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世界500强敬业集团的哲理故事:“难”出来的敬业,“逼”出来的基因

2886

敬业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故事昭示哲理,用哲理指导未来。

文:中外管理 庄文静 杨光

2021年3月,第2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刚刚落幕,大会主办方中外管理传媒,就收到了来自敬业集团的邀请,希望有着30年专业底蕴的中外管理传媒,为敬业集团出版系列图书。这第一本,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本《敬业的故事与哲理》。

敬业做成的,看懂就能学

当我们得知,已创业31年的敬业集团,是一家地处北方贫困老区,却从2015年起就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民营钢铁企业,而且刚刚在疫情严重冲击之下,依然成功收购了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英钢时,心中便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创自河北平山的敬业,居然在国有大户占尽优势、民营小厂林立散乱的钢铁产业中,仅用不到30年就脱颖而出,从一个只有100多人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如今拥有31000名员工、营收规模2244.45亿元,下辖总部钢铁、乌兰浩特钢铁、英国钢铁、广东敬业钢铁,以钢铁为主业,兼营钢材深加工、3D打印、国际贸易、旅游、酒店、地产的跨国集团——而且在2021年冲入当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75位)——这显然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

对此,我们确实没有理由不敬佩和好奇。

素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中国又是世界闻名的钢铁大国,目前产量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看得见的大机会,往往在大市场、大行业里。但在这里,钢铁,中国,河北,又早已是一片绞杀的红海。后来者“敬业”,一穷二白,立足未稳又经历数次大型危机的洗礼。诚如总部所在地的名称,平淡无奇,确实没有做大做强、后来居上的必然道理。

但是“不挂相”的敬业,偏偏就成了。为什么?凭什么?

其实,更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早在敬业进军冶金钢铁业之前,就已经先人一步成为了一家水杨酸行业里的“中国隐形冠军”,比工信部提出“专精特新”要早一年。而且同样是一穷二白,同样是后来居上。为什么,又凭什么?

对于持续关注中国制造业,近十年更是一直在大力推进“中国造隐形冠军”事业的中外管理传媒来说,敬业集团作为一家从隐形冠军高速成长为显形冠军的优秀民营企业,其标杆意义,又远非一般“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所能比拟。

但,却又能学。

于是,敬业一路成长的故事与哲理,便呼之欲出了。

2021年初夏,中外管理传媒团队,来到河北平山的敬业集团,与李赶坡董事长和团队上下结缘交心,深度交流。目的,是用一个30年专业管理媒体的视角与底蕴,来生动、扼要、深刻地总结和揭示敬业集团的成长路径与成功密码。

从0到2000亿,从光杆一人到全球500强,从罐头到钢铁,从隐形冠军到显形冠军,从九死一生到布局全球。这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成长的标杆案例。

35年的巨变沧桑,足以说清和验证很多治企为人的大道理。

“难”出来的敬业,“逼”出来的基因

“集团为什么起名叫敬业?”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生活在世上总要有一点精神支撑才行。无论干什么事,我都很用心、很卖力、很敬业。办了企业,我希望员工也能敬业,就给企业取了这个名字。”以理想结果取名者多,而以过程状态取名者少。李赶坡一生朴实无华,但总能捕捉到要害。

事实上,企业追求目标的发心和方式,往往比制定目标本身,更能经得起实践与时间的检验。

于是,在敬业30多年的故事中,敬业精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文化和影响力,长久以来就在组织内部形成了化学反应,成为了企业最根本的文化底蕴。也因此,敬业虽然做过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但初心与气质一直相同,于是结果也就水到渠成。做企业最可贵的从不是宏伟的目标,而是追求目标的方式。

那些栽跟头的企业,往往是之前太顺,所以忘了初心,略了方式,只剩下了欲望。

在李赶坡白手起家的创业路上,可以说从没春风得意过,一直都是困难重重——从政策到资金、人才、技术、渠道,从选择项目到开拓市场,从宏观环境到产业格局,一路都在起伏中成长,在困境中突破,在不断的瓶颈中凭借“打出去、冲上去”的虎狼精神,形成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虎狼军团,不断从无到有到多,从小到大到强。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既不是偶然遇见又不是必然出现,其偶然的出现,一定有着必然的道理。说清敬业,必然要先读懂李赶坡。

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

作为公社书记出身的创业者,又同时作为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和共和国的同龄人,决定了李赶坡不可能是一个利字当头的纯商人,而是一位心揣情怀、智慧盈利的实干型企业家。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他身上有着纯粹的企业家精神: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这些精神特质,在李赶坡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企业家精神,都是起于个人。但企业家精神投映在管理上,恰恰就是为了超越个人。

纵观敬业的故事,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一手抓文化,一手抓机制。在敬业集团身上,不难发现优秀的企业所普遍具有的三大特点。

