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10年20倍,“比萨之王”达美乐是如何炼成的?

2965

在很多投资人看来,国内的餐饮连锁就像是一个“渣男”。

尤其表现在股价上,先是股价蹭蹭往上涨,背影潇洒不羁,而后股价又开始暴跌,彻底抛弃看好它的投资人。

只有“比萨之王”达美乐从一而终。在过去十年中,达美乐的营收、利润均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十年间,美乐收入增长149.2%;净利润增长367.6%;净利润率提升5.57个百分点。得益于此,其股价也节节高升,创造了10年涨幅近20倍的神话。

而反观海底捞们,虽然保持高增长,但却无法做到稳定盈利。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海底捞收入从78.1亿元,增长至286.1亿元,但净利润率却从12.5%,下降至1.1%。糟糕的利润表现,也令海底捞们像个“渣男”一样,股价暴涨暴跌。

那么,这一切的背后,“比萨之王”达美乐是如何炼成的?

/ 01 /

海底捞输的“很彻底”

在国内的餐饮连锁行业,一直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品牌力不够强导致提价困难,开店容错率也会随着规模的扩大变低,导致企业很难获得稳定的利润增长。

毕竟,餐饮企业每开一家店,需要交租金、购买固定资产等投入,每次新开门店相当于重新创业一次,一旦店铺经营不善,前期的巨额投入就会“打水漂”。

也因此,在餐饮连锁中,能实现稳定盈利的不多。但在诸多的餐饮连锁其中,卖比萨的达美乐绝对算其中一个。

体现在数据上,2011年至2020年,达美乐收入从16.52亿元,增至41.17亿元,增长了149.2%;净利润从1.05亿元,增至4.91亿元,增长了367.6%。净利润率从6.36%,提升至11.93%。

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复合增长的同时,净利润率还出现了接近翻倍提升,达美乐完全不像一家高速扩张的餐饮公司。尤其是净利润率的提升,是定价能力提高的佐证,打破了餐饮企业“规模越大、利润率越低”的魔咒。

但从国内的视角来看,强如餐饮连锁的王者海底捞,也无法像达美乐一样实现稳定的盈利。体现在数据。

2016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收入从78.08亿元,增长至286.14亿元,增长了366.5%;净利润从7.35亿元,下降至3.09亿元;净利润率从12.53%,下降至1.08%。

可以看出,海底捞规模增长速度并不输达美乐,但净利润却出现了滑铁卢,2021年更是巨亏38亿元至45亿元。巨亏的核心原因便是,陷入餐饮连锁的“陷阱”:海底捞提价失败,且开店过快,部分店铺选址不当加速亏损。

从营收结构上来看,达美乐和海底捞并无太大区别。以2020年达美乐报表数据为例,达美乐的营收主要美国直营店产品销售收入、美国加盟店特许经营费用、供应链收入(主要包含向美国和加拿大的加盟店销售食品,设备和用品获得收入)、美国加盟店广告收入(美国加盟店按销售额比例给到达美乐全国广告基金的款项)四部分组成;其营收占比分别为11.8%、18.3%、58.7%、11.2%。

值得提一句的是,达美乐的特许经营广告收入,只向位于美国的达美乐商店收取,主要用于美国广告以及当地市场的广告。公司的这块业务虽然会计上被纳入收入,实际是一笔支出。所以,达美乐收入主要是通过自营店卖食品、给加盟店卖食品。毕竟,供应链收入+自营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0%。

从这个角度来说,同样是卖靠食品赚钱的海底捞,输得很彻底。因此,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达美乐为何能在餐饮行业做到高速增长且盈利持续提升的呢?

/ 02 /

羊毛出在猪身

对于达美乐为何没有像海底捞一样受到餐饮行业定律影响,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好奇的问题。其实背后的逻辑也好理解,达美乐的盈利逻辑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如果我们拆分开达美乐的盈利构成来看,2020年向加盟店卖食品赚取毛利润占比总毛利润24.1%,向加盟商收取特许经营费用赚取毛利润占比总毛利润66.5%,自有门店赚取的毛利润占比总毛利润9.4%。

从利润结构数据看,不难判断出一个事实,达美乐赚钱并不靠食品,尽管卖食品的收入占比超过7成,但其毛利润占比仅占到3成。而是靠从“猪”身上赚钱,向加盟收取特许经营费用贡献的营收不到2成,但贡献的毛利润却超过6成。

反观海底捞,其盈利逻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旗下的所有门店都是自营,100%的毛利润都来自卖食品所得。

