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成都“双创指数”位列全国第四

10642
成都发改委 2018-01-22 10:08 抢发第一评

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落户12万人;“双创指数”为85.26,位列全国第四;在新经济总量城市排名中排名第四位……一年时间里,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的成都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创新”答卷。1月21日,成都又奉上了前行一年的创新盛宴——2017“创业天府 菁蓉年汇”蓉漂嘉年华活动举行。   

在此次由市政府主办的2017“创业天府 菁蓉年汇”蓉漂嘉年华活动中,成都“双创指数”和“新经济指数”发布。同时,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星”“蓉漂之家”出炉。   

“双创指数”和“新经济指数”发布 成都新经济总量位居第四位   

成都创新创业圈的“奥斯卡之夜”,在创新创业明星的闪耀下,更加璀璨夺目。   

开场的《媒体盘点双创》视频短片回首了这一年。2017年,成都实施“人才新政12条”,吸引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落户12万人,“蓉漂”成为广为人知的青年新风尚。同时,“菁蓉汇”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开展系列活动188场,走向全国重点城市,沿着“一带一路”走进莫斯科、柏林、特拉维夫,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向成都汇聚。截至目前,“菁蓉汇”系列活动已累计实现融资32亿元,全市双创载体内的2056家企业获得融资125亿元。2017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6.4万家,其中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国信优易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段立新发布成都“双创指数”和“新经济指数”并进行解读。段立新介绍,2017年成都“双创指数”为85.26,位列全国第四。   

具体来看,2017年全国17座城市双创能力分指数排名中,成都排名第二,高级人才资源储备丰富、双创人力、财力投入力度大;双创环境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深圳、广东等一线城市,其中政策环境居首位;双创活力在17座城市中排名第七,引领第三梯队;双创成效在17座城市中排名第七。   

此外, 最新的中国新经济指数显示,在新经济总量城市排名中成都排在第四位,从该指数发布以来,成都新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前10位。发展新经济,成都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拥有32名“两院院士”、17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93名省“千人计划”专家、39个顶尖团队、79万在校大学生和422万各类人才。   

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星”“蓉漂之家”揭晓   

活动现场,经过前期紧张激烈的初评、复评、终评环节,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星”“蓉漂之家”在万众期待中产生。其中,岳春峰、占地斯门、施美景等10人获评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星”,天府新谷、金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10家创新创业载体获评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家”。   

记者了解到,2017成都十大年度“蓉漂之星”涉及的创新领域十分广泛。他们中既有文创产业领域的创业人员,也有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的创新人员,更有致力于推动军民融合的科研人员。以亚洲动漫文化产业协会副理事施美景为例,施美景是知名动漫形象巴布熊猫创始人,如今牵手都江堰,致力打造以熊猫为主题特色的中国第一个城市幸福街——熊猫小巷,通过“熊猫+”的模式向全球推广成都的熊猫文化。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都目前已拥有创新创业载体260余家。眼下,双创载体在成都又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即专为“蓉漂”服务的“蓉漂之家”。以国内首个纯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为例,立足打造“国际化、成都味”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在国内首次引入了欧洲排名第一的创业加速器SBC。如今,天府新谷已建成具有15000余名创业者、800余家创业企业、5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的创新创业生态社区。   

【人物聚焦】   

四川傲势科技创始人、CEO郭亮:“成都造”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计划在2020年生产制造   

“傲势科技是一群痴迷于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团队,扎根成都,聚焦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无人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四川傲势科技创始人、CEO郭亮在主题演讲时,解密了为何“钟情”成都,“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许以前是因为安逸,但是现在是因为日夜奋斗和创新创造。” 郭亮说,这里有着完善的创新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成都总能找到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是造成“蓉漂”扎根成都的重要原因。   

“智能化大潮已然袭来,这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郭亮介绍,在此背景下,致力于推动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天府智能技术研究院(TIFO)落地成都。此外,去年12月17日,多家在成都的公司联合举办了首届THX无人机系统应用开发大会暨开发者大会。会上宣布,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项目——TD无人机在成都启动研制,“这是一款‘成都造’产品。该款无人机计划用两年半的时间,在2020年生产制造并择机首飞。”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