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专访丨如果没去过这家“美术馆”,你一定不知道“商场”还可以这样逛!

20836
清科资本 2017-07-27 11:02 抢发第一评
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未来的美术馆将会变成百货商场,而百货商场将会变成美术馆”,这个未来已成为现实。坐落在朝阳区亮马桥商圈的官舍會空间,这座“美术馆中的商场”,已成为独具影响力的商业地标,带给我们最前沿的消费体验。

遇见官舍會空间,在充满艺术观感的美术馆,在商场的公共空间,展览着多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在客厅,你可以参加艺术分享会和文化沙龙;在课堂,各个艺术生活领域的大师正讲授着古琴、唐卡绘制、茶道等等; 你还可以在好物买到精选艺术衍生品,或许还能赶上汇聚了大量新锐设计师作品及潮物的市集

清科资本非常荣幸采访到會空间的创始人陶伟光,听她为我们分享會空间如何成为中国文化艺术消费风向标,让文化艺术消费成为日常。

會空间以及品牌打通整个文化艺术行业中艺术消费的核心痛点,让艺术的呈现方式不再局限于“高大上”,不再是只可远观的经典或小众的推崇,它让艺术消费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喝杯咖啡、吃一餐饭一样简单自然。 

顺应趋势,为艺术消费提供入口 

目前,中国的商业地产出现多种危机,像大型购物中心这类商业地产的刚性需求已经大量被线上购物所取代,消费者的需求也早已不满足于购物、餐饮等,越来越重视购物环境的调性及整个场域空间的体验。商业地产引入文化运营和艺术营造已成趋势,创造性地将空间释放,同时提升收入结构, 对于商户、消费者也是共赢。美国洛杉矶的传奇商业地产商Shaheen,就标榜着自己是一个“酷潮策展人”,还提出Culture is the new currency(文化即新货币)这样的观点。

曾经有着二十多年商业地产经验,同时又在艺术领域有着深度造诣的陶伟光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她认为艺术消费与商业地产结合,给艺术消费提供了很好的入口。当你进入商场,也如在参观美术馆一样,在这种艺术环境全方位浸染和全新体验之下,也许会发现你也想买一幅画或一件雕塑,这样的消费场景,不断唤醒消费者需求,促进艺术消费觉醒。


专注聚焦,挖掘艺术消费真正需求

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将会出现繁荣,而在2016年,我国已经有9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现阶段,我国拥有庞大中产阶级,消费结构升级已经从房子车子向文化艺术类消费转变,艺术消费市场将会爆发并存在巨大想象空间,而消费者需求早就走在我们前面,會空间专注聚焦,挖掘艺术消费背后的真正需求。

首先,消费者追求生活质感

消费者更加追求生活质感,其表现为对美好和幸福的感知以及个性化自我表达。这种高层次需求已经不是物质层面,例如传统的奢侈品所能满足的,是更加自我和个性化的需求的体现。

其次,消费群体年轻化,动机相对简单

据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显示,中国大众艺术消费人群,30岁以下占50%,艺术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80后成为当仁不让的消费主力,90后正在迅速崛起。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更简单,并不会过多关注艺术收藏、升值等方面,“个人欣赏”原因高达83.4%,比如就是喜欢某个图形,或被某个作品打动。这背后更多是情感认同,与创作者的共鸣,以及对艺术纯粹地欣赏,也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平衡的体现。

再次,消费者更喜欢开放、互动

會空间销售的都是最“无用”的东西,服务的是对生活品质要求最高的“最难”服务人群,但是却做的很成功,因为會空间是一个足够开放的平台,他们一直在和消费者交朋友。

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會空间的产品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从原来只重视卖产品,到如今将服务也作为重点,比如互动式特别展览;比如正在筹备的中国首批浸入式剧场,浸入式戏剧的展现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跟随自己的步伐自由穿梭在剧情中。

最后,消费者需要美学教育

85后大多伴随着兴趣班成长起来,受到过文化和艺术的洗礼,更加能够接受并理解艺术,也懂得去欣赏艺术品。 这也是會空间承载的一些社会功能,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放到消费场景当中,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打破边界,线下线上全链条布局

针对艺术消费群体,會空间不断突破边界,让艺术家和消费者拥有更多互动,从线下艺术消费体验再延伸至线上产品再到整个圈层文化及社区的打造,最终形成全链条的生态闭环,覆盖超高频率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艺术服务。比如说购买艺术品同时对其衍生品产生兴趣,从分享会的兴趣再到课堂学习,會品牌不是购物中心里的一个店,而是勇于拓展文化边界,重新定义生活方式类消费,让普通人轻松进入艺术的体验,亦是模糊商业画廊和美术馆、文化机构之间界限的典范。

线下市场依然是艺术消费的根据地

會空间更像是一个场域空间的运营商。好的艺术家一定是有话要讲他才去创作,这里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也是帮助艺术家变现的最好平台,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會空间月均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其变现能力远超过垂直类艺术网站,这也为征集优秀艺术家作品建立话语权,合作艺术家已近五千人。

这里的展览每20天就更换一次,频率非常高,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满足着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画作定价也在数千元至数万元,消费者用钞票投票,只要价格在能力接受范围内会选择购买,这种对艺术家创作的认可和鼓励也促进着他们创作的热情和更好的生存,成为良性循环。目前,會空间已累计销售上万件艺术品,线下依然是艺术消费的根据地和主战场。

同时,會空间的衍生品市场已经有1000多个单品,而衍生品定价都在大部分消费人群能够接受的800元到1000元之间,这块业务已经有能力独立生存。此外,创新业务艺术应用,将艺术语言与品牌、商业空间的对接和跨界,这三条路齐头并进飞速发展,同时互为因果。

纵向业务延伸及横向跨城市布局

目前,线下的艺术消费体验也将逐渐延伸至线上,例如艺术家数据库,线上电商等。同时,针对消费者的爱好、兴趣或者共同的价值观,會空间不断打造圈层和社群文化,例如會客厅的分享会、會课堂的培训课程也更有针对性的提升消费者粘性。

會空间团队集合了文化、地产、教育、商业等领域的多元化背景人才,具备很强的社会资源及行业资源优势,目前已经将其商业模式复制到上海、深圳、杭州这些一线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新一线城市,形成强IP多点输出。


厚积薄发,打造中国文化精神品牌

陶伟光很坚定地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未来,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文化自信建立的基础上会生长出来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品牌,而这也是會空间的方向。她为我们阐释了“會”这个品牌的深意:會,繁体字,本为其上下相合之形,形容合拢聚集,递进引申,即是天工与人力之会,古今之会,也为领会、相融之愿力。

最后,她以自己的一件藏品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如何成为世界语言。这幅作品出自艺术家杨宏伟的《像素分析》系列,他的整体思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字印刷术,结合当代数字矩阵的核心理念,采用西方传统的木口木刻版画技术语言形式所构成,以版画与装置的形式对图像与文字的意义进行了重新阐述。

會空间承载着整个城市的生活美学品质与创新的态度力量,传递着美好,也让我们从多层面感受着审美即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言,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清科资本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