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和大家讲一讲云栖小镇的创业者——“铁血柔情”赵理辉。
阿里工号:591号
作为一名资深的老阿里人,十年的激情热血生涯,给他创造的不单单是财富上的自由。
从阿里出来后,赵理辉看准了移动物联网扫码生态体系。随着共享单车,共享按摩椅,无人ktv,无人便利店的兴起。
赵理辉也走上了这条创业赛道。
创业,对赵理辉来说,是在演绎着人生中的速度与激情,是梦持续的动力。
十年“阿里人”,物质生活得实现
赵理辉是在阿里打拼十年的“老兵”,他原本在阿里排着靠前的工号,做到较高级别的管理层,拿着优渥的收入,在阿里是最好的状态和时间。
在阿里的十年,赵理辉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在这无限风光的背后,是点点滴滴的积累与沉淀,是勃勃野心的激励,是敏锐长远的目光,是失败后再次振作的勇气让他坚持到底,最终开了花,结了果。
2017年,他不安分的心再次躁动起来,瞄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创业机会,加入杭州速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联合创始人兼CEO。与公司共同致力于打造以扫码支付为入口的物联网生态链。
杭州速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的五年愿景
目前公司已研发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云充,还解决了一个民生问题,即电瓶车主充电难的问题。目前已获融资1500万。
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齐一资本,多牛资本(淘宝网创始人老顽童投资);
通过和400多个城市合伙人合作,团队目前覆盖30万用户,月流水约30万元。
今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云充是电瓶车智能充电领域的唯一参展项目。谈起前老板马云的评价,赵理辉谦虚地笑了,“他点头,笑着说好”。
但对于产品,他始终昂头笃定,“做一件事就是要做彻底”。
在充分了解电瓶车充电市场后,赵理辉毅然决然用物联网的技术革新传统充电设备。传统投币刷卡的带机箱的设备,全部去掉,通过技术的突破,智能充电设备完全颠覆,插座大小和普通家用插座大小一样。产品刚推出,就被市场认可。
在云栖大会上,云充也给马云做了汇报,马云对此项目非常认可,对于杭州即将打造的智慧城市增添色彩。
2017年10月11号,阿里巴巴举办的智能硬件大会-云栖大会
城市合伙人来了
他们有的想创业、有的有一定的物业资源、有的则是一些想更换陈旧设备的“资深”城市合伙人。无论他们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团队都会在电话沟通和实地考察后再和对方确立合作关系。
推广方案是赵理辉用“还原现场”的方式早早备好的。电动车车主清晨骑车上班,工作时将车停在写字楼下,周末骑车去商场……围绕车主的生活半径,今年年初,团队将网点设在杭州的城中村、小区、写字楼、高校和商超等地。
可不出一月,负责联系物业、安装设备的城市合伙人就遇到了难题。因设备购买成本过高(每台300~500元),请专业电工装线安装也需要不少成本,他们很难快速铺设网点。
问题虽无关产品质量,赵理辉还是将其放在心上。他知道,城市合伙人此前多会和物业签3~5年的合同,投放的设备会在8个月后回本盈利,团队要做得更好,就要给他们更低成本的产品。“目前团队的合伙人中有单月破万收益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一部分还是上班族,云充给这部分群体创造了无人值守的附加创业项目。”
他决定拿掉设备上笨重的“机箱”。这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他也曾几度衡量利弊,可若成功,受益的不只有城市合伙人,还有团队最初立志服务的电动车车主。这说服了他,“没有了机箱里横七竖八的电线,用户充电会更安全”。
于是,团队再次扛起了“革新”大旗。把7家质量达标的供应商提供的电容、电阻全部压缩在芯片中,再将芯片植入到长宽均不超过10cm的插座……由30人组成的技术大军开始“长征”。
硬件和软件的匹配是最费时间的。半年里,总有10%的硬件设备无法成功匹配软件,这一度让团队一筹莫展,直到后期团队引入更多的技术人才,才将无法匹配软件的硬件设备占比降低到2%。
技术团队是云充的王牌。
看着已是成品的小小插座,赵理辉的眼神里满是欣慰。经过二代产品的迭代,团队的第三代产品(已申请专利)售价为之前的一半,由于插座可以直接安装在小区的外墙上,城市合伙人的安装成本也减少了九成。
他决定发力,凭口碑占市场
今年4月的杭州,垂柳依依,微风送暖。
赵理辉站在十字路口,人行道的绿灯刚刚转红,此时,团队已实现盈利。见马路上只有一辆车,他从容走到街道的另一边,因为他前方的灯已变成了绿色。
按车流人流实时调配的智能红绿灯只是杭州打造智能城市的一部分成果。赵理辉相信云充也会成为推进城市智能化的一份子,他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天然“战场”。
向前冲的前提是提高城市合伙人的“战斗力”。赵理辉表示,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团队会建议城市合伙人将设备的保有量控制在60%~70%,且每个插头间隔为60~80cm。
团队的C端拓展“战术”相对简单,“让大家安安全全充电,明明白白消费”。赵理辉介绍,用户只需按照插座引导牌上的流程扫码,无需押金就可完成绑定和支付,时间一到插座便自动断电。
三年磨一剑,团队的设备当然不止有这些基础功能。通过捆绑微信账号,云充的系统会在插座被拔掉时及时反馈给用户,在检测到电动车内电流交互异常时,系统也会提醒用户检修。
贴心的设定使云充俘获了意料之外的老年用户。这些居住在老式小区的老电动车车主再也不用冒着风险从楼上拉电线或将电池抱到家里充电了,“小区里没有云充的用户还会主动向物业反映”。
云充的官网页面有设备使用介绍、咨询等功能,每一项都是团队为服务用户所精心准备的。
凭借着口碑效应,以江浙沪为辐射中心,团队的设备渐渐铺进更多城市。甘肃省的兰州、酒泉、嘉峪关等城市都有相关人员主动寻求合作,一位海口的客户甚至和团队合作了广告投放业务。
这位本是做道闸的客户在当地积攒了丰富的物业资源,每年单凭投放广告就有2000万元的收益。在买下云充的硬件设备时,他还将广告投放在用户充电、扫码的页面中,为团队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团队目前并不打算拓展广告业务,“不想过多干涉合伙人”。赵理辉表示,因考虑城市合伙人在和物业合作时需购买电费,设备的客单价将交由城市合伙人自己制定(平均客单价为1元/3小时)。
今年10月,团队完成了1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齐一资本和多牛资本。通过和400多个城市合伙人合作,团队目前覆盖30万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两天充电一次。
团队还在尝试更多可能。“我们的第四代产品即将上市,凭借着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我们也会将流量和数据应用起来,开发设备更多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赵理辉表示,目前小区用户的使用频次最高,“一充就是3~6小时”。然而,能给消费者带来智能化的便民服务,并没有让他自鸣得意,他想让云充不仅赚钱,更要值钱。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