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海银资本·王煜全:积木式创新是世界的未来

27469
海银资本 2017-04-20 16:07 抢发第一评

1.jpg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煜全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原Frost & Sullivan中国区总裁,资深的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在业界有多年的丰富经验。王先生熟悉中国与世界电信市场的需求与运作,是OSS、业务创新、现代化运营管理、电信业务模式研究等国际先进电信经营理念的引进者和倡导者。王煜全熟悉中美电信市场的需求与运作,是中美技术交流引进方面广为人知的专家和竞争情报方面的权威。他和国际电讯业保持多年的广泛联系,包括 Dalas电信走廊、电信管理论坛等; 王先生是北京信息产业协会 BSS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和国内外的运营商、电信公司等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做了“高新技术创新趋势与投资策略”的主题演讲。

内容如下:

很荣幸能参加经济观察报的活动,谢谢新望老师的邀请。我在过去这些年里一直在美国做投资,中国的VC也有了差不多十几、二十年的历史,中国的VC在美国投资还不多,我们算是其中一个。为什么去美国投资?因为全球科技现在总的来说,美国还是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比较密集的地方。

今天跟大家汇报,我原来在中国做了不少年投资,又跨境去美国做,我们通过在中美两地对比,对于两地创新的一些的感悟跟大家分享。


2.png


这个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革命起源蒸汽机的照片,蒸汽机就长这个样子。在那个年代基本上一个人一辈子见到一个创新就很了不起了,创新的速度是非常非常缓慢的。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创新速度非常快,我原来是做咨询,我在的是全球最大的行业分析公司,在全球有两千个分析师盯着各个行业的市场,我们把它叫做全球50个技术网络,九大行业里50个技术。每个技术后面都有N个大公司,所以你可以想像今天在全球范围之内科技成果是不断涌现出来的。

我们觉得最兴奋还不光是今天你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创新不断涌现,我们看到是创新的机会属于小公司了。一般回来别人会问你在干嘛,我说我在美国投资。别人会说硅谷天气怎么样?我说我不在硅谷,我住在纽约,我满美国跑。


3.jpg


因为今天的创新早就扩散出硅谷了,硅谷在美国创新里的比重其实是在下降。为什么?就像这张图显示,这是美国的创业热度图,你会看到基本上全美各地都有红点,红的部分就是它热的地方。不像我们以前理解就在硅谷,坦白讲有点狭隘。中国过度重视硅谷,对我们是不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硅谷是讲模式创新,硅谷和我们的BAT没有本质区别。我们也不要嘲笑中国过去是模式创新,中国去抄美国。因为模式创新就是互相抄,尤其这两个至少在互联网领域没有打通的市场,中国是一个互联网,美国是一个互联网,中国有创意美国人会抄,美国人有创意,中国人也会抄。美国也不笑中国人,硅谷也抄别人。

创新绝不仅仅是模式创新,那么多的创新系统概念,狭隘理解为模式创新,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更看重其实是叫硬科技创新,国内有一个说法就叫黑科技,我们投很多项目都是黑科技,比如航天飞机、飞行汽车、无线充电,能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眼镜,能让下肢瘫痪的人能够行走的外骨骼,这些是黑科技,是全球创新的浪潮。我们知道过去创新代表是微软那样的企业,美国投资人最喜欢的类型就是投软不投硬,因为软的风险小,软件快速迭代,硬件你迭代就意味着前一代要全都扔掉,风险巨大。

但是你会发现毕竟我们生活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衣食住行都得是硬,我看虚拟东西吃不饱肚子。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还得硬的推动,特斯拉等等,都是硬的科技支持这一轮创新。即使很多还是叫互联网公司,虽然还是软的,也需要硬的做依托,这是软向硬的回归。所以不是以硅谷为主,硅谷主要是软件覆盖全美,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这轮创新是以高校科研为依托,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最终的产品。前一位IBM演讲人他们出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诺贝尔奖代表基础科研水平,但是你基础科研水平如何能够转化到产业,转化到社会,为社会所用,这才是社会科技实力真正体现。

