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周杰伦“试水”音乐节,国内音乐市场迎来发展新态势?

3920
麻辣娱投 2019-05-30 22:32 抢发第一评

文/程梦玲


上周末洗刷北京的不止是暴雨,还有2019年麦田音乐节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去看的麦田。”已经结束几天,网上围绕周杰伦蔡依林关于麦田音乐节的讨论依然余温未退,国内引起这种“出圈”讨论的音乐节并不多。



而不仅如此,此次麦田音乐节的售票也让人吃惊,4月正式公开完整的演出阵容后(其中周杰伦蔡依林的名字赫然在列),预售票很快售罄,450元的全价票在网上炒到800以上。


无论是预售票的一抢而空,还是音乐节上蔡依林演唱《倒带》时带动的万人大合唱,第二天周杰伦带来《稻香》、《等你下课》歌曲串烧时全场乐迷打开手机电筒应援,还是过后这几天网上围绕周杰伦、蔡依林关于此次音乐节的持续讨论,都可以看到加入歌坛流量为音乐节带来的影响。



然而歌坛流量明星的汇入,会为短期快速增长但一直不得盈利“法门”的国内音乐节市场带来突破瓶颈的契机吗?“下沉”音乐节对于主流明星们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1

从音乐切磋到商演,本土音乐节发展的20年


国内本土音乐节创立之初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在1999年在北京日坛公园举办的首届“Heineken节拍99夏季音乐节”应该算是国内最早的本土音乐节,而之后一直被看做是正式的首届音乐节是2000年由北京迷笛学校举办的第一届迷笛音乐节。


该场音乐节彼时只是校内的一场汇报演出活动,由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的校长自掏腰包5万元在自家学校礼堂举办,这场汇报演出活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天晚上的演出一共有30支乐队参加,每日吸引观众近千人。



也许是开始于学校汇报演出这一基因,之后几年时间里音乐节的演唱场地一直设立在校园里,且都是以音乐切磋与联欢的属性在举行,不设置任何门票,观众可以免费入场,前来参演的乐队也不会获得经济报酬。


直到2004 年的第五届迷笛音乐节,或许是嗅当市场热度,想试探一下观众对于入场收费形式的反应,该场音乐节举办的地址选在了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虽然音乐节本身还是免费开放,但是观众进入公园时需要购买 10 元的公园门票,也因此国内本土音乐节第一出现了花钱入场的形式。


结果是观众反馈依旧热情,为期4天的音乐节里共有45支摇滚乐队参加演出,每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约数千人。


基于第五届迷笛音乐节的成功,2005 年第六届迷笛音乐节开始需要购买门票入场,票价一天 30 元,四天全票100 元。对于这一门票的设立,当时也有乐迷抱怨“上涨飞快,迷笛开始变质”,但是每日观众仍然达到8000人左右。



此后国内音乐节便开始了“商演”之路,而随着这种音乐演出方式出现不断上涨的票房和观众数量,多个新音乐节品牌开始涌现,例如2007年出现的摩登天空音乐节、2008年的西湖音乐节、2009年的草莓音乐节、热波音乐节、张北音乐节以及长江音乐节等等。2010年音乐节出现首次大爆发,这一年里全国就出现了31个音乐节。


之后的几年里音乐节数量保持着持续增长,场次也在增加,2012年音乐节场次突破百场,2013年由高晓松担纲监制的恒大星光音乐节用3个月的时间,在包括北京、上海、长沙、郑州、哈尔滨在内的20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两年内共举办了58场。



这种增长一直维持到2015年,因为2014年末上海外滩活动踩踏事件新一年很多音乐节未能获批,场次首次出现下铁,由前一年的148场减少到110场,据网上数据该年音乐节参与人次276万人,下降了13%。


但在2016年国内音又迎来了二次爆发,不论是音乐节的举办次数还是票务收入都有着较大的增长,场次上增加了近50%,票务收入上4.83亿元相比上一年的3.48亿元增长了38.8%左右。


这两年国内音乐节场次数量几乎都在260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举办的音乐节数量不低于20场次,而根据大河票务网信息显示6--9月份将要举办的音乐节已经在开始售票的有19个,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待定音乐节。



2

数量增长的音乐节依然面临着存活危机?


然而数量的增长却不代表着国内音乐节的发展态势良好,市场上的众多音乐节品牌依然面临着存活危机。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举办过的音乐节品牌只有不到40%出现在2017年,接下来2018年里上一年的音乐节品牌存活率仍然不到50%,新增音乐节品牌达到了140个,占到了整体的52%。


超过一半的音乐节举办了一次后就消失不见,在第二年不是延期就是直接取消,能够连续三年落地且具备一定品牌性的音乐节只占据了市场整体的约15%,整个市场几乎每年都在“换血”,而大量“一次性”音乐节的出现其实也反应着国内音乐节市场存在的问题。


首先至少可以说明现在的音乐节其实大部分都是赔钱的,盈利的仍然是少数。然而在整个市场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状况?


音乐节短期的集中爆发让资本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可大部分资本在疯狂涌进的时候只是复制市场上已有模式,并没有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一个自生的吸引观众的品牌内核,很容易被替代掉。


市场上大多数音乐节风格雷同、邀请乐队阵容相似,据《2018年中国音乐节市场报告》统计显示,从2016至2018年每年中出出演5场音乐节的音乐人都达到了100人以上,也就是有的音乐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音乐节种都有出现,观众在去不同的音乐节可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演出,自然会感到疲劳。而无创新的模式和阵容一些音乐节品牌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到观众。



3

主流歌手加入音乐节,

会为国内音乐市场下一个发展趋势吗?


当然音乐节市场也在积极寻求突破,音乐类型上也不再过往摇滚等单一的音乐风格,融入了民谣、电子、说唱、爵士等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这年市场上出现的大部分音乐节都是此类混合型。


另一方面与地方城市合作时,被看做是提振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流量,也越来越被音乐节市场重视,一些音乐节厂商也开始尝试开拓市场将目光投向了非乐迷们,此前的有些音乐节中就曾邀约过歌坛明星以打开“非乐迷”市场。


而此次周杰伦等顶级流量的加入为了音乐节带来的声势明显:预售票售罄、全价票一度溢价到800元,带到音乐节的出圈持续讨论。



而从歌坛明星的发展来看,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早年的CD唱片收入已经不再,版权收入有限,而一场演唱会的前期投资较大,对于很多歌手是否能完成一场演唱会的营收,投资方也有自己的风险考量,即使歌手自己“掏腰包”也要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此前关于一些歌手演唱会“赔惨”的事件也有发生。


而音乐节这种“打包”方式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风险,歌手可以通过参加音乐节更多的与歌迷沟通接触扩大市场,音乐节因为主流歌手的加入打开“非乐迷”的市场。这种有机的结合带来的双互利,未来或许将会成为国内音乐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未可知。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麻辣娱投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