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五菱“神车”创新成功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领导力问题

3204

五菱创新产品的背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领导力问题。全新的组织模式设计,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并为之努力。赢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让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强有力的领导之上。

作者:沈小滨

新媒体编辑:胸怀天下

创新的背后,其实是一个领导力的问题

创新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领导。五菱创新产品的背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领导力问题。

汽车产品的创新,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一般需要三到五年。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其产品开发周期大约是36个月,总体上,采用的是串行开发模式。

国内的优秀汽车制造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开发周期缩短到18个月,但五菱的产品开发周期,做到了让人惊讶的10个月。五菱人采用的是高度并行的开发模式,这个模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技术难度大,风险因素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企业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并行开发的背后,意味着大量艰难的协调工作,面临众多的风险决策,背后考验的其实是企业的领导力,和企业领导者的7X24不间断的辛勤付出。所以,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大多采取的是串行主导的开发模式,而不愿意采用并行开发模式。

要做好并行开发,必然会涉及到众多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的团队融合问题。比如,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之间的融合问题,就是一大难题。如何在产品开发前期,把研发人员和车身模具、装备的研发工程师聚到一起,包括供应商,各方相互沟通、充分交流,商定最快捷的解决方案,出了问题,大家一起快速整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

并行工作中,如果不能把各个部分的工作协调好,管控好,项目不但不能节省时间,还会由于各种冲突而拖延进度。因此,在并行开发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必须有人敢拍板,能拍板、拍对板,摆平各方干系人的利益,做出正确的产品决策。

并行开发模式,一定离不开资源的协调,冲突的处理,这也是一个组织领导力的问题。

比如,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之间,由于分工的不同,自然就会有部门墙的问题。他们在组织中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担负着自己的职责,每一个人的职责与工作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研发主要从事的是产品设计和试验工作等,而销售的工作就是销售汽车、维护渠道客户等。他们从事的工作是这样的不同,以至于他们的人看起来都不一样,沟通表达的方式与风格也不一样。即使成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小组,也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从事并行开发,如何打通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如何做好团队的融合,显然仅靠流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做出适宜的干预和中断处理。

五菱不仅在技术上勇于创新,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大胆尝试。它们建立了一种项目组织,以产品为单位,把各个专业方面的人才汇聚到一起,在一个虚拟的团队里工作,并为大家设定一个统一的大目标。

这个目标不同于各个业务部门的小目标,而是整个产品的大目标,一个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目标。不像以前研发中心只负责将汽车开发出来,考核的是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生产部门负责的是将汽车制造出来,按时按质按量交付生产计划;销售部门则负责销售工作,按计划销售产品。

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有计划,部门的业绩也可以很好,但公司的总体业绩却不怎么样,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割裂的,没有人对端到端的交付负责,对最终的客户负责。

五菱全新的组织模式设计,研发与销售由一个人负责,正是由于这种端到端的设计,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让大家一起为之努力,赢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让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强有力的领导之上,让并行开发模式最终得以执行与落地。

人们看到的是五菱的神车,但人们没有看到的是五菱神车背后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领导者。所有创新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领导力问题。

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做好场景化创新

现在的汽车产品,与100年前相比,仍然是硬件导向的思维,正如上一个世纪之初福特先生的思想:无论顾客需要什么,我只生产一种车,那就是黑色的T型车。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是一种强势的厂家思维,是硬件思维的典型做派,是在产品稀缺时代整车企业“强加”给用户的一种霸道行为。

但时代变了,你也得变!当今汽车产品作为未来一种可以移动的“大手机”,为什么不能有APP呢?为什么不能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呢,就小米的手机粉丝一样,参与手机的设计?如果这样的话,那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客户需求与服务。

多少年以来,汽车产品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上,用户主要关注的也是基于硬件的功能指标,配置高几乎就等同于功能多、汽车高级。然而,未来的汽车产品不一样了,汽车的价值,不仅有硬件,还有越来越多的软件,软件的价值甚至超越了硬件的部分,所谓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来临了,因为用户越来越多地关注软件的服务体验,而不是硬件的配置,就手机行业一样,从硬件的角度看,手机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芯片也好,显示屏也好,都几乎来自相同的厂家,要想在硬件上超越竞争对手,做出一款完全不同的手机,这样的机会即使有,也是非常稀少的,当下手机厂商,包括华为、小米、OPP、VIVO等,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就在于此。

一开始各家手机厂商比拼的是硬件,例如,看谁率先推出5G手机,但这种领先的优势都是短暂的,只要有5G手机上市,其他手机公司也会马上跟进。事实上,手机厂家最后竞争的,不是基于硬件,而是基于品牌,基于软件,基于应用场景的APP,看谁的应用多,谁的应用可靠。硬件的进步助推了软件的迭代升级,反过来,场景的需求应用则倒逼着硬件进一步的发展。硬的要做软,软的要做硬,这种相互融合的方式,已成为未来产品创新的一种模式。

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是汽车行业转型变革与创新的必然之路。举一个例子,汽车自动泊车系统,既有硬件,也有软件。百度也好,华为也好,这些过去并不从事汽车产业的厂家也开始进入汽车行业,做的就是这方面的产品。做一个自动泊车系统不难,难的是场景的应用。

比如,对于自动泊车系统而言,如何解决用户上班的场景:用户把车开到办公楼前,只需要在手机APP上操作,汽车就会自行停车,把车停到地下停车场内;

当用户需要用车时,在APP上再点一下按钮,汽车就会自动开出来,到办公楼的门前迎接主人。自动泊车系统涉及的场景应用非常之多,也非常复杂,不是仅靠一套固定的硬件就能解决的;

比如,用户回家的场景,用户商场购物的场景,用户在机场出差的场景,等等。

如何让用户能够启用自动泊车系统,不仅涉及到自动泊车系统本身,还会涉及众多的环境要求,比如,停车场的改造与调度,以及新老系统的区分。如何与应用环境做好系统的集成,让系统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才是开发的难点与痛点所在。在这方面,显然光有硬件是不够的,产品的创新,需要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做好场景化的软件设计。

此外,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现在的自动泊车系统作为选装件,是主机厂向辅机厂购买,然后再向客户进行销售。对主机厂而言,如果高档车还可以这样销售的话,但对于中低端车型,捆绑销售的方式,必定将加大购车的成本。此外,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动泊车的刚性需求。这种商业模式,看来是有问题的。

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这是一套全新的思维观念,未来的世界,硬件将越来越不挣钱,甚至会免费赠送硬件,让其成为一种锁定客户的方式,最后通过软件和服务来挣钱,就象电信运营商曾经的做法一样,送手机硬件,绑定年度话费。不仅电信运营商是这样,互联网手机的音乐下载,也是这样,其商业模式已不再是通过硬件销售,而是通过使用软件付费的方式,获取商业利益,这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那么,汽车的自动泊车系统,是否可以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呢?设想一下,如果硬件系统不收钱,但使用一次自动泊车系统收费5元,是否会有市场的需求?

实际上,这个市场非常大,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花费20分钟找不到停车位的情况并不罕见,不仅人急心烦,而且停完车以后,还要走很长的路,到处寻找只在某个角落的电梯间。如果汽车有了自动泊车功能,就可以节省用户宝贵的商业时间,而且还有无法计算的心理负担与损失。显然,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如果自动泊车系统功能能够如此得到应用,相信这种小额高频的收费商业模式,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也一定会引发汽车产业的重大变化。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