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看见新项目NO.37|Industrial Next用特斯拉验证过的制造技术,推动下一代制造业

2929

Industrial Next成立于2021年,全球总部在苏州园区,团队同时分布在美国旧金山。团队于2017-2019年完整交付特斯拉Model3产能提升和产线升级解决方案,将无人驾驶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制造中,降低制费和BOM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Industrial Next .jpg

本期《看见新项目》采访了Industrial Next COO陈一铭,一起了解Industrial Next是如何技术赋能传统工作站,让工位变成“边缘大脑节点”。

Industrial Next去年6月完成Pre-A轮1200万美金左右的融资,主要投资方有联想创投和小米集团,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A轮融资。

1.jpg




当前智能化工厂正在各种行业里普及,其中新能源汽车、3C、半导体行业是智能化工厂渗透率最高的几个行业,也是Industrial Next主要瞄准的行业。

对这些目标客户,Industrial Next认为他们在未来会提出三点新要求:产品上新迭代加快,产能随市场需求可弹性扩张,较高毛利率水平支撑持续创新。而在传统制造中,研发和制造是分开的,制造商采用先研发,让产品定型后再制造的方式,这让研发和生产之间沟通不畅,产线无法接受产品的不断迭代,导致产品一旦定型产能就无法调整,产品的毛利就无法提高。这样的生产模式将不再匹配当下智能化的发展。

针对未来客户的新需求,Industrial Next认为将研发和生产打通是当务之急,需要将研发制造更高效,更敏捷地连接在一起,让生产驱动研发,合力降低BOM的成本(根据标准成本核算原材料成本)。

陈一铭说道:“目前的传统工厂多采用刚性产线,研发、生产、销售相互独立,单环节内循环,只能用于大批量订单、单一品类生产。这样的产线只能通过降低制费提高毛利率,不能改变BOM成本。而我们眼中的未来工厂将是柔性智能的,它将实现全局优化,内外循环联动,“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这样的智能工厂是整厂智能的,能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生产和产品与成本实时优化。”

陈一铭还表示:“未来我们将做出三点改进: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均可迅速迭代调整,实现低成本快速建厂投产和柔性化产线,不断融合与优化产品零部件,从而降低BOM成本。”  

Industrial Next据此确定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关键是通过模块化的技术,软件定义的能力将功能相似的零件融合,从而减少零件数量,降低BOM成本:首先,AI系统从CAD/CAE分析15000个零件多维度的参数,生成Prefect Sample,根据融合度,判断哪些零件可以融合成一个新零件;第二,AI系统结合生产参数、生产工艺等,判断融合后的新零件是否能生产;最后,AI系统评估新零件的ROI,判断该方案是否降低BOM的总成本。

结合在特斯拉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洞察,Industrial Next设计出了创新型产品-MaaS系统(智慧工厂的新一代生产系统),它包含系统、软件、硬件三块。

系统是打通研发和制造的AI系统,通过系统仿真归类零件的参数,分拆融合系统性仿真,判断相似参数的零件是否能够融合;将生产参数、工艺参数、生产误差等数据补偿给仿真系统,综合判断融合后零件是否可生产;通过成本计算引擎,计算每个零件更新价值。软件通过多感知传感器的软硬件融合,低成本的生产通用型AI模型,AI驱动的自动标定,能提供生产场景的核心能力。硬件感知模块是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融合的边缘计算模块,学习模块是自主研发的能够固化神经网的生产场景高性能SoC,控制模块是自主研发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控制平台。通过MaaS系统我们可以打通研发和制造,从减少零件,简化工艺,降低制费三个角度,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2.jpg




对于现已有产线的制造商,Industrial Next提供硬件和SaaS为生产提效。例如升级EV、3C等制造工位,提供实时质检和动态负反馈调整能力;合并同类项,减少生产线工位数量,降低成本提升交付;通过AI对系统进行理解并分析,解决OEM中影响产能的90%的制造难题。同时,Industrial Next从架构上优化研发与制造,分别在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五个维度提升工作站的效率,并以制造和研发都可看的数据格式反馈给上游零件供应商和下游生产线,协助产品设计调整。

对于无生产线的公司,Industrial Next拥有从0到1的交付能力,提供一条高度灵活、可配置、模块化和软件驱动的生产线,包括MaaS系统中的软件服务,系统平台和硬件设备。

11.png20230110144227.jpg

Industrial Next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产线中,将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投射到产线上实现“感知-决策-自动化”一体化循环迭代,自适应能力螺旋提升。收集数据,实时监测工站状态;分析数据,寻找产品和产线优化空间;立即响应执行命令,优化产品设计和产线方案。在制造业智能转型趋势下,Industrial Next计划将此套方案结合MaaS系统拓展至“产品组成复杂,产品迭代速度快”的行业,推动建造下一代制造业新范式。

对于未来工厂,陈一铭还提到:“软件定义硬件的生产模式或将成为智能化生产的核心,AI控制平台将成为未来工厂的中央大脑。”Industrial Next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下一代制造业,希望借助特斯拉的基因,把已在特斯拉验证过的产线技术改进升级并推广应用,助力实现“软件定义制造”。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