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甘肃省知识产权(专利)发展 “十三五”规划

24179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建设创新型甘肃和促进甘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作用,现结合实际,编制“十三五”时期全省知识产权(专利)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知识产权工作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全面深入推进为重心,以《甘肃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为抓手,以法规政策、专利创造和运用为重点,优化内外环境,强化宣传培训,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深入推进

出台了《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立了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初步建立了由省政府统一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推进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体系。制定了年度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及《深入实施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知识产权战略在各市州、各部门、重点行业和企业逐步推进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知识产权拥有量实现快速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省共受理专利申请51128件,年均增长率达到32.6%,高于全国18.9%的平均增长水平,与“十一五”的11480件相比,增长了3.5倍;专利授权22793件,年均增长率达到29.9%,与“十一五”的6046件相比,增长了2.8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9件,与“十一五”的0.45件相比,增长了3.53倍,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时期,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00件,是“十一五”时期的7.3倍;统一部署开展了6次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2个市州成立了专利行政执法支队;“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服务热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明显

“十二五”时期,专利权质押融资总额累计突破10亿元。50项专利奖获奖专利运用以来,新增销售额200多亿元,新增利税30多亿元。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1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3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10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3个。研究完成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制定出台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工作方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全省14个市州均设立了知识产权局,有34个县区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兰州市、庆阳市所属县区全部设立知识产权局。有20多家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断健全。

——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修订了《甘肃省专利条例》,出台了《甘肃省专利奖励试行办法》,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甘肃省专利权质押融资指导意见》、《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办法》、《甘肃省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等,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了政策法制保障。

——知识产权事业基础持续夯实

“十二五”时期,连续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重大活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形成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梯队。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信息利用等工作稳步推进,甘肃省中外专利数据库平台、甘肃省知识产权(专利)公共服务平台稳定运行,对外开通了甘肃省专利信息分析系统。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我省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全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还有待全面深入,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明显不足,知识产权激励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创造主体的作用尚未体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比较薄弱,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缓慢,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等。这些都是制约甘肃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特别是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努力研究和破解。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面向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的发展形势给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和国家间政治、经济活动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凭借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加快在本国及国际市场进行专利、标准、品牌等战略布局,通过知识产权运营,整合全球产业链,抢占新的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快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步伐,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构筑新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从国内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在转换发展动力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构筑长远发展优势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知识产权正在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重点。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面临由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由规模快速扩张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的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形成经济转型、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协同推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亟待知识产权发挥有力支撑作用,推进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2016年甘肃省获批国家首批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这是推动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我们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继续秉承“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工作方针,以厚植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特色为重点,着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效益,着力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着力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快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为甘肃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甘肃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深化改革,探索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合理分享方面的关键作用。

——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提升管理效能、优化保护环境,改进服务质量,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增量提质,注重应用。激励企业释放知识产权创造热情,引导高校、科研机构针对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创新,激发促进基于专利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专利增量提质为基础,以专利运用为目标,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强化保护,深化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培育建设围绕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优质服务驱动创新。

——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巩固和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持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加快培养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推动知识产权智库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聚焦优势,凸显特色。紧密结合甘肃省建设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领域,分类指导,试点示范,探索欠发达省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的特色路径和特色能力,培育形成知识产权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典型。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以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为抓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发展特色逐步凸显,知识产权对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展现,知识产权事业整体再上新台阶,为甘肃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升,结构明显优化。企业作为专利创新运用主体的地位凸显,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万众创新的潜力进一步激发。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增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投融资额不断增加,专利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的效益大幅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专利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倍增展现。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专利法制环境显著改善,专利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落实, 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顺畅,执法和维权援助能力和效率明显提高,维权渠道畅通,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依法行政、监管得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基本形成。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机构健全,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省市县三级专利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逐步形成,相关制度完善配套;知识产权经费投入进一步增加;企业、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显著增加,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数量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作用充分展现。

