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险峰保险 | 大特保周磊:他从健康险切入 让保险市场回归保障本源

15224
险峰长青 2017-01-11 09:59 抢发第一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险峰长青(xianfengchangqing)

离开跨国公司的管理层,投身创业,周磊没有不适应之感,反而觉得“精神愉悦了不少。”

在眼下“双创”的浪潮之下,周磊算得上是非常“成熟”的创业者,这是一位在保险行业有着20年经验的老兵。在创业之前,他先后在美亚保险、苏黎世保险和安联救援担任高管,负责渠道,深谙保险行业

    资料显示,当时还处在“大企业”的周磊,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2011年,他带领安联在市场上率先推出了汽车延保服务,2013年,他又在安联保险推出了中国最早的“酒店取消险”,后来,他还推出了订票取消险……

即便如此,他还是感受到了大平台对于创新项目的限制——大公司的利润来源相对稳定,创新动力不足,这使得周磊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2014年的背景是,传统保险隐藏条款陷阱较多,其销售主要依赖渠道,渠道的成本甚至占到产品的一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层层渠道,也给互联网保险带来了新生的机会。

    周磊想做的,是尝试用互联网思维来贯穿产品研发、销售、理赔服务的所有流程,希望用高性价比的保险来为用户提供真正的福利。

0CAQKRQUI.jpg

                                       ▲ 周磊是保险行业的“老兵”

创业逻辑


    在周磊看来,医疗与保险的很多环节并没有打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几乎没有商业保险的份额,且商业保险没有干预医疗服务控费的能力,据此造成了恶性循环。

    眼下的现实是,国内的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市场份额并不大,基本只能覆盖到高端人群。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一个是终端人群对健康险保费接受程度比较低,每年在3000-5000元之间。而传统的保险公司还依赖于线下获客,成本很高,价格难以降低。同时,传统保险业完全没有参与或者干预医疗费用的控制,医生开医生的药,医院做医院的检查,保险在后面付钱买单。医疗行业存在过度治疗,如果要让保险买单,保险公司承担不起。这就造成了商业健康险保费做不大,做了还亏钱的局面。

    这也是周磊看到的机会。从大的逻辑上看,他希望,保险行业应该尽早参与或者主动干预到包括早期筛选的诊疗过程中,把发病率降低下来,使得诊治费用更加合理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借此优化医疗资源,保险应该主动参与到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当中去。

    他参照美国凯撒医疗的模式拆解自己的逻辑:这是美国整合医疗模式的重要典范,从基础医疗到更复杂的医疗,凯撒的核心理念是,控制医疗成本。以加州为例,凯撒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医院网络,保险会员在凯撒旗下的医院就诊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销比例,医生收入来自于服务费用,且和会员健康恢复的效率相关,也就是说,鼓励医生用最少的就诊次数和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但是,周磊并不认为自己是传统保险行业的颠覆者,他将自己与传统机构的关系定义为“互补”:保险的需求多元,市场很大,与传统保险行业的竞争并没有到针锋相对的地步, 其次,互联网消费行为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对于支付能力的要求可能就不能那么高;比如对于客户,保险本身还是一个相对比较低频、服务属性非常强的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跟客户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推动客户的黏性创造或者挖掘保险的消费场景等等,市场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本着这样的初衷,周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通过德沃基金的引荐,周磊接触到了险峰长青,他回忆说:“当时我们在做互联网保险的时候,还没现在这么热,大家刚开始是注意这个事情,我很敬佩陈科屹(险峰长青创始合伙人)的前瞻性。跟他见了一面,前后十五分钟,就决定投了我们。”

0.jpg

                      ▲ CTO林洪祥出身互联网,转身成为“互联网+保险”的实践者

从健康险切入


    从开始到现在,大特保便坚定了做健康险的方向,周磊的打法是,在产品研发和技术迭代上不断深入,慢慢培养和稳固内部创新的基因,同时利用资本快速进入的优势,在业内迅速建立壁垒,同时,作为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适应互联网下人们消费习惯和喜好的快速变化,不断深入各种场景,把产品和服务嵌入进去。

