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运河两岸万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山东枣庄鲁南粮仓

2862

运河两岸万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山东枣庄鲁南粮仓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李青 贾庆章 报道)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台儿庄区地处山东省最南部,素有“鲁南粮仓”之称。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全长42.5公里,为当地种植水稻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台儿庄区通过不断实施“稻改”,积极向农民推广优良水稻品种,水稻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新路。近日,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在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收割机在收获水稻。 金秋时节,有着运河古城、江北水乡美誉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万余亩水稻,进入成熟收获期,田野一片金黄,稻农开始忙碌收割水稻,呈现出美丽的田园风。 

据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近年来,“鲁南粮仓”台儿庄区坚持以稻改提升品质、以文化打造品牌、以党建引领发展,走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创新之路。今年8月,台儿庄区邳庄示范区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聚焦产业发展

深化“稻改工程”

一是把好品种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提高大米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群众增收的突破口。以粳稻、杂交稻为主,选定“圣稻18”“圣稻22”“巨人稻”等优质水稻品种,水稻产量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区水稻种植面积2.8万亩,平均亩产650公斤,个别地区达800公斤(杂交稻),总产稻谷1.8万余吨,平均亩收入1500元。

二是种好生态田。推广稻蟹混养立体模式,充分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实现亩均增收3000余元。邳庄镇稻蟹养殖模式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实施涛沟桥大米国家农产品标志保护工程,建设旗杆村300亩“旱改水”土地提质项目,重点培优区域特色品种,促进“稻改”向基地化、精品化发展。

三是育强产业链。以国有企业重组为契机,重新划转涛沟桥米业有限公司归属,由运发粮油集团运营。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日产200吨的稻米加工厂,实现烘干、打米、仓储、包装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发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组织15家、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涛沟桥大米”“邳庄大米”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


聚焦品牌打造

做响“稻米文化”

一是强化品牌创塑。建立高端稻米营销体系,注册“涛沟河”“涛沟乡稻”“运喜良田”商标,开发设计娃娃宴伴手礼等系列产品。布局稻米展销中心和官方直营店,对接大城市商超、电子商务平台,构建销售扁平化网络。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文章,注册“涛沟米道”公众号,开设“米道商城”,进行电商直播。打造涛沟桥大米IP,设计开发动漫形象,讲好涛沟桥大米品牌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推动产旅融合。围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多元化需求,打造尚庄村千亩精品水稻示范园、十里稻香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绘制彩色“稻田画”,搭建观景平台。与古城旅行社对接,开发稻米文化研学项目和研学产品,创建稻米文化研学基地。高标准建设涛沟河田园综合体、涛沟新龙葡萄主题公园等项目,修建28公里涛沟桥“彩虹绿道”,台儿庄环城生态廊道项目获评省级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

三是讲好稻改故事。挖掘建国以来4次稻改历史,提炼总结出“敢为人先、同心同德、拼搏奉献”的十二字“稻改精神”,借助省级涛沟河田园综合体打造“稻香文化记忆馆”。以“稻改故事”为引申,开展境内西墩汉墓群、观音庙、沧浪庙、桃花桥等文化遗址保护工程,深挖沧浪庙、涛沟老桥等文化资源,彰显乡村文化底蕴。建设台儿庄古城中国运河粮仓博物馆,入选第二批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聚焦红色引领

实现“稻香润民”

一是突出“带”字,加强党支部领办。深化党建引领,强化党支部带头作用,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结合稻改工程,由支部牵头成立了“三水农业”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集体增收、群众实惠”的运营模式,有效解决水稻种植土地零散、品质不优等问题,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二是突出“联”字,实现抱团发展。搭建“企业+公司+合作社+效益单元”平台,形成1家龙头企业(涛沟桥米业公司)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社致富带头人等多方合作模式。尚庄村创新实行“433”收益分配方式,即村民以1100元/亩/股进行分红兜底,盈余部分按照合作社股东40%、村集体30%、村民3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配,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各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突出“建”字,深化为民服务。把“稻改精神”转变为“标准+示范+特色”支部创建行动,开展“五星达标、一村争创”活动和党建“七彩行动”,实施“月月清”“党员网格化管理”等工作,筑牢基层党建堡垒。将“稻改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相融合,每年举办稻米开镰仪式,配套策划“最美庭院”“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优良传统,倡树优良乡风民风。

抓稻改促振兴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山东省驻台儿庄区乡村振兴服务队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研判,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传统特色产业,会同地方政府确立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立足“三水农业”特色,突出涛沟桥大米品牌优势,开展了稻改等工作,并积极争创了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一是选准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邳庄镇有4万亩农田,其中水稻田2万余亩。该镇素有“三水农业甲天下,特色农业富一方”的美誉。但近年来,传统优质粳稻被杂交稻挤压取代,水稻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涛沟桥贡米”的金字招牌逐渐失色。通过与区、镇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对接,走村串户座谈调研,倾听群众呼声,服务队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决定推行稻改,发挥邳庄镇水稻种植优势,重塑涛沟桥大米品牌。

二是立足科技兴农。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针对涛沟桥大米品种老化、插秧施肥等管理环节粗放等问题,服务队带领地方同志多次赴济南向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周学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利专家团团长杜贞栋,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所所长吕宁江等专家学者请教,并邀请他们实地查看土壤、水源,分析当地气象水文资料,指导稻改。

在专家指导下,通过赴鱼台县实地考察种植情况,选定“圣稻18号”作为稻改品种。同时积极推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措施,联合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水稻新老品种种植及灌溉制度对比试验工作,通过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既满足了水稻各个生育期的需水要求,又节水保肥,使水、肥、气、热等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四大因素得到科学合理的调节。聘请农业专家指导进行病虫害防控、施肥和田间管理,创建科技兴农示范园区。

三是创新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形成完整的水稻产业链条,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模式,在服务队推动下,成立了以邳庄镇涛沟桥旅游发展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组成的“三水农业”种植合作社,流转近千亩土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合作社还将在新技术推广、农机服务、烘干储藏、稻米加工销售等方面发挥重要职能作用。

四是推动融合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增产增收仅为第一步,烘干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服务队聚焦发展农业“新六产”,注重实现水稻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正在开展稻米的加工、烘干储存、包装销售研究咨询和项目落实工作。

从稻改工作具体实践看,已产生了一定的产业带动效应。尚庄村一名50多岁的妇女仅插秧就收入工钱4000多元,合作社累计向当地农民支付插秧工钱20余万元,实现了让农民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赚的梦想。同时推动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绘制彩色“稻田画”,正在搭建观景平台、整修乡村游绿道,既开辟丰富了乡村观光旅游视野,又拓展了台儿庄古城旅游资源范围,一幅收获喜悦的乡村画卷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五是拓宽销售渠道。服务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联络济南美鲜商城等电商平台,到邳庄镇考察涛沟桥大米、咸鸭蛋、葡萄、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策划设计完成了咸鸭蛋绿色产品上线跟踪销售具体方案,涛沟桥大米、燕子井瓜果蔬菜也正在上线销售策划评估论证过程当中。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联系各级媒体进行产品宣传。8月5日,省驻台儿庄区服务队队长、省水利厅副厅级干部王金建,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朱振华,服务队队员王新兵到省广播电台乡村频道进行了宣传和产品推介,收到良好效果。通过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结合,扩宽大米等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壮大“涛沟桥大米”等农产品品牌效应,做到让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运河两岸万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山东枣庄鲁南粮仓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