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和谐包容•探寻成都高新区30年发展的移民文化基因

721

  世界上移民城市很多,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硅谷如是,近在祖国之南的深圳如是,内陆地区的成都亦如是。移民城市生成了一种有别于本土文化的移民文化,改变着城市的基因与发展。

  当代历史学家葛剑雄在《我们应有的反思》一书中谈到:“都市离不开移民,无论是在其形成之初,还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旦移民断绝,甚至出现人口大量外迁,富有该都市特色的文化亦随之而停滞,而衰落,以至最终消亡,古今都市概莫能外。”由此可见,移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移民的总数、素质都关系到都市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而流动、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移民文化又是吸引高素质移民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移民文化的基因,一直存在于成都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而成都高新区,则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过去30年,随着外来迁入者的大量集聚,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多元并包的社会环境,促使全新的移民文化扎根成都高新区,造就了成都高新区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979年,一声春雷,唤醒了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深圳。创业的号角一吹响,全国各地的人们不断涌入这个村庄,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形成。

  近40年时光里,深圳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万千移民以包容的大气概,迎接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构筑了一种新时代的鲜明文化特质。

  成都高新区就像“成都的深圳”。30年前,这片区域还是成都的城乡结合部,沟壑交错,农田遍布;30年后,这里已是成都最繁华的区域之一,高楼林立,人潮涌动。这里行走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在此创业,在此生根,在此发芽,在此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常驻人口55万。至2016年年末,这里的常驻人口已达91万。6年时间,人口增长64%,净增36万。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发布后,一年多时间里,成都高新区人口又增加了5万多。不断流入的人口,有力促进了今日成都高新区的繁荣,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移民文化。

  作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里吸引了无数的创业者和高端人才。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在此之前,成都高新区已有各类人才48.2万人、占成都总量的10%,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两院院士19人,聚集国家“千人计划”123人、省“千人计划”349人、“蓉漂计划”280人,累计吸引3841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687家。

  不仅如此,海外人才也加速在这里落地生根。“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连续3年在美国硅谷、韩国首尔、德国法兰克福、瑞典斯德哥尔摩、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吸纳人才,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成都高新区。如今,行走在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孵化园、金融城等产业园区,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洋“蓉漂”,他们同样在此逐梦,在此创业,甚至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你开最成都的玩笑。

  天南地北的人们在此融合共生,生出一种新的风尚,颇似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笔下的包容之境: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住宅密集的大源片区、新南片区、金融城片区,不同的乡音此起彼伏,从不同的窗户飘出,落在高新的土地上;不同的厨房又飘出不同的味道,向人们迎面扑来。两者都带着家乡的气息、家乡的温度。

  而在成都高新区街头,可以轻易寻觅到来自各地的美味佳肴:新疆菜、西北菜、淮扬菜、粤菜、鲁菜,泰国菜、印度菜、西餐……当一道道家乡菜出现在异乡,异乡也就成了家乡。

  各种各样的美食、乡音,直观地体现着成都高新区的包容意识。在这里,来自各地的“蓉漂”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属于自己家乡的文化带到高新,又重新和高新的文化融合到一起。

  关键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成都高新区聚集,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文化为底色,勾勒出了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彩高新画卷。

  今年金秋时节,成都高新区天华社区外籍人士之家在中国-欧洲中心6楼揭牌亮相。这是天府软件园所在的社区,也是外籍创业者、外籍从业者聚集的地区。对于成都高新区的外籍人士来说,这里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2014年,来自英国的Daisy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老外HERE,帮助有意向来成都的外国人找房子、找工作、办公交卡、电话卡、银行卡等 “一条龙”服务。创办这样一家公司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发现,“来成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外国人刚到成都时,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很陌生。”老外HERE在成都高新区举办了很多跨文化交流活动,如“老外春晚”“老外Here足球之夜”“凡尔赛宫舞夜”甚至“火锅派对”等等,帮助来到这里的外国人尽快融入。

  和Daisy一样来此创业的魔方运动联合创始人,来自挪威的Camillo也成了成都高新区的创业红人。与他们一样,众多外籍创业者在这里取得了成功,让这片土地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特质。

  22年前,青岛人马天琛第一次踏上成都这片土地时,或许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里创业。他曾出国求学,到国际知名企业任职。2012年,他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年后,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短短3年时间,马天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除了青岛人马天琛,还有东北人王军(卧龙大数据)、湖南人聂阳德(洋葱视频)……众多外来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业成功,从侧面证明,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选择哪类创业项目,无论以哪种创业方式,都能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文化多元的热土上,寻觅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作为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区域,成都高新区和美国硅谷一样,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文化多样性的土壤,让国内外多个城市、多种文化在此对话交融。这样的多元文化土壤,使得在这个区域,无论企业大小,来自省内省外,所有人都能在此找到人生价值、奋斗目标,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 安老怀少,责有所归

