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被 iPhone 倒逼创新的电信运营商

126
2025-10-28 10:25 抢发第一评

苹果手机再一次倒逼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创新进程。

这一次,是iPhone air 带来的eSIM业务普及。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截至10月22日,中国联通eSIM手机业务线上预约人数达19.5万人。

中国移动在上线预约4小时后,预约排队人数超过15万。
三大运营商联合实测数据显示,eSIM用户开通后套餐转换耗时从3天,压缩至10分钟。

上海某用户亲测旅游时秒切当地资费,流量费省了70%。手机内置电子卡槽使折叠屏机型厚度减少15%。

对比实体SIM卡,eSIM每年减少的塑料浪费,相当于10万棵成年树木的固碳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有报告指出,eSIM可使手机防水等级提升至IP68、电池容量扩大10%-15%。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有超400家运营商提供eSIM服务,在全球5G网络用户中,eSIM采用率达到29%。

这么“香”的业务,早该普及了。

事实上,中国联通早在2018年,就率先在天津、上海等7城启动eSIM试点,但没大规模推广。

直到今年 9 月,无卡iPhone Air发布,才倒逼了这一业务的普及。

期间,苹果从美版iPhone 14 开始,便全面取消卡槽,但国内运营商仍默契保持观望。

这一场景与2012年如出一辙。

iPhone 5携nano SIM卡问世仅一周,中国联通便火速首发该卡,剪卡器与卡针,由此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回溯更早,国内手机曾长期禁用WiFi功能。

直至2009年iPhone 3G水货席卷市场——据赛迪顾问数据,当年iPhone水货销量超200万台,政策才于同年解禁。

为什么电信运营商的创新,一再要由苹果公司这种外在力量来推动呢?

利益链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 eSIM 业务为例,运营商需要依赖实体SIM卡维系用户粘性,线下营业厅的开卡、转网、宽带及合约机业务等,无不与此相关。

另外,eSIM使用户出国时可直连当地套餐,也会影响国际漫游业务,而该业务是运营商通常的高利润业态。

让人感慨的是,中国运营商曾引领了全球电信业务创新。

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开创短信增值服务模式,CP/SP业务是成就国内互联网产业繁荣景象的核心支柱之一。

图片

2003年,“动感地带”以精准青年定位获1亿用户,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现象,美国、日本、韩国等运营商争相前来学习。

甚至终端领域,如中国联通2006年定制的双模手机W579,支持GSM与CDMA网络切换,单款销量破百万,创造了高价手机的热销奇迹,同样印证了运营商主导创新的能力。

图片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开始管道化,业务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一方面,其创新主导权不断外移,甚至出现了一再因苹果终端迭代,而被动创新的局面。

除了对传统业务的利益考量之外,还有哪些可以去反思的原因呢?

中国通信产业的创新与繁荣,只能停留在3G 时代么?

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的现实意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落下后,正在到来的 AI时代里,运营商们能否重回创新引领王座?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