我们一直在大声疾呼,中国对科研和研发没有搞清楚,我们政府以为我们中国科技实力要提升,需要玩命给我们高校砸钱。现在很多美国科学家跑到中国来申请经费,比老美容易。实际我们最缺乏不是那个东西,我们是缺乏产业研发。什么意思?高校如果有了成果,没有人转化是没有用,高校成果离转化到进入市场到社会,差五到八年的时间和上千万美元投入。任何一个科研成果从高校出来到市场五年之内没有能做出来的,也没有花上千万以下能就做出来的。这个中国几乎没有,美国之所以强大,主要是这方面强大,中国这方面最差。差到什么水平?我收集美国政府公布数据,做系统的图,我们还挺自豪,美国也没有这个图,是我们中国人做的。



上面是理念的研发产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情况。左边我们统计数据是1981年,美国产业研发向小公司开放是1980年,每年这么多钱就是做一件事,从高校拿出科技孵化成产品投入到市场。这里面的占比,贡献最主要的研发费用,上面橙色部分是81年的时候71%的研发投入大于2.5万人的大公司主导,因为他会建立一个研究院,做很多科研转化工作。一路往上走大公司在整个产业投入比例缩水到35%。越来越多的产业研发工作不是大公司做,而是别人做的,不是中间这部分中型公司逐渐去增加投入,而是下面蓝条异军突起,是小于500人的小公司,研发里面投入,从81年不足5%到现在的20%。小于500人公司花这么多钱做研发,别的什么事不干,只做研发。从高校拿先进科技,5到8年没有利润,一直投入,把产品做上市,产品上市,他就是全球最先进科技带来最棒的产品,他就可以迅速挤占市场,这个规律非常吓人。我们在美国做投资也是投资这样的公司,这是巨大的兴奋,小公司可以通过和最先进科技结合改变产业结构,推动全球创新加速。中国还有很大的机会能够参与进去,第一次正式参与到全球性事件当中去,可以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主力位置。

规模有多大?我们做过简单计算,13年整个投入三千亿美金,小于500人的公司,花了600亿。一年至少200万美元的投入,那就是3万家,在美国小公司小于500人有三万家,他从高校拿出先进技术,投入市场。这些公司,我们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存在。这些公司不会打广告做宣传,他没有产品,没有忽悠的机会。甚至这样的公司,他绝大多数因为有科技做依托。

美国最大的众筹平台上,科技实力强的公司并不不多。因为这些公司不会去参加众筹,我有最好的科技,同时还有什么特点?往往有最资深的CEO。和我们中国理解是相反,中国认为最好的CEO现在鼓励90后创业,你一旦创业的时候你和所有行业里人是同一起跑线。90后创业没有任何优势,好CEO的核心是你的判断,行业理解、行业判断和资源调度能力,不是需要你亲历亲为你能加班就可以做好,需要你有思想。思想不是20岁就可以积累,20岁可以是编程高手,但不是产业专家。我们投资企业里面,美国CEO普遍50、60岁多的是。40-60岁是我们创业的黄金年龄,不是我们中国人理解90后创业,这是很大的误解。

这些非常资深CEO往往是连续创业者,他前面四五次的创业成功。他一次次创业成功,达到最高的辉煌,他才能从高校拿出更先进更棒的科技做下一次创业的积累,这有必要向国内传达。我们太多被Facebook故事误导,他之所以会被传播,太罕见了。全美绝大多数创业是40、50岁,有成功经验,从高校,和教授合作。这些企业是中坚力量,他们和中国合作,需要中国的市场、资金,他们是硬件制造企业,中国和美国在这点非常的互补。中国很忽视,中国特别优秀的企业你真的是闻所未闻。这是我们投资企业里面最好之一企业楼里面一个照片。


6.jpg


但是这是什么?这个一到二楼拐角楼梯挂的牌子,这家公司有200多个专利,封锁所有无线充电别人获取专利的可能性。05年的MIT教授发明出来全球最先进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方法,后来注册下来。五年之内该会大名鼎鼎,可能杀到世界500强。这是可怕的地方,以前看一个企业是线型成长,IBM也是多年时间积累起来。现在不是这样,一个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企业,他可能迅速之间就会长大,他携最先进科技的支持。

去年和今年我们两年都和北大光华院组织中国企业家到美国企业拜访。波士顿郊外二层小楼那里边有一个小公司不到100人,他可能五年之后就是下一个五百强。可能是下一个行业的垄断者或者塑造整个行业的人。这是科技的力量,特别需要传递给大家,这是创新的一个新的规则。