  多年前,深圳提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这七个字,体现了深圳气度,也是对外来者的期许。

  于是,共建共荣化为细雨,滋润着每一个“深圳人”的心,大大小小的公益组织、各种各样的公益服务出现在大家身边,让深圳呈现出极具温情的一面。

  成都高新区也是如此,有着众多的公益组织。

  创瑞街是成都高新区一条并不热闹的小街道,却有一个全国唯一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均设有分会,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组织——成都高新区志愿者协会。

  协会成立于2010年3月,是成都仅有、全国少有的以企业会员为主的社会组织,目前有团体会员超过160家,注册志愿者超过8万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成都高新区,总能看到一群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关爱着身边人。

  邻里不仅是邻里,邻里也是亲人,是朋友。就如周末神仙树社区举办的公益集市,又如桂溪街道和平社区的“儿童之家”。爱心蔓延在社区、在街道,在成都高新区的每个角落,公共意识也自小在孩子们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又结了果。

  企业是成都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也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在英特尔(成都)厂区的餐厅,有整整一面的志愿者展示墙,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贴着一块块小牌,上面记录着近千员工之前一年的志愿服务时长,名字、所在部门也都写在上面。目前,英特尔(成都)开展了近30个志愿服务项目,来自不同城市的公司员工在志愿活动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无穷乐趣,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因为年轻人的聚集,成都高新区又自发成立了多种小团体,爱运动、爱学习、爱旅游,都能在此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在成都高新区,有很多夜跑团,比如名气最大的锦城湖夜跑团。热爱夜跑的年轻人在夜跑的同时,还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比如咕咚夜跑团成员就同时参加了保护环境、关爱自闭症等活动,展现着现在高新年轻人对社会责任的自觉。

  和夜跑团的动不一样,府城社区格物读书会是一个喜“静”的组织,他们在周末聚会,读《红楼梦》、读苏东坡,也读《经济学》,共同的爱好,让来自不同省市的人们有了共同追求,而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与热爱奔跑的夜跑团成员一样的责任感——格物读书会举办政策解析讲座,为在校学生进行科普,就是最好的例子。

  老人、孩子、创业者……都在此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安老怀少,责有所归。责任,写在每一个高新人脸上,刻在高新人的心上,融于高新人的一举一动之中。

  关键词 高明远识,高飞远举

  2003年,英特尔(成都)结缘成都高新区,从项目接洽、谈判、签约,成都高新区的招商团队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视野,尊重并接纳外商的投资逻辑和商业文化,为其贴身打造系列落地方案和服务举措。这种促成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开放意识,其实早就在成都高新区埋下了种子。

  实际上,在英特尔(成都)以及SAP、NEC、腾讯等众多世界500强和世界知名企业落户前,已经有大量外地企业家在成都高新区安居乐业,加之世界各地的外商纷至沓来开展投资洽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决策层和管委会各部门在与外来商业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招商的格局变得更加宽广。

  移民社会是宽容的,特别是对新生事物,特别有利于催生开放进取、求新求异的城市精神。成都高新区在移民文化的熏陶下,塑造了自身极具包容的精神气度,也不断凝聚开放进取的力量。移民文化中的开放性,逐步成为成都高新区破浪前行的动力之一。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成都高新区在移民文化开放包容的格局下结出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落户成都高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21家。移民文化催生的包容心态促使成都高新区积极拥抱全球投资者,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也凭借开放进取的姿态主动走向文化的“他者”,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

  移民文化在成都高新区深深扎根,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在外来投资触角触达到成都高新区这片开放高地的同时,成都高新区也努力将自己的经济版图不断延伸至海外。

  如今,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全面开展对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在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新区企业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来自成都高新区的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飞利浦灯具(成都)有限公司等企业主动搭乘蓉欧快铁便车拓展全球市场,不断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开放带来的进取精神持续发力,除了借助蓉欧快铁外,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路桥、汇源达钾肥、运达科技、通威股份等一大批企业都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辟境外市场,加速产品“出海”,让“高新建造”和“高新标准”赢得全球更广泛的认可。

  成都高新区在移民文化熏染下,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也深深嵌入初创型企业创新基因中,这些企业的运营者自企业落地后就耳濡目染全区包容开放的氛围。201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8)上,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新经济企业极米科技、咕咚、理想境界、柔电云科、佳明航电等组团携带各自的最新技术产品亮相,惊艳国外同行。

  海外企业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近文化的“他者”,在对方的商业文化中掘金。在成都高新区,还催生了一批如尼毕鲁、天象互动、狮之吼等明星“出海”企业。

  移民文化带来的互动性,促使交流双方了解、接受对方的一些文化特质,并结合到自己的文化系统中,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往格局。成都高新区刚刚迈过30年的门槛,移民文化带来的种种多元性和可能性,仍将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区域演绎。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