首先,做造钟师,而不只是报时人。

管理学上有一个“造钟”的原理,就是指企业用文化与机制的精心设计,超越具体的个人,具体的产品,乃至具体的行业或时代,从而实现组织的自我驱动、自我校正,乃至自我创造。企业不再依靠一位企业家来报时,而是要使“钟”能持续地自动运转。为此,在机制之上,就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敬业的“造钟师”李赶坡,始终坚持“致富员工,回报社会”“以贡献者为本”“做好产品是最好的为客户服务”及“挑战极限,永远勇于创新”等等文化理念,为敬业奠定了坚实的地基。

其次,兼容并蓄的融合

敬业从最初因地制宜建罐头厂,到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战略定位于化工厂,再到随着中国发展建设大潮进入钢铁产业,每一步发展都是为了把未来的路走宽。对于资源贫瘠的河北地方企业而言,敬业寻找、吸纳、融合各种外部资源——特别是外部专业人才的前半程“请进来”,到后半程反过来,开始同样寻找、抓住可以“为我所用”的一切海内进而海外的行业伙伴,加以并购与融合,实现资源优势的“走出去”,都离不开“兼容并蓄”这四个字。夜郎自大,请进来;固步自封,走不出去。从领头人到核心团队到业务末梢,敬业30多年都是在一次次的文化融合中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大,不是拼出来的,不是吞出来的,而是融出来的。

再次,做精主业,但不固守主业。

从敬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持续闪转腾挪的动态发展进程。而这个过程始终是在不断聚焦做精核心主业的基础上,顺势挖掘下一个更具发展前景的核心业务。从来不会停留,但每一步都要踩稳。这就要审时度势。敬业总是能在国家战略和市场环境变化之时,迅速捕捉到行业和市场的增长点。而这源于敬业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使每个员工都追求“要成为业内专家”,进而使得企业可以不断洞悉产业和市场,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进而不断为企业找到第二条微笑曲线。

用20年讲好30的故事

在30年里,中外管理传媒发现:会用讲故事来讲哲理的管理者,才是好领导。而中外管理已经为各界企业出版了20余本“管理故事与哲理”。两位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名誉会长为本丛书亲笔题词。袁宝华的题词为:“企业家应学会用讲故事的办法向职工传递自己的经营理念,以达到‘上下同欲者胜’的目的。”陈锦华的题词为:“故事中有理念,理念引导企业发展。”可以说,全国独一无二的“故事与哲理”集,已成为了中外管理传媒为全国优秀企业量身订造的又一张名片。

早在2003年,中外管理就开始做这项有趣又有用的事业。

我们在20世纪就发现,故事是最广泛的传播载体,而哲理是最深刻的普世精髓,漫画又是最生动的直观呈现。于是新世纪伊始,我们就采用故事+哲理+漫画相结合的方式,来传播管理理念。我们的诉求,不仅仅在于让企业家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更在于让自己学会掌握并运用这种管理方法,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正如中国企业联合会创始会长、中外管理理事会会长袁宝华先生,在看到中外管理出版的《王者的顿悟》等几本“故事与哲理系列丛书”时说:“企业家应学会用讲故事的办法,向职工传递自己的经营理念,以达到‘上下同欲者胜’的目标。”同时,中国企业联合会时任会长陈锦华先生,也为本系列丛书题词:“故事中有理念,书画中有文化”。随即,这种传播模式在当时中国企业界中最优秀的那一批代表中,迅速获得了认同。

2004年,应张瑞敏之邀,中外管理为创业20年的海尔集团,出版了《海尔的故事与哲理》,深受读者称道,也是唯一一本不是大部头而广为外界精读的海尔主题作品。张瑞敏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卓越管理实践者、企业思想家,他在深入思考后对这种故事结合哲理的形式非常认同:“提出经营理念不算困难,让人认同一个新理念才是困难的。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深入人心?靠的是讲故事,通过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推广某个理念,讲故事是很好的方式。”

可见,以故事、哲理、漫画三结合的方式介绍一个企业的管理经验,是最容易让人理解,便于传播的呈现模式。它尤其在企业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书通过搜集整理31年来在敬业集团各级干部和员工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原汁原味地诠释敬业经营的精彩实践,举一反三地归纳敬业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们的故事,正是敬业文化最形象的体现。敬业企业的管理故事,既要能展现敬业“做什么”的问题,创始人、干部和员工的故事、组织发展的故事,还要探究更为深层次的“为什么”的问题。最终,这本书力求把“敬业敬人,忠诚奉献,创新创效,智慧实干”的敬业文化,通过109个生动的故事与109条精辟的哲理,加以彰显。

我们相信,优秀且长青企业的成长,总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记得住,传得久。因为它有迹可循,有道可依。而只有能落地实现“真、实、信”的企业文化,才能产生可持续的传播与传承价值!

敬业切实做到了。相信这本小书,也做到了。

最后,真诚感谢李赶坡董事长对我们编辑工作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对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组织工作的胡新海先生深表感谢,对为本书提供故事素材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感谢!

希望这本小书,可以一滴水见太阳,展现敬业集团独特的魅力与光彩。祝福敬业集团持续成长,基业长青!

(本文为中外管理出品的《敬业的故事与哲理》序言)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