简单来说就是积木式创新,有特别强的长板叫高科技。因为全球创新是积木式,他需要任何创新都是其他积木拼接过来,他可以迅速获取其他的资源,迅速做到大企业需要所有资源。核心我们叫双长智,企业家+科学家。多数的科学家非常年轻,现在的科学和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你刚做出科研成果,今天就会有企业家说我们一起合作做成产品推动社会化应用。我们中国理解科学家是老头,美国好公司什么特点?都是有特别棒的CEO和特别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往往都是高校里的教授,在企业里是兼职,但是这些科学家非常年轻,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和我们想象相反。

企业家也是相反,不是90后,而是资深的人。以这两个人为核心,他就会组织起周围所有资源实现突破,这种突破造成现在我们一开始讲的所有这些科技被转化成产品,大量的推向市场。比如说有能让盲人看见光明的设备,也能一天24小时记录你的心电和心理指标的设备。我们在一个培训营上面,我专门请某个公司创始人吃饭,结果中午都在跟机器人互动。我说你们中午是不是调戏人家机器人了,他说没有调戏,机器人调戏我了:这小伙子去找机器人索菲亚说请问你的父母叫什么名字?索菲亚的回答是你是想见家长吗,小伙子说是啊,索菲亚说痴心妄想。他可以这样调戏一个人,其实测试你的那个才是机器人,你恐怖不恐怖,这是科技的进步。

关键问题在哪儿?我们今天讲投资,以前投资有规则,你是做什么?我是做VC。别人说VC是不是天使?我说比天使更靠后一点。VC是不是PE上市之前,我说也不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无法把自己定义成传统的投资框架,我们投资原则不是根据传统投资框架来的。传统投资框架,没有收入利润是天使,收入起来是VC,利润起来就是PE,等着上市。这是投资者角度画的线,不是产业和企业角度画的图。

企业不是这样成长的,企业成长有研发很长的潜伏期,五到八年没有收入利润,这样的企业你去用财务指标评估完全不合格,一分钱收入没有。我等他收入利润显现再投行不行?收入利润一旦显现就会实现爆发式增长,你再投他,没有投资机会,人家也不缺钱,估值每天在成长,不跟你玩。你想跟他合作,付出代价就大了。中国的包括地方政府也在和Uber,也和很多Airbnb特斯拉谈合作想引入,代价非常大,人家被视同为下一个500强。你在潜伏期就进去跟他合作非常容易。问题是你能不能识别出他来,这对我们来说是新考验,投资越来越是智力活,我是PE,只要看指标就可以了。收入利润指标达到已经不需要你投资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价值,以前资本就是资本,资本流动性极大的增加的时候,资本本事的价值其实在降低。为什么很多人要做孵化器,做各种创新中心,我觉得都是对的。你要建立创新生态,你给人提供价值只是资本没有意义。我们干什么事情,我投资的事情花20%,80%的时间帮他对接,做产业协调、跟地方政府协调,中国企业落地对接,和罗辑思维一起做栏目。就是宣传理念,告诉更多中国人,这是全球创新的机会。我们有很独特的优势,中国制造是全球最好的。他的硬科技来了之后,必然和中国的制造合体,才能焕发青春,我们赶紧与人家合作,要宣传教育,甚至要跟中国企业一起规范我们的行为。

我们宣传理念就是积木式创新,即插即用,可以做到的话,你就发现你可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你即使有对方需要的东西,不能做到即插即用,往往很麻烦。中美之间硬件非常互补,软件我们有巨大的问题。经常问的问题是老美这些小企业跟IBM不一样,IBM有很多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他可以去见总理。但是不到一百人小企业,马上是下一个500强,没有人理你,他特别关注知识产权。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对谈,问知识产权怎么保护,中国说我市场很大,我很有钱,我知识产权你怎么保护,我还能制造。

我们还是坚定相信,理念容易转变,它是硬的东西,我们持续不断的宣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先让一部分人先国际化,理解先进科技,带动其他人。我们是完全互补,我们非常坚定相信全球科技从小公司主导积木式创新,是改变全球资本主义结构,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中国正好生逢其时,介入里面成为全球创新推手,这个历史使命我们一定不不能耽误。谢谢。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