两种不同的盈利逻辑背后,本质上是对经营风险偏好的不同。简单说,海底捞是风险偏好型,在盈利模型跑通以后,通过大规模的扩张发挥其规模效应,令其具备更高的盈利能力。在商业语境中,利润与风险永远成正比,只不过,餐饮连锁的生意并不好做,逆势扩张的海底捞赌输了。

而达美乐的盈利逻辑是风险对冲型。简单说,达美乐先通过专注于做出好吃的比萨,捕获消费者心智后,建立起行业口碑后,通过加盟的方式,收取加盟费,将风险转移给加盟商。换句话说,就是轻资产经营。

这点我们从达美乐的开店数量也可看出。截至2020年末,达美乐自营门店数量363家,加盟店数量高达17281家,总门店数量17644家。加盟店数量占比总门店数量97.9%。

因此,哪怕行业遇到疫情这样的“黑天鹅”,直营业务收入减少,但只要新开门店数量大于关闭门店数量,依旧可以收取稳定的特许经营费用,盈利也几乎不受影响。

这和传统餐饮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这也是为什么达美乐同样是餐饮公司,却仅有少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体现在数据上,截至2020年末,达美乐非流动资产总额仅6.98亿元,其中物业厂房更是少至3.81亿元。

反观海底捞,依然是传统的重资产经营模式,自己重金投入开店、运营,虽然可以吃到店铺经营带来的全部利润,但却避免不了高速扩张过程,门店经营效率低下带来的经营风险。

从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6月末,海底捞账面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规模高达134.4亿元,占比总资产42.8%,高于净资产的102.6亿元。

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让其在新开门店时就要慎之又慎,一旦出现经营效率较低的门店,由于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及门店费用投入,很容易拉低整体经营效率,甚至亏损。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量544家,是成立以来新开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年。但经过一年多时间运营,2021年海底捞反而出现了巨亏。

而把开店风险转嫁给加盟商的达美乐,2020年关闭门店数量暴增至334家,收入依然同比增长13.8%,净利润同比增长22.6%,净利率提高0.87个百分点。微信图片_20220301195502.png

餐饮连锁的生意一直都不好做。在很多投资人看来,达美乐虽然有一定天花板,但胜在能稳定盈利。事实上,这也体现在其股价表现上,与其稳定盈利一致,股价也是一路稳定上涨。

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并不罕见,尤其是在餐饮行业,但真正做出成绩却不多。那么,达美乐成为比萨之王的真正底层逻辑是什么?

/ 03 /

成为“比萨之王”的底层逻辑

相较于传统餐饮行业,商业模式的成功只是达美乐成功的第一步。毕竟,如果产品受不到消费者青睐,加盟商赚不到钱,羊毛出现猪身上的模式也行不通。

试想一下,新开十家加盟店,假如绝大部分都赚不到钱,那么加盟商还会持续给达美乐特许经营费用吗?还会有新的加盟商加入吗?因此,如何让加盟商赚到钱,才是达美乐成功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在2010年前,达美乐在餐饮零售行业的成绩并不亮眼。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达美乐净利润从1.06亿元下降至0.80亿元。在这期间,公司股价也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2.61元/股。

背后的原因便是,当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以及保持快速送达的竞争优势,在比萨中的配料多数是冷冻、罐装或预制食品,这也让其收获了大量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差评,加盟商也不乐意加盟。

在利润下滑、股价下跌之后,达美乐的管理层开始痛定思痛,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在产品研发上下注更多的心力。当时,达美乐积极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大胆尝试重新设计了产品。终于在2012年,达美乐在菜单上添加了一种全新风格的比萨:烤盘比萨。烤盘比萨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诸多喜爱,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其次,达美乐在经营中植入了数字化,围绕消费者开发了多个新的线上订购平台,助力公司的线上销售。例如,在美国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谷歌、脸书、苹果、推特等平台下单。此外,达美乐还与Nuro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探索和测试自动比萨外卖。甚至在经营中植入了GPS,让客户可以监控食物的进度,从准备阶段到放入烤箱的时间,再到食物到达家门的时间。

除过围绕消费者层面做了优化之外,达美乐搭建的Domino的PULSE系统,在提高管理层运营效率同时,并帮助加盟商独立管理他们的业务,同时提高加盟商的经营效率。

在产品重新设计及购买流程优化后,达美乐产品再次受到消费者认可,同时经营业绩也重新实现了增长。2011年至2020年,达美乐净利润从1.05亿元,增长至4.91亿元,增长了367.6%。

认识到产品口味重要性之后,达美乐重金投入、承担风险自建了部分自营店,以持续不断试错推出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同样的意思,达美乐曾在年报中也提到:“自营商店主要是用作技术创新和促销以及运营改进的测试场所”。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且持续推出受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或许才是达美乐成为“比萨之王”的底层逻辑。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