过Teams,微软为整个变革过程提供了“组织能力”,而能力决定了心态和行为。

被称为“把马斯洛理论倒过来”的年轻职场人,正在推翻原有的雇主与员工的关系,从被管理者升级为合作者、事业伙伴。以95后员工为例,他们有很强的被尊重、被认可,渴望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诉求。因此,随着人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办公模式必然不断调整、应变,而各板块之间的磨合与冲撞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有数据显示,在全球疫情影响之下,全球有41%的员工考虑在一年内离职,其中95后的离职意愿更是高达51%。而此前一年,相关比例仅为30%。如此规模的“伤筋动骨”,无疑给企业管理水平带来极大挑战。

那么,此时如何保证各类信息及时、准确且完整地传递?如何让员工和企业树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如何保证工作进度的及时分享?微软在实施全球性居家办公一年后,发布了《工作趋势指数年度报告》,给其他企业提供了五条建议:

第一,制定能够帮助员工获得灵活性的计划;第二,投资办公空间和技术,以连接现实和数字世界;第三,自上而下对抗由于在线协作所带来的数字倦怠;第四,重建社会资本和文化;第五,重新思考员工体验,以争取顶尖多样化人才。

其中,技术上的支持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思考消除物理办公空间后,有效得到一线员工反馈,及时提供支持。比如,销售、客服、现场支持、供应链与运营等不同岗位一线人员的需求是否可以迅速被支持就是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可以给出强大的后端支持,实时获取来自公司的信息和帮助,为混合办公模式下的一线员工赋能。保证专业人士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成为新时代企业的必修课。

此外,如何塑造文化,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未来的创新?微软报告中给出的建议是:每个组织都需要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包含制度、物理空间和技术的计划。首先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包括:人们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谁能远程工作?谁需要到办公室来,需要多长时间?当人们专注于工作时,他们会在哪里做?如何协作?

根据这些答案,企业要制定一个计划,赋予员工极大的灵活性,然后在体验和学习成长方面为员工提供指导。有些行业、职业、职位的未来工作方式,虽然不能再仅仅依靠办公室空间来合作、联系和建立社交联系,但物理空间仍然很重要。作为社会人,我们始终有聚集、相互交流想法、面对面沟通的本能需求。因此,这就倒逼企业要将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连接,使员工能够在家、在办公室、在路上等任何场合,都能充分参与到工作中。

跳出思维桎梏,做最有价值的事

YouCore创始人王世民曾提出一个观点:越优秀的人,越会留白。留白之于艺术作品,其精髓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和理解出自己理想中的画面。而我们做计划、自我管理也可以通过留白提升质量。善于留白的人,更能做好真正有价值的事,同时做事效率更高,更有可持续性。

在携程内部有一种说法:“能用机器做的,能外包的,就不要用人来做。人太有价值了,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因此,对于越优秀的工作者,越要给他们空间去为组织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消耗激情,甚至不得不“摸鱼划水”——这反而可能导致人才流失。有研究表明,在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平均约六个小时左右。那么,何不选择更能够提升效率的工作方式进行办公?

在携程的实验调研中,他们对于远程办公刚开始也存在五大担忧:缺乏效率专注的环境、更长的工作时间、会影响与同事的交流、难以管理在家办公的员工。然而,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当我们回溯中国人的工作时长就会发现,从建国初期的每周工作六天,到后来的大小周,到1995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双休日工作制,尽管当时一些报纸评论呈两边倒,但事实上双休日不仅没有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带来了重大利好。就像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混合办公”已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期待更多企业拥抱变化,开始效仿和推广,毫无疑问的是,这将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梁建章坦言,一方面,混合办公模式使企业的应聘者来源更广,即使在异地、甚至异国都可以参与职位应聘,不再以办公室为工作的唯一场所,使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人才渠道与人才资源。而员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办公模式,工作将变得灵活而高效;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兴起大量自由职业者,所谓“斜青年”已经迭代为“自我雇佣”,社会的基本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了“平台+个人”,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角色就是一个模式、流程、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服务者。可以说,只要这个模式“跑得出来”,可以被企业中更多的组织接受、获得效益和产生价值,那么就是时代的模式。

如何激发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做更有价值的事、实现更有价值的业务,才是企业追求的正道。当我们永远在用上一代的眼光,去审视年轻一代的工作与生活模式而充满不解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年轻时代,也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进而推进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时代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更多的创新价值、模式和流程等正在因人而变,而企业和职场人能做的就是,当时代的大潮推着我们前进时,唯有拥抱时代的变化,与其共生共长。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