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大学等单位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967

贵州喀斯特地区小黄牛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创新应用 xiao.jpg

  2022年4月25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大学、毕节市畜牧站、遵义市畜牧渔业站、凤冈县畜牧渔业站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贵州喀斯特地区小黄牛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创新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许尚忠,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研究员王志刚,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毛华明,吉林大学教授杨润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毅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开展了贵州小黄牛组织特异性基因调控元件研究,对地方黄牛的基因资源和种质资源进行了创新与开发利用,建立了牛种质资源基因库、DNA文库和信息库;筛选559个各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挖掘了22个特色优异基因资源,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10个。建立完善“352”贵州小黄牛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利用的“贵州模式”,有效解决纯种繁育提质和杂交改良提效不能有机协调的难题。创立了利用贵州小黄牛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健康养殖、优质牧草种植、疫病防制、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显著提高了贵州小黄牛养殖效益。3年累计选育纯种牛4.2万头,24月龄头均重280.51公斤,比未选育平均每头增重25.21公斤,增产11.19%;引进国外优质种牛冻精125万支,累计输配母牛82.5万头,示范点受胎率达80.5%,累计产杂种牛犊53.63万头,示范点产犊率94.62%,成活率98.05%,群体死亡率1.95%,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3.48%下降了1.53个百分点,24月龄头均重412.3公斤,比本地牛增产41.63%。针对贵州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完善了“农户+保护区+保种场”的三级保种模式,规范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肉牛产业联盟的经营模式。在全省25个县区推广应用,服务养牛企业83家,合作社470家,家庭牧场473家,带动农户8025户,创建牛肉品牌4个,建立保种场(保护区)6个,筛选出优质杂交牛组合9个,优质高产牧草品种4个,制定发布贵州小黄牛省级品种标准5个,其他系列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培养研究生12人(博士2人),发表论文37篇(SCI 2篇,一级学报5篇),3年项目区出栏肉牛56.83万头,新增产值62.5亿元,新增利润14.2亿元。项目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推广应用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贵州喀斯特地区小黄牛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创新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