    2015年底,人们被雾霾困扰,大特保上线了被称为“雾霾险”的“呼吸系统重疾险,”以防护四种呼吸系统重大疾病,2016年初,问题疫苗问题让所有家长惊慌失措,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大特保上线了“疫苗接种险”,同时率先将质量不合格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纳入到理赔范围,这个产品上线仅26秒就完成了首个订单,当日保单数破万。

    周磊的设想是,让大特保拆解传统保险所承包的风险,去除结构冗杂的附加险,简化用户投保的繁复手续,主动匹配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保障需求,同时帮助用户大幅度降低成本,回归保险本源。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且配合场景开发一下子击中了市场的痛点,用户量增长速度很快,到今年上半年,拥有500万健康险优质用户。

    这也让大特保的融资速度非常迅速。资料显示,在成立不到一年的2015年,A轮融资就筹得1.8亿元;20162月,又完成B轮融资2000万美元,7月份,B+轮又融得数千万美元。

    眼下,大特保已经推出了包括重大疾病险、医疗保险和意外险在内的数十款产品,持续切中用户痛点:如中端医疗保险——“大特医保”、老年重疾险——“孝亲保”、具针对性的女性保险、少儿湿疹险等行业稀缺产品。

    现在,大特保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主要分布在2845岁之间。700万的注册用户中,转化率超过一半。

    这些产品,不仅给大特保带来了用户,同时也给传统机构的产品带来了增量。周磊举例说,对于传统机构来说,开拓互联网保险业务往往得不到自身企业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他们便可以与之有了合作的机会。

2.jpg

 ▲ 大特保团队立志成为行业进步的推动者

大数据下的新机会


    也有不少人曾经质疑过,互联网的特点是对于产品可以标准化、可复制性强。一方面,这容易给大特保带来竞争对手,另外一方面,标准化的保险产品,是否能适合个性化较强的保险产品。

    周磊并不否认这一客观情况的存在,但他也有自己的设想。在他看来,虽然不同的人群对于健康和医疗有不同的诉求,但是按照人群来分,用户依然存在很多共性。

    “举例来看,某个地域特定人群的家庭结构、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是匹配的。对于某类人群来说,一千块钱的保险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一万块钱的保险,可能他们又无法支付。那么就需要互联网的力量,将这些人群聚合来做出与他们匹配的产品,而这样的方式,传统机构是无法提供的。”

    资料显示,目前大特保的产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非常场景化和碎片化的单项险,比如结合粉红丝带的社会效应,推出了乳腺癌的单项险,这些产品低价、简单,却可以深度结合社会热点,引起大家对健康险的关注,同时解决一些很实在的问题;第二种是核心的产品,商业健康险,能够帮助广大老百姓真正解决医疗支付问题。在一线城市,在北京1800以内的门诊都要自付,医保是保1800以后的部分,住院自己差不多得承担一半,很多检查和药品都得自费。商业健康险在整个医疗公共卫生和医疗费用里头占的比重2%,而成熟市场的占比至少在20%30%,大特保结合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这两个行业的优势,拓荒商业健康险市场;第三个产品是针对已经罹患重疾的高危人士,对其并发症设计保险。很多慢性病,比如高血压或糖尿病,其真正的风险可能并不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而在于并发症,因此研发的第三种产品,是针对患病人群的保险,设计了专门针对高血压、肝病、糖尿病的保险,帮用户解决其后顾之忧,做到人群的全覆盖。

    在周磊的产品模型中,护城河的搭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需要与保险机构进行利益绑定,巩固互补的关系。其次,构建管理式的健康保险,让疾病变得可控可逆,实现用户、医院和保险行业的三方共赢,“实际上,这是和用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周磊分析道,医疗与保险实际上是国内非常传统的两个行业,他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的方式,将这两个行业打通,让用户更加积极主动的去管理健康。

    如今,大特保已经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周磊希望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画像,提供更为适合他们的产品。

微信公号底部.jpg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