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年市政府印发了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四名六创”专项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制造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答:近年来,本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战略部署,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了大量工作。标准方面,研究出台了国内第一部《绿色产业园区评价导则》(DB31/T 946-2015)地方标准,起草了《工业园区能效综合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开展了“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工业园区能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绿色示范创建方面,评审推荐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等4家工厂入选工信部绿色示范工厂,上海化工区入选绿色示范园区,上海市能效中心等3家单位入选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上海移动宁桥数据中心等5家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树立起一批行业绿色制造示范标杆;绿色制造项目方面,聚焦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实施12个系统集成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启动资金1.08亿元,拉动绿色投资22亿元,拉动绿色改造投资22亿元,通过项目实施,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成效显著。
下一步,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2018年—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力争到2020年,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全面提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 。按照“示范一批、创建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示范标杆,引领带动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全面提升。以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导向,创建100个绿色示范工厂,推广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环境友好、余热余压回收循环、废物资源交换利用、产业链条延伸互补为导向,创建20个绿色示范园区,推动园区共建共享和整体绿色升级。以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为导向,开发100项绿色示范产品,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推广绿色设计共性技术。以核心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协作、全过程绿色管理为导向,建设10条绿色示范供应链,全面提升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回收各环节绿色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