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华大基因首次回应:大额关联交易不存在利益输送

7014
中国经营报 2019-05-14 14:18 抢发第一评

记者 伍月明 曹学平

曾因“举报门”“泄漏遗传数据”等陷入漩涡的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300676.SZ),近日由于其与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问题再次引起外界质疑。

5月10日下午,华大基因CEO尹烨在2019年媒体开放日上首次对此事公开回应。

尹烨表示,与华大智造关联交易的行为合法合规,“从常规逻辑上来讲,目前能够提供临床、具备相关性能的测序仪只有华大智造和美国Illumina两家公司,我们要在同等条件下做最优选择。”

“判断是否存在任何的利益输送,那就看定价是否公平。” 尹烨提到,“我们采购的量大,应该享受通过批量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交易价格属于合理价格水平。”

关联交易被质疑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同属于华大集团。2016年成立,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华大基因招股书显示,华大智造在其成立初年,就一举成为华大基因的第三大供应商,采购内容为测序仪及组件、试剂耗材,采购金额为0.56亿元,占比10.61%。

而后,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之间的交易更为紧密。2017年年报显示,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的关联金额达到2.93亿元。2018年华大基因对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额为6.47亿元,占年度采购额的45.83%。年报中备注为其一控制下的关联方。而此供应商也被外界直指为华大智造。

事实上,这一关联交易屡屡受到外界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于4月8日在问询函中提及“公司研发体系是否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存在依赖”。

5月10日,尹烨对此澄清,“目前市场上只有华大智造和美国Illumina两家公司具备华大基因所需仪器的生产条件,我们要在同等条件下做最优选择。我们做的是大数据,而华大智造做的是大制造。判断是否存在任何的利益输送,那就看定价是否公平。我们采购的量大,应该享受通过批量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

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

尽管华大基因以“基因检测”的高科技光环上市,但由于销售费用高企,外界不乏有声音质疑其财务结构为重销售、轻研发。

根据财报数据对比显示,2016年、2017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分别为1.77亿元、1.74亿元。而其同期销售费用为3.28亿元、4.02亿元。2018年年报显示,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大幅提升,达至2.65亿元,同比增长超50%;公司研发人员达628人,约占全体员工的20%,均高于同业水平。

尹烨回应称,公司 2018年建成多种类型的质谱平台,实现了实验和数据分析环节上的全面替代,在科研和产业上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用实力破除了“华大基因是一家销售公司”的外界质疑。

华大基因财务总监陈轶青则具体介绍,2018年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主要投入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肿瘤防控以及感染防控领域,在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方面做一些重点突破。也会争取获得相关的资质,会在2019年带来新的业绩动能。

陈轶青提及,华大基因2018年研发投入约占收入的10.4%,未来将保持这样比例的研发投入,并力争每两年有台阶式上升。如果业务有所突破,2020年、2021年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据悉,2018年,华大基因在各专业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在数据库建设上,公司充分利用在科研和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庞大的数据积累,构建了遗传病数据库、肿瘤数据库、病原数据库等多种组学数据库,使得公司在分析、检出及数据传输上都更具优势。在产品资质申报上,BRCA1/2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创新特别审批的BRCA1/2基因检测试剂盒;在专利与文章发表上,华大基因目前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346项,累计参与发表1270篇科研文章。其中,2018年获得专利授权65项,新增专利申请45项。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