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第8062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3254

  2022年11月30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血清蛋白因子、γ脑电波及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姚坚,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战丽萍,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培凯,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蒋忠亮,昆明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张鸿青,昆明市精神病院主任医师张炳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主任医师张玉清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省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历时7年,围绕十余种血清蛋白因子、脑电图γ活动和ApoE、GCH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研究发现血清蛋白因子表达水平与精神病性症状、兴奋及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以阴性症状为主、以阳性症状为主和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血清蛋白因子的表达存在差异,建立的Bayes 判别函数模型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有较高的正确判别率,揭示血清蛋白因子水平对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缺陷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提供客观依据;发现脑电图γ活动与NRG-1浓度水平相关,揭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营养不足、神经元迁移、再生、修复缺陷、突触的损伤程度以及神经元的电传导活跃程度相关,为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简便的客观依据,同时也为认知缺陷评估提供新思路;发现GCH1(rs72713460)和ApoE(rs7412与rs429358)基因3个位点的SNPs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相关,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提供新方法。该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2篇,累积影响因子为10.438,北大中文核心期刊6篇;参编专著1部;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职称晋升5人;主办省级培训班5次,参会人数共计585人。该项目在省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血清蛋白因子、γ脑电波及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