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赴港上市再现排队潮

1865
2025-07-14 16:26 抢发第一评

640 (1).jpg

日前,香港交易所迎来了一批重量级“考生”。

牧原股份、紫光股份等四家A股上市公司,同日递交H股上市申请。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的出栏量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该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6%,超过了第二至第四名竞争对手的总和。

紫光股份则是中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市场的第三大玩家,市场份额达8.6%,在网络设备和计算存储市场均位居第二。

这种热闹并非偶发。

刚刚过去的上一周,港交所迎来了惊人的24家企业递表,创下近两年单周最高纪录。

而且,排队名单里有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比如,大族数控,全球最大的PCB专用生产设备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5%,客户覆盖全球PCB百强企业中的80%。

比如,杰华特,中国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排名第四的企业,在DC-DC集成电路领域更是位居国内第二。

比如,基本半导体,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导者,全球碳化硅功率模块市场排名第七。

比如,仙工智能,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冠军,连续两年位居行业榜首。

还有,驭势科技,大中华区L4级自动驾驶领军企业,已为香港国际机场等多个明星场景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

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全是新质生产力代表。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1日,今年已有160 多家公司,递表港交所主板。

据最新统计,目前港交所排队名单上,共有105家企业的IPO申请处于有效期内,其中104家申请主板上市。

其中, 69家为2024年首次递表的“新面孔”,占比达65.7%。

行业分布上,软件与服务、生物科技、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成为主力军,彻底改变了以往港股以金融地产为主的行业结构。

当前的盛况,与两年前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3年,港股IPO市场经历了“近十年最冷”的寒冬。

德勤数据显示,当年港交所仅收到约124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较2022年的177家,减少30%。

同时,募资规模更是大幅萎缩,许多企业推迟甚至取消了上市计划。

市场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四季度。

2025年1-5月,港股IPO募资金额774亿港元,已大幅超过2023年全年,暂居全球首位。

其中,不乏宁德时代这样的明星案例。

宁德时代H股募资410亿港元,创年内全球最大IPO。

另外,还有恒瑞医药、蜜雪冰城等。

另有消息指,成立于中国内地的快时尚跨境电商巨头Shein(希音),亦将由伦敦转战至香港上市。

德勤、普华永道等机构预测称, 2025年港股IPO总数约80家,融资规模将达1300亿–1600亿港元,有望重返全球前三。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好政策驱动。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港交所也于2023年12月发布优化措施,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将市值要求从15%降至10%。

2025年,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保密递交申请,为AI、生物科技等未盈利企业开辟快速通道。

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所致。

随着美国的不断瞎折腾,及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全球投资者正重新评估资产配置,大量资金持续寻找新投资标的。

在此进程中,香港成为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仅2025年5月就三次买入美元,投放了1166亿港元流动性。

此外,就是内地企业国际化战略需求。

赴港上市的A股企业中,约60%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出海战略”。

可见,港股 IPO 排队热潮再现,不仅是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的厚积薄发,更主要则是,标志着中国资产在全球化布局中的价值冲突,这是个新起点。

-END-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7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