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要像行车记录仪那样普及 车载H U D还差了这几分火候

4335
思达派 2016-05-30 07:17 抢发第一评

HUD(Head-up Display)即抬头显示功能,据说最早用在先进战斗机上,之后又被运用在高端汽车里。这种装置可以把重要的状态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

在行业,比较出名的就是美国的Navdy。其在2014 年7月份就开启了预售,短短几个月卖出了1万多台,拿到600万美金的现款。一个数据显示,Navdy得到了资本市场2650万的融资,估值8000万美金。

当然,最遗憾的是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出货。在这个空窗期,国内的几个创业公司却不声不响地赶了上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车萝卜”。

根据其产品信息介绍,车萝卜是一款基于HUB抬头显示+语音操控的智能车载机器人,通过放置在方向盘正前方的HUB透明投影屏展示操作界面信息,车主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操控实现导航、接打电话,播放音乐及广播、收发微信信息等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方便车主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又能兼顾导航、通讯、及使用社交通讯软件的需求。

 “HUD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很多人还不明白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到底有什么价值?需要有一个教育用户、培育市场的过程”北京乐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马斌斌说。

一、制约车载HUB普及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如果我们现在把车载HUD和行车记录仪、后视镜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来比较的话,车载HUB的市场还微不足道。 

行车记录仪解决了车主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相互扯皮,难以划分责任,以及在防止遭遇碰瓷、讹诈的痛点,因此在2013年左右受到有车一族的青睐,几乎成为后装市场的标配产品。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车载HUB要像行车记录仪、后视镜等得到车主驾驶员“宠爱”,也必然也要经历一段市场培育和驾驶员教育的过程。

首先,目前还不是驾驶员的刚需。

车载HUB主打就是安全和多功能体验。对于驾驶人来说,行车安全包括了很多方面:

1.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驾驶员只有掌握了熟练的驾驶技术才能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合理观察交通状况,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够稳定自如地处理。

2.驾车状态。在平日的驾驶中,驾驶员要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同时养护车辆保持健康状态,才能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行车环境。既包括天气环境,也包括复杂路面交通环境,例如在夜间行车,驾驶员视线差,在没有照明的路段,驾驶人视线普遍受到影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当然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毕竟有很多交通事故责任并不在自己一方。

由此可见,虽然车载HUB在使用中确实能让驾驶员把视线集中在前方,降低了因为分心操作手机,低头看导航引发的风险,更多地去关注路面情况,但这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显然还不够,我们只能说它是保障驾驶员安全行车的一个辅助工具。

其次,在产品的早期阶段,车载HUB功能还不够完善。

小编注意到,车萝卜目前已上市的初代产品,购买的车主驾驶员们在使用后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目前的产品成像偏小,成像距离短,视线切换比较难受,希望能增加成像距离,同时能够增加车辆时速、档位、转速、时间的显示。这表明,目前的产品的体验提升上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在其他功能上,车萝卜内嵌了高德地图数据,但需要数据流量在线使用。虽说在线使用能够有效查到更多地点和提高地图精准度,但在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驾驶员的使用体验无疑会极大降低。

最后,是价格问题。

官方标配价格在2999元。相比起仅几百元的行车记录仪、语音导航系统等车载电子产品价格更为昂贵,普通驾驶员是否愿意花这样一笔钱去体验,目前仍需要观望。

二、车载HUB会让驾驶员更安全还是一个潜在杀手?

相比起国外一些高端车企在前装HUB上,出于安全考虑,除了仪表盘、导航等简单功能外,取消了其他娱乐类应用。国内的同类产品增加了诸如收发微信等个性功能,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社交类或娱乐类的应用加入系统中。

但这样一来,风险问题也成了使用者格外关注的一点。网友马天锌就称,HUD是“更安全的开小差方式”。

有数据表明,约38%的交通事故是影响安全的驾驶行为导致的,其中分心看手机会导致发生车祸的概率增加3倍。开车分心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是酒驾的十倍。

那么在以全面提升驾驶体验和驾驶安全为定位的车载HUB上,又应该怎样在安全尺度上平衡?未来越来越丰富和个性的功能会不会诱导驾驶员转移注意力和没有更专注于驾驶呢?

在这一问题上,马斌斌表示,即使取消这一功能,驾驶员也不一定能做到在开车中不使用手机等查看或回复信息。但如果驾驶员一旦使用,就势必要将视线和注意力转移,反而增加了驾驶的安全风险。

“车萝卜的做法是,以一种更为安全的方法去提供给驾驶员使用,在使用过程可以视线一直保持前方,全程使用语音操纵来降低驾驶员安全风险”马斌斌表示,在其他安全功能上,车萝卜还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精准面部识别,可以实现疲劳驾驶预警等功能。

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的智能设备在安全保障上的功能还相对有限,未来有没有对驾驶员更为安全可靠的保障呢?当然有可能,比如无人驾驶车辆就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或许这也是未来车联网的一个发展方向。

“车联网目前来说,大家做得可能都不够,这可能是比较长久的时间才能够实现”马彬彬说,“车与车的联网,最后带来的好处是能真正把数据进行共享(预判),比如车辆在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怎么去避障和避险。在这些方面车联网技术能够发挥出更智能的作用。”

三、车载HUB创业路上的那些坑

2015年1月公司成立;5月底做出了工程原型机;7月开始京东众筹,并成为明星项目;9月底,交付用户;此后,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发现和反馈的问题,进行快速迭代,每月至少推出一个版本。

但这是软件层面,在硬件层面,马斌斌告诉思达派小编,硬件研发的一个瓶颈是目前一代机已经定型,没办法再完善,只能在二代产品上再做优化和提升。回顾研发过程,马斌斌认为,有三个方面是最难解决的方面:

1、语音精准识别。和其他导航有所区别的是,车萝卜以“萝卜”一词作为唤醒词,而不用驾驶员按键进行操作。但采用这一语音唤醒功能就意味着要解决误识别问题,张斌斌介绍,在去年9月量产前,车萝卜的误识别率很严重,甚至在实际使用十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几十次的自动唤醒。

对此,张斌斌解决办法是采用大数据的方式,通过对用户的语音进行采样分析研究,深度学习+人工标注,从而加速语音训练识别过程。

2、软硬件一体化开发难。做一个软件项目的创业已经很难了,软硬件一体化的创业产品难度更大,需要专门针对软件和硬件系统进行相关的驱动程序开发。如手机行业,已经有很成熟的方案,但在一个新技术领域,更多需要先驱者自己去主动尝试,方案定稿后还要找工厂去量产,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

3、要有专门的人才。人才不单是能做应用开发的,还能做安卓rom系统开发。无论是蓝牙、麦克风等软硬件系统都要有相应的经验,才能把一个产品整合出来。在这样的团队中,同时具有软件、研发、供应链经验的人才是最急需和难找的。

“其他创业公司要想切入这一领域,对不起,他也要花和我一样的时间。”马斌斌说。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覃羽,联系请戳:qinyu@startup-partner.com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