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几只烧杯“孵化出”科技企业!从世界第一台VCD到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高新区创新之路是怎样的?

854

《合肥晚报》7月2日 A02版

在这里,几只烧杯“孵化出”科技企业

  从世界第一台VCD,到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从几只烧杯“孵化出”一家科技企业;从一片郊区之地,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勇当改革先锋,不断破解新难题,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跨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成为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放眼未来,立足于新起点上的高新区,在建设创新之都的新征程中,将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注入强劲动力。

  从无到有 27年前合肥在城西种下一颗“创新”种子

  时针拨到1991年,那时在合肥城西的大蜀山脚下,周边是一片郊区农田,谁也不曾想到,在20多年后,这里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汇集最多创新要素、最具活力的创新区域。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1988年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在这一背景之下,1991年高新区成为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启动区范围为2.2平方公里。

  从此,在这片城西之地上,合肥种下的一颗“创新”种子,一片创新之林孕育而生。

  以时间为节点,回顾合肥高新区的重要发展足迹——

  1999年获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高新区;2003年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8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0年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13年入选合肥唯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成为中西部首批、安徽唯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2016年获批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承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的建设,2018年4月,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经过27年的精心耕耘,这片创新之林日渐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高新区从最初的2.2平方公里“扩容”到128平方公里,成为安徽省新兴产业门类全、创新潜力与活力优、金融资本活跃、政策集成度高、人才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2017年,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全年实现GDP666亿元,增长11%;工业规模接近2000亿元,成为全省第二家2000亿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3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战新产业产值达79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市场主体达到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21家,上市企业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均占全市一半。

  “高新区的成立和发展契合了时代的发展步伐,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如今,高新区走过了27年不平凡的历程,这27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占据合肥市的半壁江山。”高新区管委会原副调研员程波感慨道,他见证了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灰色部分可上下滑动)

  创新之路 从世界第一台VCD到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

  走在高新区街头,宽敞的马路两旁,高楼林立。在这些外表司空见惯的楼宇之中,却流淌着一股股“汹涌”的创新浪潮。

  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是合肥造,而它的出生地就在高新区。

  1993年3月,安徽现代与美国DVS、韩国现代合资成立“安徽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成为安徽人的光荣和骄傲。

  如果说,20多年前,高新区在创新之路上还在蹒跚学步,如今,伴随着合肥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高新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敞,成为合肥自主创新的一片“高地”,在这里结出了一串串令世人瞩目的科技硕果。

  2017年5月3日,高新区再次传出一个令科技界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这标志着我国的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已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经过27年的奋力建设,高新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科大国创、安科生物等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建有集成电路(芯之城)、智能语音(中国声谷)、生物医药等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并居第一方阵。

(灰色部分可上下滑动)

  打破藩篱 几只烧杯“孵化出”一家科技企业

  在安科生物,员工们习惯用“一只烧杯演变成一座大厦”来概括安科的发展史。如今,站在安科生物豪华气派的现代化厂区,很难想象,在20多年前,安科生物是仅仅由三名科研人员组成,全部家当只有几只烧杯的小公司。

  成立于1994年的安科生物是高新区最早一批入园的企业,一直专注于细胞工程产品等生物技术药品研发。

  “在公司创立之前,我从没有想过离开安徽省生物研究所,但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研究所已不具备开展项目研究的条件。”安科生物创始人宋礼华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受到体制等各方面的制约,在研究所想买一台像样的科研仪器设备都不太可能。而当时,在沿海和一些发达地区,科研成果产业化已经迈开了步伐,科研人员可以分享科研成果带来的经济利润。

  “在安徽,我第一个提出将科研成果奖励给科研人员,虽然奖励比例比较小,只有7%,但却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释放了科技创新的活力。”宋礼华说,安科生物经过三到四次的体制改革,公司发展屡上台阶,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首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

  打破的是体制束缚,释放是科研人员的活力,获得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类似这种“烧杯变企业”的例子频繁在高新区上演。

  下好改革“先手棋”,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高新区强化政策创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众多“藏身”于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

  高新区围绕“产业”、“创新”两大主题和“人才”、“金融”两大支撑,打造支持双创发展的“2+2”普惠政策体系,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人才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环境等方面精准施策,优化全方位服务环境。出台推进双创“创九条”政策,年投入1.6亿元,从闲置厂房改造、房租补贴、培训支持和天使基金参股等9个方面进行“定向爆破”,精准支持双创。创新出台支持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创新十条”),计划用5年时间、安排10亿元资金,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灰色部分可上下滑动)

  新的征程 开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践行国家使命,担当国家重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新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自此,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作为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高新区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新区将依托合肥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四大领域,吸引、集聚、整合全国相关资源和优势力量,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4月,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开启世界一流园区建设新征程,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国际前沿产业领域,力争实现科技研发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催生一批占领世界前沿的领跑性技术和原创性成果。

  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尤其是近十年,合肥在省会城市中如何实现“后来者居上”?创新是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合肥创新的最活跃区域和安徽创新的最前沿阵地,高新区勇当创新改革“先锋军”,在加速创新领跑和建设创新之都的新征程中,立足新起点,正在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枢纽和原创新兴产业高地的愿景,正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灰色部分可上下滑动)

来源:合肥晚报、合肥高新发布

往期精彩回顾

好消息!2017年度合肥高新区优秀企业(单位)名单出炉啦!快来看看哪些企业成功上榜~【媒体聚焦】高新区出台新政重奖企业上市,每户1000万元,你心动了吗?【财富高新】揭秘!高新区的公租房、人才公寓到底是什么样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