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医疗VC如何看待移动医疗?

9741
投资界 2015-09-06 19:30 抢发第一评

医疗VC如何看待移动医疗?

  刘云,光合资本合伙人,医学硕士,北大管理学博士生。原GE高管,医疗行业十余年从业经历。曾担任华夏、博时、荣华等近十家基金公司医疗项目顾问。现今任多家初创医疗企业联合创始人及内参,研究及从事的方向为移动医疗、精准医疗及创新医疗器械领域。

医疗VC如何看待移动医疗?

  姜燕烨,弘晖资本执行董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地班,拥有超过7年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经验,投资10余个项目,涉及医疗器械、移动医疗、医药等。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师,专注于医疗及医疗器械行业。

  1. 对于移动医疗行业的看法

  刘云:

  我本身是学医出身,多少有些医疗资源,以前身边的亲朋好友经常会找我帮忙联系看病挂号咨询什么的,那时候就会到处打电话给相关领域的同学或朋友或老师帮助,自从有了移动医疗这些应用后,找我挂号的我直接上“微医”APP给他们挂号,疾病咨询的我直接帮他们在“春雨医生”APP上咨询,自己查一些专业文献也经常会用手机上“丁香园”的APP看。作为行内人,我觉得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医疗。另一方面,我觉得中国的移动医疗行业虽然起步晚但泡沫却不低,目前2、3千种APP同质化严重,泡沫太多太快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必将经历大规模洗牌方能健康发展。

  姜燕烨:

  我们的生活已被各种“移动工具”所改变,衣(”淘宝”、”京东“及各种电商)食(”饿了吗“、“点评”等平台)住(“携程”、“去哪儿”等酒店订票平台)行(“滴滴”、“快递”、”Uber”)。而医疗是目前被“移动”渗透最低的一个领域之一,在过去10年中大家看病的流程、模式变化很小。随着监管严格的金融体系被”支付宝“、”余额宝“等撼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集中到了同样监管严格的医疗这个行业。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移动医疗开始红火,无论是创业人数还是投资案例个数相对2014年前都激增。但在红火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雷同及收入模式的不清晰。 

  2. 目前哪些移动医疗的项目是你们会选择的投资标的

  刘云:

  光合资本的医疗基金有两个创始合伙人,一个是我,来自医疗行业,另一个目前是互联网行业的红人。按照这样说法我们这个VC一半的基因是来自互联网,但是也许正是这个基因反而让我们对于移动医疗项目的审视角度和观点和同道有些不一样,可以说我们极度苛刻。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移动医疗行业很能再有大应用的初创项目出现,去年我记得行业内都在提及的“重度垂直”应用目前已经过时,目前应该是“垂直特色”,也就是做垂直领域内一两个小而有特色的应用,因为这些项目存在被并购的可能性。以光合医创基金备投项目为例,我们目前有两个移动医疗项目进入最后的评估阶段,一个是儿科领域,另一个是肿瘤领域,这两家公司的共性是都做医疗企业E-Marketing,都有一些在垂直内比较有特色的小的移动应用,而且都已经盈利。在他们各自的垂直领域中,某些专题他们做的一定比丁香园更专业;在某些应用合作的医生级别上,一定高出春雨医生一大截。虽然这样的企业未来不太可能上市也不会有很高的估值,不过至少可以生存下去,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去探索一些有意思的应用功能,这样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VC的心态都会比较好,不好高骛远,却可能是未来好的并购标的。

  姜燕烨:

  弘晖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的基金。自去年夏天创立以来,目前已投资了若干个移动医疗公司,包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趣医网等项目,且进展都非常顺利。我们的选择标准不但需要有强大的团队,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及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移动医疗是一个看起来不难但其实非常难做的一个行业,大部分医疗资源都在院内,如何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的属性与院内资源对接,真正做到所谓”医疗“,而不是“咨询”十分不易。 

  3. 有人说移动医疗的风口已过,你怎么认为

  刘云:

