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原保监会副主席:推进数据确权 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440
玳慧数字 2023-11-10 18:16 抢发第一评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去年12月,“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为我国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马力十足。

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全球数据要素高峰论坛上,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提出了对数据确权的建议: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

数字技术可改进金融存量数据分散性、完整性等问题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50.2万亿。2022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达41.5%,稳居全球第二。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我国GDP比例会超过50%。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724.5EB,同比增长21.1%,全球占比达14.4%。

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推动力。

从金融角度,周延礼指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赋能金融的应用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已形成了数字金融的发展新动能。从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看,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对传统的银行保险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都会带来金融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征信管理、信贷投放、风险管控、保险定价等方面,数字技术提供了精准服务的技术条件。

“下一步要做到精准特新服务,更好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范金融风险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周延礼指出。

从金融科技的风险防控看,数字技术在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还有很大潜能。数字技术对整个金融业运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于存量数据的分散性、完整性、全面性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金融机构要加大数字技术科技投入。例如区块链技术解决企业和个人征信、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金融、数字保险等。

周延礼认为:长期来看,科技赋能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聚焦数字金融,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主题,要持续研究,做好信息科技超前研究工作,金融科技的风险防控不可或缺。

数据确权尤其复杂性 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数据是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但数据确权问题是全球的难题。

周延礼指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有价值的。如同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和技术要素,数据价值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因此,数据确权、明确权属十分重要。在数据的形成过程中,个人、企业和社会各方面都有参与,从数据采集、储存、加工、分析到管理和应用各个环节,数据生产和价值形成有多方面参与因素而形成了资产。

“然而,数据确权尤其复杂性,不同于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和技术要素的权属确定。”周延礼表示。

从法律角度看,要对数据确权,首先要明确数据权属。因为,数据权属形成是由多方面参与的,那么要明确不同主体的权利和责任,需要法律明确。

二是数据价值确定,涉及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过程,数据流通的秩序、价值发现、价值货币属性如何体现,市场化配置数据资源等。

三是数据有价值,类似物权、知识产权,就会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利。

四是相关法律对数据确权,还需要像动产和不动产等法律依据,因此要加快立法的步伐。

从物理形态看,要对数据确权,首先要看到数据是无形的,难以看得见、摸得着。数据储存在云端、电脑、手机和其他硬盘等介质当中,并且可复制、可转让和多次和重复使用等。二是数据的公共性和公众性,采集数据价值相互使用价值高度性,很难从法律角度界定为排他性的物权和知识产权等特征。三是数据属于谁,独占性、排他性如何界定也涉及到物理形态的使用问题。

在从法律角度和物理形态角度分析后,周延礼建议:

一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

二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    

三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四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

五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压实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