知识产权特色强省建设效果显著。知识产权对甘肃发展的贡献逐步显现,推动形成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适应、与甘肃省区位比较优势相匹配、与科技强省战略相衔接的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工作格局,探索出欠发达省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的新路子新途径,培育形成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新模式新典型,示范带动甘肃依靠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加快发展。

到2020年,达到: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

·专利申请受理量年增幅不低于20%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幅不低于10%

·PCT年度国际申请量达到100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达到20亿元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4件

·培育2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专利行政执法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实现专利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全公开

·“12330”维权援助服务热线接办率达到100%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5%

五、重点任务

(一)厚植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根据甘肃省知识产权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抓住“十三五”发展机遇,厚植知识产权工作基础,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六大任务,使得我省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成效倍增显现,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形成一套支撑知识产权运用发展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批能够开展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意识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

1、夯实专利增量提质基础

(1)突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地位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导航和预警分析,做好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加大知识产权运营力度。挖掘梳理专利密集企业、专利稀疏企业、专利盲点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其专利创造的热情和能力。实施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利密集型企业。专利稀疏企业实施专利布局优化行动,专利盲点企业开展专利破零行动。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岗位分红、利润提成等方式,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

以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为基础,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培育为引领,在现有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的基础上,按照企业需求导向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省市县多层级联动的方式,在我省培育200家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较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具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具有行业影响力和标杆性的示范企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有效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2)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基础设施优势,增强原始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

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转移应用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职称评定改革,推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收益权、处置权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造运用的活力。积极协调科技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重大项目知识产权导航和预警分析,强化项目知识产权成果运营保护。

(3)知识产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健全面向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鼓励利用发明创造在职和离岗创业; 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引导创新创业方向,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撑创新创业活动,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创新创业成果,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条件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开展创新活跃的中小微企业帮扶行动,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维持和转化应用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实施一批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创业活动向高端产业发展。建立实用专利技术筛选机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积极举办面向青年创业的知识产权公开课,提高创业能力,助推成功创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创业大赛,在各类知识产权重点展会上设置服务专区,为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4)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优化专利申请激励政策,有效遏制异常专利申请,完善各级专利奖励制度,针对创新主体开展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实务培训。

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合作,联合组建2-3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将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拥有情况作为科研项目立项、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品牌保护认定、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形成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的鲜明导向。

继续优化完善甘肃省专利奖的评选机制,发现和鼓励高价值专利,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应用,更好发挥专利奖导向激励功能,营造激励创新、促进运用的氛围。

2、促进知识产权效益倍增

(1)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体系和运营交易平台建设。

着力发展知识产权市场,建设甘肃省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加快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载体和平台,建设具有甘肃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试点平台。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建设,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形成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服务机制,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知识产权展会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优化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加快形成以知识产权代理、法律、资产评估、投融资等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健全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推动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条件成熟时可建立独立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开展发明披露审查、价值评估、质量管控、许可转让等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流动转化。以企业为主体,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投资资金,促进社会资本支持高价值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支持探索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包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

(2)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产业化,创新金融产品,改进运营模式,扩大信贷规模。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创新主体融资难矛盾,实现“知本”向“资本”的转变。发展知识产权执行保险和侵权责任保险,支持担保机构提供相关担保服务,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机制,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拓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到2020年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0亿。

(3)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运用。

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通过无偿许可专利的方式,支持单位员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专利运营、专利许可合同等专利运用指标达到全国各省平均水平。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开展贯标工作,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知识产权管理专员,强化知识产权申请与运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不断完善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效果。

(4)着力培育专利技术标准化

结合我省高新技术集群培育工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行业协会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共同转化知识产权成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成果转化的群体优势。探索建立企业、科技部门、质监部门共同推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有效机制。鼓励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

3、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执法体系,7个以上市州成立行政执法支队。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切实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到实处。加强执法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促进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目标责任制,落实执法激励措施,建立网上专利纠纷案件办理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督办检查重点执法案件。