  这个说法我的理解应该指的是指移动医疗投资,而不是移动医疗创业,目前还是有很多创业项目不断涌现,这个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从投资角度来说,我看到的情况确实投资人目前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但这不是说风口已经过了,而是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的投资风格也有不同,去年早期项目会比较多,现在和以后更多的是B、C轮。如果把风口定义成早期项目的投资,那确实风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医疗行业是最难被互联网改变的几个行业之一,我们都希望这个风能大一点持续时间长一点。

  姜燕烨:

  不能完全说风口已过,但的确对新进入移动医疗的创业者来说,可能创业的最佳时间已过。原因是去年涌现了大量的新公司,其中有不少完成了融资。这些公司涉及到了移动医疗的各个细分行业,除非有新的模式或非常独特的资源,后进入者进行创业或融资挑战会相当之大。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都处于烧钱的阶段,需要靠资本不断向前推动,因此新创立公司的融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4. 如何看待移动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2VC现象

  刘云:

  这是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的,我6月份在世界O2O博览会上分享过关于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分类,在美国可行的商业保险、医生方、患者方、医院方买单的盈利模式在现阶段的中国都不可行,唯一可行的只有医疗企业的E-Marketing方向,但这也是个分散的尚不成规模的盈利模式。这个阶段或者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移动医疗还真的只能2VC了。这本身也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兴行业的应用初期都依靠资本,后来才有伟大的公司和成熟的行业。移动移动也属于医疗,有着救死扶伤的社会特性,资本更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医疗创投,投对了是收益,投错了是公益。

  姜燕烨:

  这可能并不仅仅是移动医疗的现状。就像刚才说的,目前的移动医疗公司大部分公司没有明确的收入模式,因此融资能力非常重要,资金的挑战始终存在。融完天使轮的想着A轮怎么融,融完A轮的想着B轮怎么融,融完B轮的想着C轮怎么融。对移动医疗的创业者来说不断的资金注入非常关键。这也决定了创始人无论在商业模式上、数据上需要迎合投资者。但对于我们来说,一个优秀的创始人需要有魄力、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味迎合VC的创始人并不一定会走的长远。 

  5. 对于移动医疗创业者的建议和寄语

  刘云:

  理性层面,移动医疗已经褪色,选择比理想更重要。对于光合医疗来说,移动移动已经不再是我们投资的重点领域了,我上面讲了我的观点,目前很难有新的大应用出现,不要再幻想做重度,一定要做“垂直特色”,哪怕只是一个很小领域的一个很小的应用,但是只要有特色就有被并购的希望。感性层面,在我作为投资人之前,我也短期参与过移动医疗的创业,有过被无数投资人拒绝的经历,而且在这之前我是500强企业的高管,这种感受在那种情况下更是被放大很多倍,所以作为创业者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在一个还没找到盈利模式的行业里。我想引用《肖申克救赎》中的一句话与创业者共勉:“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

  姜燕烨:

  我们见过太多的创业者,满怀热情的进入这个行业,希望改变国内医疗生态现状,不少是有情怀的,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创业者。然而现实往往是比较残酷的,大家都知道90%的创业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的。因此,建议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们认认真真、好好思考一下,公司最独特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壁垒在哪里,到底能解决什么痛点,在整个生态链中是否是共赢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到医生的项目,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中),收入模式会是怎样的,现金流未来的规划。如果能想透这些点,那欢迎您加入移动医疗的创业大家庭。

  备注:

  光合医疗是光合资本的医疗健康专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团队的主要创始人分别来自医疗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也决定了从成立之时起,光合医疗就带着浓浓“融合、革新”的基因。投后管理团队是清一色500强外资医疗的高管,其独特的投后管理理念—“ON模式”:讲究行业内外的纵横发展,纵向垂直创新,横向资源整合,在医疗创投界可谓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弘晖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健康产业的投资机构,主要合伙人为王晖、赵刚和余同乐。弘晖团队以开拓稳健的投资风格著称,秉承长期投资,服务企业的理念。弘晖资本管理着一支2亿美元的基金和一支10亿人民币的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先后投资了鱼跃医疗(002223)、 闻泰百得、林华医疗、欧华美科、马泷齿科(中国)、趣医网、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京颐股份、安泰创新、合全药业(832159)、开拓药业等一批优质项目。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所在专题 查看更多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