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车库新闻|创业者要规避这些“天才想法”,不然神仙都救不活!

266

可曾了解过,85%的创新型项目都踩过“伪需求”的大坑,而那些摔倒在这个坑的创业公司到消失的时候,可能连投资人都没有见过。

在日常和创业者接触过程中,我都会问一个问题:您了解过这个项目的市场蛋糕有多大么?做过市场调研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宁愿抄袭,也别创新”。

这个理论在《创新者的窘境》中也有提到,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往往会因为价值链被结构性破坏而遇到各方力量的层层阻碍。

这些阻碍有来自消费者认知上的、有来自政策环境的、有来自生态链的、有来自社会环境的。

所以,今天就聊聊创新中的“伪需求”产生逻辑。


把个人爱好变成市场爱好

理想主义是把“断头刀”。

很多创业讲师可能会告诉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个观点不适用创业。

爱好本身不带有功利性,也不会把这个修炼到极致。

但是很多创业者却把爱好变成的自己的“原动力”。

比如:高端火锅店、2000平的花店、定制轻奢服饰、主打有机食材的手工零食、服务老年人的摄影工作室等等。

当然,也会有把爱好变成企业最后做到上市的案例,这种情况往往是创始人把爱好与市场进行了完美结合。

要知道,爱好的本质就是主观意识上的精神领域满足,而市场是客观的。

前后两者是有很多区别的。

开公司就需要盈利,就必须考虑:成本、利润、消费者的需求、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品牌定位与市场竞争

而其中消费者的需求是让企业经营下去的充分必要条件。

什么才是持续性消费需求?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流量永远是生意的第一要素。

而获取流量是需要成本的,有可能是房租和人力成本也有可能是推广成本。

当用成本换取到流量之后,市场需求将决定着客户的转化率,也就代表着你的收入。

收入减去成本所剩来的钱,不足以支撑再去换取流量时,这大概率就是一个伪需求。


单一维度的痛点不足以完成商业闭环

我们见过很多服务型的创业公司,做的不是小生意,而是有清晰的商业逻辑、一定量的市场分析与对应的解决方案。

他们只要做一个事情就是“融资”,来实现行业垄断。

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等等,这些经常出现在他们商业计划书中的必备元素,会立刻让创始人沉浸在自己伟大的商业蓝图里,不能自拔。

而这些也是伪需求产生的前兆。

关于解决市场痛点,很多人总会把重点放在痛点够不够深刻,能不能解决,却忽视这个痛点产生的背后逻辑。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名词“上帝视角与天才思维”。

往往我们会认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全宇宙最强、第一、最大、首创等等,认为自己是前无古人的天才。


殊不知,你认为最棒的idea,可能已经被无数次踩过了。

这也是很多投资人为什么会相信“宁愿抄袭、不要创新”的原则。

创新的东西往往会让投资人“害怕”,而不是兴奋。

如果我现在问你,拼多多是什么商业模式,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来!

可能很多人会说,拼团?砍价?贴牌货?优惠补贴?会员省钱卡?

你的回答好像也不算商业模式,再看看每个也没有竞争壁垒。

如果再问你,拼多多解决了什么痛点?

低价商品?社交型购物?... ...

每一个拿出了都不能支撑这个千亿级别的电商平台。

这样的偏差主要是源于我们的很多人对商业闭环的认知屏障。

当你无法突破这层屏障,你的项目往往难逃伪需求的死亡命运。

清楚这一点:如今所有互联网公司验证的商业模式,总结下来就是通过产品和技术换取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或者电商进行变现。

所以,根本不存在划时代、绝无仅有的商业模式。

淘宝解决的是卖家与卖家的连接;

百度解决的是信息与搜索者的连接;

腾讯解决的是人与人的连接;

抖音解决的是人与内容的连接;

任何一个平台型的企业,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其实并不是连接,而是利用竞争来坐收渔利。

连接的目的只是为了制造竞争。

竞争越惨烈,平台就越有价值。

因此,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让那些被淘宝抛弃的卖家重新回到一个新的竞技场。

消费者和平台才是赢家。

商业的本质往往不是解决痛点,而是不断通过欲望来制造痛点。

更好、更快、更美、更大,才是GDP增长的底层动力。

而作为创业者只有深刻理解你所在行业背后的底层矛盾,才能真正完成你的商业闭环,也才能避开“伪需求”的陷阱。


无视隐形成本与资金达成率

商业竞争始终在追求两样东西: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

在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眼里,用户是会拆解成不同属性特点,然后重新构成,这个结果就叫做用户画像。

通常在讨论一个商业变现的可行性时,常用的模型叫A-B test。

这个原理其实来自于光波对照实验。

也就是我们在验证一个假设时,需要提前设定一些定量与变量,然后通过不同定量与变量的实验结果,来分析得出结论。

同样在创业一个全新的项目时,创始人们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

比如,新东方要转型做家庭教育,把它作为一个创业项目来分析这个需求是否成立。

首先,假设一个三口之家每天的相处时间是4个小时,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

其余时间父母在上班与做家务,孩子在学校上学。

那么,假如现在推出一个家庭教育产品,需要父母连续一周每天拿出1个小时来上课,写作业。

这就相当于,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减少了一个小时。

作为项目创始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父母对于这额外一个小时学习时间的敏感度。

相对于享受天伦之乐,有多少父母能够选择这一个小时的学习过程。

这就是典型的隐形成本。

那什么又是资金达成率呢?

很简单,假设这个家庭教育产品的目标客户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

那么,无论是信息流投放还是线下广告,这类用户的平均有效获客成本可能是500元。

而这些目标用户里,真正愿意付费的比例可能只有30%。

假如这个教育产品的价格是399元,那这必然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并且,这还有大量的人工成本、办公成本、运营成本。

同时会衍生出另一个创业思维。

如果有人愿意砸钱把这个市场打开,并且成功了,那你作为一个同样准备进入这个赛道的创业者,最好的模式就是找到一个比他更低获客成本的渠道。

只要你能把财务模型的资金效率提高,那就有可能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因此,这些解释了上面的那句话:宁愿抄袭,也别创新。


其实真需求与伪需求有时就在一念之间。

就看我们每位创业者如何去打算?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