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研发费用归集注意事项

3108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流程较繁琐,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准备周期长,而且从近两年高企评审情况来看,整体趋于严格,建议2022年拟申请高企的企业提早做好规划。研发费用归集历来是高企申报过程中,涉及部门最多、难度最大的工作,同时税务局对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每年20%核查率,也对研发费用辅助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一些常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重视。

 

1.研发项目立项报告与公司实际情况有出入。很多申报企业都是申报当年来突击补充前三年的立项报告,只是简单的依据研发成果来倒推、规划研发项目,根本无法确切反应公司真实的研发活动情况。这就造成了评审专家看见的研发立项报告与企业科技成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专家可能会否决研发项目,从而否决研发费,造成研发费比例不达标。建议措施:申报实践中,每年根据科技成果、加计扣除按时完成立项、验收、结算工作,做到资料、数据、时间真实一致;需要补充立项报告必须与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积极沟通,从研发立项报告内容、验收、总结、结算等要尽量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申报高企时的研发项目与过去三年中加计扣除研发项目不一致。理论上,研发活动发生研发费即定数,不会也无法改变,因此申报高企时,研发项目应该与过去三年申报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保持一致。当然,申报高企时研发费用,口径上大于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建议措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这是评审机构一致在推动的“三表一致”工作,申报企业应该积极、尽量向这个方向靠拢。

 

3.项目研发费用起止时间与立项报告书中不一致。某一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起止时间与立项报告书中的项目起止时间不一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1)立项报告书未能及时更新;如项目延期、项目由于特殊原因提前终止等;

(2)财务归集错误不同研发项目之间未能有效区分。

 

4.关于研发费用对人员人工的归集常见问题。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能被认定为科技人员?这个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该高层管理人员是专门负责研发管理的,那就可以认定为科技人员;如果身兼数职,又是销售又是管理人员,那只能列为辅助人员,该高层人员人工费用不能全部归入研发费用里。

(2)科技人员身兼数职,或者从事多个研究开发项目如何归集?对于研发人员人工费用归集主要是专职研发人员和多用途人员的分摊。最好的分摊方法就是根据各个科技人员的工时进行分摊。多用途人员指的是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非研发活动的员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对此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工资聚焦范围是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按照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40号,多用途人员需按照实际工时占比等方法进行分摊,未分摊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考虑到高企认定和研发加计的核算特点,对于多用途人员(非专职研发人员)为研发活动提供服务的,如能提供分配入研发费用人工部分的合理分配依据,该部分费用可列入高企认定研发费用人工。

(3)研究项目有生产车间人员参与,如何归集研发费?部分项目研发的小时中试阶段需要生产车间的熟练工人参与,那么车间人员作为研发辅助人员,在参与项目试验期间的人工费用是可以归入研发费的。归集的依据及佐证资料包括,人员的工时证明,排班表、考勤记录、工资单等,佐证资料与科技人员情况表、科技人员名册保持一致性。

(4)人员费过大或过小,与科技人员平均后不合理如何处理?研发费人员人工费用归集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具体的占比合理要求,具体多少视不同企业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企业是从事新材料的,研发人员人工费用主要在15%左右才是合理的,主要投入还是原材料;如果作为一个电子信息类的企业,人员都是从事软件研发,人工费占研发费的比例超过80%都是合理的。而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中,专家发现部分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期间平均人员数量不一致。一种情况是,申报企业研发费明细表中发现科技人员月均工资比企业全体人员月均工资还要低;比如,企业月人均工资五千元而科技人员月均工资才三千元,这就很可能是因为企业虚增科技人员而摊薄了研发人员工资。还有一种情况是,申报企业科技人员人均工资比企业人均工资高两倍甚至三倍,那就有可能是把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全数计入研发费从而虚增了研发费。以上情况都需要避免,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核算检查研发费的人员费用合理性,减少被否决的风险。

 

5.关于研发费用对直接投入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研发原材料的领用与生产领用的区分。企业的原材料领用,一般来讲,企业的领料单上就需要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研发领用与生产领用,甚至研发领料单需上都应该体现是具体哪一个研发项目。现实工作中,企业对原材料都采取分摊的方式归集,这是不合理的。

(2)燃料及动力费等支出不能直接归集,应如何划分?很多企业的水表电表只有一个,那发生费用之后就必须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研发费以及相关的销售费用中分摊。那么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有按原材料的消耗为权数进行分摊的,也有以研发部门的占地或使用面积进行分摊,也有的企业以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摊,这些参数只要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3)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开模、定型费用是否能全部为研发费用?部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开模、定型费用全部作为研发费用,导致研发费的直接投入非常大,而且有的企业把这些开模、定型费用全部拿去加计扣除了。其实根据会计准则,研究阶段属于研发,开发阶段应该计入成本,所以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应该很清晰地划分,企业如果有大量的开模定型费用,全部归入研发费还是需要谨慎处理的。

(4)直接投入绝对金额和比例过高。直接投入的多少视企业行业、领域、实际研究内容等情况而定,没有固定的标准,就和企业人员人工费同理。软件企业的直接投入可能就只是一点点水电费、房租物业费,而材料型企业、工艺研究型企业的直接投入可能就会相对的高一些。

(5)研发材料的领用与研发内容或与研发期间不匹配。部分项目已经结题了,但是财务仍在结题之后列支了许多费用;有的企业立项研发软件的,而该项目却归集了大量原材料,这就是研发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6.关于研发费用对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的,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一次性计入研发费用,是否确认直接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件中,关于直接投入费用定义是,指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活动而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折旧费用是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因此,新购进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的仪器设备,一次性计入研究开发费用的,不应当计入“直接投入”,而是计入“折旧费用”。

(2)折旧费用占公司总折旧费比例过高或过低。折旧费用占公司总折旧费比例过高,存在研发费用挤占生产成本嫌疑,另本应资本化的设备全额进入了研发费用。是不是所有研发活动都会用到研发设备?实践中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但部分专家认为没有研发设备是不正常的,因此对于某些研发活动,不使用研发设备的,应该写情况说明,阐述清楚。应该会用到研发设备,但账面没有,应该提供合理解释。比如某软件开发企业在研发费用专审报告中未披露折旧摊销费用,那么需要附上说明写清楚研发设备主要是电脑,由于金额小,均在采购时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中。

(3)生产和研发共用的仪器折旧费处理问题。折旧费的发生要与研发项目有相关性。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应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分配的用于研发活动的相关费用。

 

7.关于研发费用对其他费用的归集常见问题。

(1)列支与研发项目不直接相关的中介代理费、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究开发保险费等。

(2)是否包括研发人员的福利费和餐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放心保)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因此,归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时可以同口径比照执行,但福利费、餐费不属于上述范围内,支付给研发人员的福利费、餐费不得归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中。

(3)列支了不属于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与研发内容不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产品宣传费或销售费用等。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企业服务推荐
2019年江苏省技术改造升级申报细则及奖励政策
2019年江苏省技术改造升级申报细则及奖励政策
¥1000.00/个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