推动形成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委托调解、沟通协调等制度,努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2)加大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突出重点环节知识产权监管,加强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执法监管。加大兰洽会、中国(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在大型展会设立知识产权投诉处理机构,在重点专业市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巡查办公室,实现市场巡查常态化。做好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监管工作,规范网络运行秩序。在民生、重大项目、互联网、电子商务、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种业和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办案工作力度,构建执法维权的快速反应机制。开展电子商务领域、大型展会、商品集散地等知识产权联合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加大海关和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3)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加强快速维权援助,引导创新主体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保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平台。加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布点。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维权援助机构开展纠纷诉前调解,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4、拓展知识产权服务

(1)推动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推动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服务资源,着力开展面向互联网+的甘肃省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升级,利用信息化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流程,以方便易用的网络服务平台推进专业化、多层次、多功能、全覆盖的面向互联网+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免费或低成本向社会开放共享。推动市州、县区搭建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加大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服务力度。推广实施一批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引导企事业单位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研发方向时引入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态势分析、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等深层次服务,提升企事业单位专利布局层次,提高自身竞争力。

鼓励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对接。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产业园区,面向园区内企业提供代理、维权、咨询、运营、培训、信息服务等“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2)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各环节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着力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培训等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培育建设5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化,促进产业特色突出的知识产权服务向高端化发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机构。建设甘肃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推进联盟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产品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有序竞争、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5、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加大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力度

积极探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在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首先在兰州新区探索推进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集中管理和综合执法的改革试点,实现“诉求处置一体化”,更快更好地维护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对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全部要素进行重新架构,构建“监管和执法统一、保护和促进统一、交易和运用统一”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做到集中高效实现管理、服务、保护。根据试点情况,总结经验,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三合一”改革试点。

(2)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

加快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60个以上县区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分解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责任,形成区域、产业二维矩阵式管理模式,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为网格管理节点。

3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知识产权管理专员,不断完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效果。

4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贯彻落实《甘肃省专利条例》,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利用、保护、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地方法规、制度、政策体系。推动企事业单位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将知识产权创造、应用指标纳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优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专利申请激励政策,鼓励在国外申请专利。

建立健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建立高效的专利交易评价机制,完善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等政策,吸引符合甘肃特色产业升级关键技术提升需求的国内外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来甘肃转化实施,加大重大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扶持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推动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

加强公共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评议政策,推动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在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时,注重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加强转化运用、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和成效。探索建立经营业绩、知识产权和创新并重的国有企业考评模式。努力将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的重要指标纳入甘肃省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范畴。

6、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1)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的培养,建立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专家库;充分发挥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培养人选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启动“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扩大知识产权代理人才队伍规模,加快知识产权从业人才的培养,发展知识产权管理、维权、咨询、运营、评估、保险、信息分析人才队伍。

(2)强化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

充分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与高校、院所就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建立合作机制,设立“甘肃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甘肃省知识产权实训基地”和“甘肃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推进知识产权培训进企业、进校园、进院所的活动,采取基地化培训和现场培训结合,强化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

(3)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

鼓励支持高校把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列入在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成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积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本省高等教育优势,鼓励支持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授予点,加快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4)促进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学习

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组织、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交流。邀请各类专家来我省讲学考察。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省份交流学习;选派知识产权工作者赴发达国家研修深造。推进建设甘肃省情报学会知识产权专委会,以此为依托形成服务行业联盟,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二)培育知识产权特色优势

抓住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机遇,启动建设甘肃省知识产权特色强省,紧密围绕甘肃省经济和科技发展重点任务,提升甘肃省知识产权特色优势,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助力“一带一路”对外开放行动,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助推特色产业升级跨越行动,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促进区域特色化协调化发展行动,着力推进开放、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智库建设行动,凸显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特色,逐步展现知识产权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通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助推循环经济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我省现代产业升级发展,从而探索出一条欠发达省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的特色之路。

1、 知识产权护航“一带一路”开放创新行动

积极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凸显知识产权在“走出去”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加大海外知识产权咨询、维权服务力度。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对具有市场前景的知识产权成果深度开发,推动知识产权在对外贸易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运用,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比重。鼓励PCT专利申请,争取在2020年PCT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件。

2、知识产权助力特色产业升级跨越行动

(1)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密切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培育配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导航和预警分析。加快发现和培育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市场价值较高的优质专利,把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纳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2)支撑传统特色产业升级发展

加快提升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煤炭等传统主导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利用知识产权促进供给侧改革,结合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升级发展、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特色农牧业知识产权产出,提升我省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农机研发水平,加强农机专利布局,组建一批农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3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作

在培育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基础上,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突出甘肃省产业特色,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作,促进企业建立专利运营机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行业专利纠纷处置能力。到2020年,培育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个,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个,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4)着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围绕我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探索制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着力在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甘肃省特色产业中培育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大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品示范基地,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3、区域知识产权特色化协调化发展行动

(1)加快兰白试验区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

支持兰州市、白银市依托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平台,在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兰州新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创造的密集区,率先在兰白试验区推动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政策的完善落实,鼓励区内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驱动的产学研机制,引导区内企业围绕产业链建立知识产权联盟,推进专利向标准发展。加强兰白试验区的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协调行动,提高执法效率,完善知识产权维权体系,建设快速维权反应机制。推动兰白试验区成为全省知识产权优质服务的引领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服务和优质服务,不断提升兰白试验区的知识产权全面服务能力。

(2)针对地区发展特点,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

根据我省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域的重点任务,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发展的均衡性,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区域。在张掖围绕双创示范区建设,凸显知识产权促进双创的优势;在甘南牧区黄河上游生态示范区,探索形成知识产权促进生态保护的范例;在定西马铃薯药材示范区和陇南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做大做强我省在马铃薯、道地药材、特色农产品方面的专利优势,并将专利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临夏绿色清真食品产业民族地区扶贫示范区,探索用知识产权保护民族产业走向一带一路的范例。在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区,努力推进知识产权助推文物保护、文化产业运营。

加强全省知识产权区域战略布局,充分调动市州、县区知识产权机构积极性,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建设。到2020年,建成2—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30个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充分发挥市州、县区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重点地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区域知识产权工作。

(3)知识产权助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

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依托省内相关高校院所和企业研究优势,结合我省生态建设需求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引导相关单位开展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防风固沙、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草原治理、太阳能技术、风电技术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布局相关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助力我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

(4)知识产权助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和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加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道地药材认定管理,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支持掌握传统技术秘诀的生产企业通过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取得知识产权。

4、甘肃省知识产权智库建设行动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甘肃省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以开放、协同、创新的理念,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持知识产权重大问题的研究,促进智库在我省知识产权政策决策、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甘肃省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咨询作用。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吸收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参与研究制定专利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甘肃省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把知识产权工作列入本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出工作部署;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职能,进一步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凝聚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政府要建立高效有力的部门间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坚持会商通报制度,形成跨部门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

(二)加强财政支持

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部门预算渠道安排资金支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资金向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方向倾斜。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优化整合、统筹配置相关知识产权资金。各市州、县区以及各类园区要建立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稳定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做好甘肃省专利奖励工作,更好发挥专利奖导向激励功能。

(三)加强责任落实

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工作责任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政府要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年度工作的重要指标和年终考核的项目。各部门、各地区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建立完善“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指标监测评估体系,对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跟踪监测,引入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估和社会评价,定期评估公布知识产权工作绩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推进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加强舆论宣传

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制度,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动,增强宣传效果,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创新人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典型知识产权应用、保护案例的宣传,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普法教育,加强知识产权科学普及,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知识产权认知度。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广泛开展,激发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热情,探索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夯实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社会基础。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